扛龍旗的美國大兵:美國第十五步兵團在中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外文書名: The United States 15th infantry regiment in China 1912-1938
平裝: 28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6357941, 9787506357944
條形碼: 9787506357944
尺寸: 23.8 x 16.8 x 1.6 cm
重量: 640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阿爾弗雷德?考尼比斯 譯者:劉悅
阿爾弗雷德?艾米利?考尼比斯是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退休歷史教授。他曾擔任商業飛機的駕駛員和飛行教官,隨後他選擇從事學術工作。他於1965年獲得北卡羅萊納大學的歐洲近代史專業的博士學位。他還到英國的牛津大學學習,於1978年夏天獲得該大學校外學習部的證書。他的妻子珍妮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和插圖畫家。考尼比斯夫婦有三個子女和五個孫兒女。
劉悅,男,1971年生於天津,曾就讀過的三所學校——天津二十中學、天津新華中學和天津外語學院皆為舊天津美國兵營的近鄰。1995年赴澳大利亞墨爾本MONASH大學金融系學習,回國後長期從事英文翻譯工作並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2006年起擔任近代天津博物館館長,致力於天津歷史文化的保護與研究工作,曾多次赴歐美國家蒐集有關天津近代史的寶貴資料,採訪過眾多曾在華僑居的外國老人。主要作品有《李鴻章的軍事顧問:漢納根傳》、《翻譯手記》等。

內容簡介

扛龍旗的美國大兵:美國第十五步兵團在中國(1912-1938)》作者阿爾弗雷德·艾米利·考尼比斯是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歷史教授。他獲得美國第十五步兵團在華出版的全部《哨兵報》,以此為基礎做了大量調查,寫出了本書。本書不是一般的歷史性著作,它更多的像隨筆。每個章節似有相應的主題,但又不是那種很嚴格的限定,甚至有點意識流的味道。全書風格活潑,語言生動。譯者劉悅擔任近代天津博物館館長,曾多次赴歐美國家蒐集有關天津近代史的寶貴資料。《扛龍旗的美國大兵:美國第十五步兵團在中國(1912-1938)》圖文並茂,有很多天津的和十五團的老照片。
對於那段歷史從一個側面進行闡述。讀者可以從中國近代歷史的角度來閱讀,美軍第十五步兵團常駐天津本身就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部分。也可以從中美關係史的角度來閱讀。第十五步兵團中的一些軍官後來都成了中美關係史中的重要人物,如馬歇爾、史迪威、魏德邁、馬格魯特。在中國的經歷幫助他們成為“知華派”,在後來的中美關係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這些美國人居然都出自第十五團。也可以從天津歷史的角度,美軍第十五團也已經成為天津歷史的一部分。近代天津的歷史與外國有著密切的關係。

目錄

序言 11
前言 16
第一章 背景
1. 告別紐約 21
2. 天津火車站 25
3. 天津“美國營盤” 27
4. “濕地的天堂”——天津 29
5. 天津的“九國租界” 30
6. “那些租界對西方人來說就像夢幻城市” 32
7. “寶塔上的國家,他們說這是苦力的歌聲” 36
第二章 第十五步兵團登上中國的舞台
1.“不平等條約的世紀” 39
2. 治外法權——“主權內的主權” 41
3. “義和團的遺產” 43
4. “中國遠征軍” 45
5. “打從歐洲人來的那天起中國就一直很混亂” 48
6. 康納將軍的先見之明 51
7. 吳佩孚?張作霖?馮玉祥 54
8. “國際列車多節車廂被子彈擊中” 58
9. 康納將軍說:“美國人可以尋求同中國人的友誼。” 62
10. “老辣的眼睛”巴特勒將軍 66
11. “舞台上的布景搭好之後,日本就會拉開帷幕。” 70
第三章 歷史和組織機構
1. 第十五團的歷史同美國國家的歷史緊密聯繫在一起 73
2. 染指義和團?菲律賓?返回美國?長駐天津 76
3. 軍官和士兵都成了過於講究穿著的人 79
4. 美國駐華部隊總部設在天津 82
第四章 指揮官們
1. 馬丁上校?金上校 85
2. 內勒上校 87
3. 紐威爾上校 88
4. 泰勒上校 90
5. 伯特上校 93
6. 林奇上校 94
7. 康納準將 96
8. 卡斯特納準將 97
第五章 軍官和士兵
1.“將星之團”?馬歇爾高居榜首 102
2. 馬歇爾“熱愛漢語” 103
3. 馬歇爾“長時間地騎馬在天津周圍轉悠” 105
4. 馬歇爾“可能孕育了其後的馬歇爾計畫” 1066
5. 史迪威對第十五團的重大影響 108
6. 史迪威“漢語流利”,化裝成中國人“從未被人識破” 110
7. 史迪威筆下的蔣介石 112
8. 包瑞德“是聲譽良好的‘中國幫’成員之一” 113
9. “美國遠征軍桂冠詩人”哈丁中校 115
10. “德克薩斯州牛仔”圖途上尉 117
11. 兩名軍官在天津患肺炎病逝 119
12. 後來成名的軍官們的進進出出 120
13. 士兵們 123
14. 士兵詩人?編輯?作家 124
第六章 《哨兵報》
1. 《哨兵報》意義深遠地折射出它所處的時代、地點和環境 126
2. 《哨兵報》宣稱自己是美國“陸軍中最早的一份軍隊期刊” 128
3. 費希爾牧師接任主編 129
4. 軍隊出版物的審查制度 131
5. 數量驚人的士兵詩歌 132
6. 豐厚的廣告收入 133
7. 軍隊報刊屢遭重創 134
8. 《哨兵報》的軌跡就像一個萬花筒 135
9. 影評?爵士兵?麻將?各種比賽和辯論 137
10. 美國軍隊報刊之間的激烈競爭 139
第七章 圓舞曲:態度、士氣和日常事務
1. 提前回國被視為一種懲罰 142
2. 廉價僕人唾手可得 144
3. 酗酒?性病?吸毒 147
4. 國籍各異的風塵女子 149
5. “多年來這個恥辱像一團黑霧一直籠罩在第十五團頭上” 151
6. 大張旗鼓地組織了五花八門的活動 153
7. 社團活動幫助士兵找到健康的休閒方式 155
8. 隨軍牧師們 157
9. 旅行?狩獵 159
10. 美國陸軍運輸艦 160
11. “再有兩天我們就要跟天津告別了” 163
12. 採用各種辦法提高士氣 165
13. 胡蘿蔔和大棒都被用來影響士兵的態度和行為舉止 167
第八章 訓練周期
1. 表明他們軍種的標誌是徽章上交叉的火槍 171
2. 射擊比賽 175
3. 秦皇島夏季訓練靶場 176
4. 軍官及其家屬們的休養營地 178
5. 夏天的經歷是團里整個年度的高潮 180
6. 刺刀“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就像人類被釋放的靈魂” 184
7. 天津南部的土城、黑牛城 185
8. 長年不斷的訓練周期 187
第九章 運動員?戲劇演員?音樂家
1.“年輕士兵在春天裡的幻想並不一定朝情愛偏移” 190
2. 田徑?拔河?棒球?板球?籃球 193
3. 拳擊?橄欖球?溜冰?高爾夫球 196
4. “我們已經夢想著在天津平安電影院演出” 197
5. 軍樂隊?爵士樂 200
6. 電影?電唱機?麻將牌 201
7. 團里時常有些特別的娛樂活動 203
第十章 中國的土地?歷史和人民
1. 置身於令人震撼的中國幾千年古老文明和傳統文化的包圍中 206
2. 漢語課程 208
3. “中”字臂章很快就成了大家渴求的軍裝飾物 209
4. 世界上沒有哪個地方能有中國最富的人和最窮的人之間這樣大的差距 210
5. 埃德加?斯諾說中國人“應該得到大自然和其他種族更好的對待” 214
6. 她對這樣的種族主義嗤之以鼻 216
7. 中國社會瀰漫著公然反抗外國人的情緒 2198
8. 《哨兵報》會解釋很多中國風俗 221
9. 中國文化源自孔子思想的精髓 223
10. 美國兵眼裡的中國人 225
11. 中國舞台上迅速湧現的日本勢力 227
12. 中國和大自然的力量一樣,無處不在而且不可征服 229
第十一章 女性
1. 處在現代女性潮流中心的要屬那些摩登女郎們 231
2. 男人擔心女性“下一步會萌生入伍的念頭” 234
3. 婦女在中國社會扮演的角色及社會對她們的普遍態度 235
4. 白俄婦女在中國 236
5. 美國婦女在中國 237
6. 美國軍人的婚姻 239
參考書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