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嶺風景區

打鼓嶺風景區

打鼓嶺景區位於安徽省黟縣美溪、宏潭、洪星三鄉交界處,它是黃山山脈自東向西延伸的余脈,與棠棣嶺、殷溪嶺,方家嶺等同為新安江和青弋江的分水嶺。主峰最高海拔1200米名為“大佛堂”,總面積11餘平方公里。打鼓嶺山巒重疊,林木繁茂。境內珍稀動物有黑麂、蘇門羚(四不象)、短尾猴、穿山甲、棘胸蛙、環頸長尾雉等,名貴樹木有南方紅豆杉、石楠、香榧、山核桃等。景區內原生態環境優美,擁有瀑布群和大小不一的水潭。

基本信息

地名由來

一說此地山高谷狹群峰疊起,那瀑布在山崖間三番沖折,瀉入深潭,訇然有聲,水聲幾經山谷迴響,像無數面鑼鼓在敲打,因而這山叫打鼓嶺,嶺上的人家叫打鼓村,嶺下的小河叫打鼓河。

另一說在打鼓潭附近的古道上,有一段石板路,當人負重一步一步蹬道而上時,瀑布聲中便清晰傳來時經時重節節奏感很強的鼓音。以前上山拜菩薩的善男信女們行至此處,則一律踩著鼓點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甚是虔誠。說法雖異,但都肯定了一點,就是打鼓嶺這地方地質結構複雜,山谷迂迴,谷中洞穴多。而且,巨岩石道中暗流汩汩,那傳出的聲音宛若空腹鳴叫。

主要景點

天台

打鼓嶺的最高處,當地人叫天台。據說,上面原有大佛堂,廟中供奉從九華山大天台請來的觀世音菩薩,護廟的方丈還拴養著一灰一白兩隻老虎,曾一度香火旺盛,成為四鄉八嶺的朝拜地。後來,方丈圓寂,兩隻老虎跑到極樂的西天世界去了.狹長而平闊的天台也一度成為盛產苞蘆、芝麻等農作物作沃土。抗戰時期,這兒又幾近戰時的飛機場。現在,掩隱在叢林中的天台,還留有飛機導航的方向標。

溶洞

打鼓嶺村西山坳的密林深處,於萬丈懸崖之上有一處形似巨蚌能容納上千人的大溶洞,這便是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軍醫院。1934年秋,寧春生〈紅軍團長、柯村暴動後擔任蘇維埃政府主席〉、寧月生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駐紮在打鼓嶺,並以此為根據地從事革命活動。是年秋,當時的太平縣偽自衛隊夥同太平郭村、宏潭等地的壯丁隊1000多人攻打打鼓嶺,他們兵分三路進攻(即後山、東山、西北要路),幸好紅軍早已得到情報,調集和充實打鼓嶺的兵力。我軍兵分三路堵截偽軍的進攻,一個連埋伏在村前一條大渠道里;一個連駐守東山(地名柏樹凹)降上;一個連進入前沿陣地高規降上,在與敵軍交上火後,我軍出兵神速以密集的火力將敵人壓至山腳,擊斃匪敵4名。就這樣,紅軍以少勝多憑藉山高林密、絕壁天險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在與數十倍於的強敵的激戰中,紅軍傷員由一副副擔架送進了這裡的紅軍醫院。如今雖時過境遷,然而遺址依舊,當地的百姓誰也沒有忘記這段屬於打鼓嶺的紅色歷史。

景區內現有2個村民組,70餘戶300多人口,幹道經2次拓寬路面現為4.5米,總長3.9公里,今年5月即將油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