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與老年骨性關節炎不同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多起病於中年,症狀反覆發作,發作持續時間較長,疼痛腫脹功能障礙較重,侵犯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更多見,常呈對稱分布,即兩側手關節同時有腫疼,晨僵重,持續時間長。患病久遠的手指關節可有明顯變形。
檢查
X線早期可見骨質疏鬆,骨紋理不清,隨病變進展可見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侵襲,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晚期常有關節半脫位。
診斷
2009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和歐洲風濕病防治聯合會提出新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得到認可。診斷需根據患者的受累關節數量,部位,症狀持續時間以及化驗進行計分,超過6分才能視作類風濕性關節炎:
受累關節數(0-5) | |
1 中大關節 | 0 |
2-10 中大關節 | 1 |
1-3 小關節 | 2 |
4-10 小關節 | 3 |
>10至少一個為小關節 | 5 |
血清學抗體檢測(0-3) | |
類風濕因子或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陰性 | 0 |
類風濕因子或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滴度陽性 | 2 |
類風濕因子或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高滴度陽性 | 3 |
滑膜炎持續時間(0-1) | |
<6周 | 0 |
6 周 | 1 |
急性期反應物(0-1) | |
C- 反應蛋白或血沉均正常 | 0 |
C- 反應蛋白或血沉增高 | 1 |
從上述診斷標準來看,手指關節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依據分數最高的部位,換句話說,手指關節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部位。
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較為困難,在急性發作期應休息,受累關節制動。藥物治療尚不能針對病因根治。常用藥物有:
1.非甾體消炎藥:減輕關節及關節周圍炎症,緩解疼痛,消除炎症腫脹。
2.症狀緩解藥: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
3.使用生物製劑及免疫淨化療法功效有待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