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柏葉

扁柏葉

側柏葉。異名柏葉,扁柏葉,叢柏葉。釋名因其枝葉扁平且側生,故稱側柏。來源為柏科植物側柏的枝梢及葉。

形態特徵

扁柏葉 扁柏葉

扁柏屬常綠喬木。又稱柏樹、側柏、香柏。在中國分布極廣,北起內蒙古、吉林,南至廣東及廣西北部;人工栽培範圍幾遍全國。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樹高一般可達20米。樹皮紅褐色,縱裂。小枝扁平。葉鱗片狀,小形。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枝頂。球果近卵形。種子長卵形,無翅。側柏喜光,但幼苗、幼樹有一定耐蔭能力。較耐寒,抗風力較差。耐乾旱,喜濕潤,但不耐水淹。耐貧瘠,可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上生長。生長緩慢。

分布範圍

產於內蒙古南部、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等。

主要價值

葉,採集期,全年采葉、根、秋冬采果實。

自采地點

家種。

性味

【藥性】味苦、澀,性微寒。歸肺、肝、大腸經,氣微香。

功能

【功能與主治】涼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風濕,散腫毒。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腸風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風濕痹痛,丹毒,痄腮,燙傷。

用量和用法

扁柏葉 扁柏葉

【套用與配伍】用於諸出血證。側柏葉味苦性寒,功擅涼血泄熱,兼有澀味,又有收斂止血之功,故為治療各種出血證的常用藥物,然以血熱所致者多用,常配其他涼血止血藥以增強止血作用。如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配鮮生地、鮮荷葉、鮮艾葉;尿血、血淋,配蒲黃、小薊、白茅根;腸風、痔血或血痢,配槐花、地榆;崩漏下血多配白芍以固經止血。本品亦可用於虛寒性出血常配伍溫里祛寒止血之劑,中氣虛寒,吐血不止,可配乾薑、艾葉等;下焦虛寒,便血不止,則配川斷、鹿茸、阿膠等。

用於咳喘痰多諸證。側柏葉既能清肺泄熱,又可化痰止咳,故對肺熱咳喘,痰黃稠難咯者可單用,或配黃芩、沙參、佛耳草等以清肺化痰止咳。近年來臨床常用以治療慢性氣管炎、肺結核、百日咳等有一定療效。

用於風濕痹痛。側柏葉能祛風濕,清血中濕熱,對風濕熱痹、關節風痛尤為適宜。可單用本品浸酒飲,或配伍木通、防己、豨薟草等以祛風除濕,清熱通絡。

此外,外用治丹毒,痄腮,燙傷等外科疾患,側柏葉有清熱、散瘀解毒之功,可單用搗爛外敷。外敷還治脫髮及鬚髮早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久服、多服,易致胃脘不適及食慾減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