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囤和尚

扁囤和尚

扁囤和尚(約1493年---1563年),或作匾囤,名悟須,字無空,號扁囤,為明代著名禪師和武僧。禹州人,俗姓陳。人為俊美,原為佛門禪宗弟子,後拜少林寺西天梵僧哈麻為師,廣傳《大阿彌陀經》,得到“乾沒哪塔”(梵文Karma-natha的譯音)的稱號,是和尚的一種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在武學方面扁囤和尚以棍法著稱。

拜師少林

《扁囤和尚碑》云:“扁囤禪師者,號無空,禹州陳氏子也。年逾二十,投少林寺,禮梵僧哈麻為師,請求法名。師曰:‘道本無形,何名之有?’空曰:‘三世諸佛,皆有名號,弟子安得獨無?’師授一《心經》,讀至‘五蘊皆空’,豁然大悟。曰:‘身尚是幻,何處求名?’

一日,手編大囤於師前。師指曰:‘扁囤是汝名也。’答曰:‘既名扁囤,內也無空?’師曰:‘教外別傳,方契此語!”

扁囤是當時著名的神異高僧,關於他事跡,傳世資料尚多,主要有三種:一是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少林寺志》收錄有“匾囤和尚碑”,明英宗曾孫新昌王朱厚尊撰文,時在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原碑已失。二是“匾囤禪師行實碑銘”,直隸安慶府通判承德郎杜欒撰書,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立石,少林寺塔林。三是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峨眉山志》中“匾囤禪師”傳文。

得見真佛

扁囤出師後,北渡黃河,至中條山頭陀,忍歷風雨三個月;又至神仙山(河北省阜平縣北)大川老人處,益悟禪理。後來,他又到四川,在峨嵋山頂結茅以居。據說,一天他見到阿彌陀佛手執《大阿彌陀經》一部,對他說:“藏內有經,藏外全無。付授於汝,廣令傳化。”於是,扁囤便周流宇內,廣說《大阿彌陀經》並印造多部流傳。他到京師時,上至王公,下及士庶,皆禮敬之。御侍張公等為之創庵於京城之西北隅。此庵宏敞、嚴麗,收有大藏經,他便和弟子們在此宣揚淨土法門。

若干年後,他返回少林寺,把張公所施白銀三百兩轉施少林寺,親率眾僧,大開法筵。

修行雞足

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雲南雞足山志》“匾”條:和尚不知何許人,居百接橋東土龕。日惟種圃,夜則跏趺,常以草蓆為,趺座其中,形稍匾,故人呼為匾和尚。人傳師持緊那羅王神咒。是夜盜數人旋繞旁,至曉,迷惑不得去,盜叩頭求釋,師以手揮之乃去。鼓山常有妖出,人不敢行,師以咒制之,妖遂息。山中僧眾豎降妖坊於法華庵旁,今故址尚存。

少林武僧

扁囤武藝高強,曾解救苗民於水火之中。而少林俗家弟子程宗猷著《少林棍法闡宗》,又說哈麻師“以拳棍授扁囤”,這就是“夜叉棍”的來源。南少林的“少林武術大事記”中也有對此的記載。

圓寂夔州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他擬重返峨嵋山。乘船行至夔州(今四川省奉節,即古白帝城)時,他說:“道曠無涯,逢人不盡。”遂登岸端坐而逝。徒孫普明、普雲等人將他歸葬於少林寺。這普明,就是主持修建“十方禪院”的人。

歸葬少林

扁囤和尚圓寂後,普明等說“少林,吾師發身之地也。” 遂列瘞少林之祖塋,也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建塔安裝,稱“扁囤塔”。

扁囤塔扁囤塔位於塔林東北部,建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仲秋,為喇嘛式磚塔,高約6米。塔底部為六邊形,高1.85米。塔身為鼓狀體,前部有正書額文,刻“乾沒哪塔扁囤和尚靈塔”,乾字已湮滅,後無塔銘。塔上部為六邊形,每邊各有一神龕。其頂為石制塔剎。塔身風化嚴重,向北方傾斜。塔前有扁囤行實碑。扁囤塔是塔林中造型較為獨特的塔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