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吻光尾鯊

扁吻光尾鯊

扁吻光尾鯊(學名:Apristurus platyrhynchus)為貓鯊科光尾鯊屬的魚類。體很柔軟,皮膚薄,尾部短,從匯殖腔至尾鰭下葉起點約為至吻端長的2/5-3/5。頭平扁長;吻長,約等於或大於口長,平扁似鏟狀。眼背側位,唇褶發達。兩背鰭等大,或第二背鰭大於第一痛鰭。臀鰭長,與尾鰭僅以一缺刻相隔;尾鰭長。本種兩背鰭基間距小於第二背鰭基底長。分布於日本以及南海、東海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 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
目: 真鯊目Carcharhiniformes
科: 貓鯊科Scyliorhinidae
屬: 光尾鯊屬Apristurus
種:扁吻光尾鯊A.platyrhynchus

形態特徵

體柔軟延長,前部平扁,向後漸側扁細狹。頭大而寬扁,頭長小於全長1/4。尾側扁細長,尾長為頭和軀幹長的1.2倍。吻中長寬扁,吻端鈍圓。眼中大,橢圓形,具瞬褶;鼻孔大,斜列;口深弧形,口寬大於鼻孔後端至吻端距;唇褶發達。齒細小密列,3—5齒頭型,多行在使用。噴水孔小,近背位。鰓孔5個,狹小。背鰭2個,後位,第一背鰭長方形,起點在腹鰭與臀鰭起點之間中央上方;第二背鰭大於第一背鰭。尾鰭較小,約為全長1/3,尾椎軸低平;臀鰭頗長,後端緊接尾鰭;腹鰭低長;胸鰭寬大。體黑褐色,腹面稍淺;背鰭、胸鰭、腹鰭及臀鰭邊緣、尾鰭下葉邊緣、鰓孔邊緣及口腔均黑色。底棲大陸坡深海小型鯊。卵生。分布於我國東海、南海;日本。

生態環境

深海魚類,可能為底棲性,生態習性不甚明瞭。

地理分布

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台灣及日本。台灣發現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主要以底拖網捕獲,一般以下雜魚處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