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簡介
房彥謙墓高5米,直徑15米。墓前矗立著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書丹的《房彥謙碑》一幢,為山東境內現存的初唐刻石珍品,是我國古代寶貴的文化遺產,彌足珍貴。
石碑所屬
房彥謙(547—615年)字孝沖,清河人。“七世祖諶,燕太尉掾,隨慕容氏南度,寓於齊上。宋元嘉中,以齊郡之西部置東冀州,東清河郡緝幕縣,仍為此郡縣人。”東清河郡治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區),緝幕縣(今山東平原縣西北)。房彥謙博經史,擅文章,精書法。隋開皇七年(587年)應薦入京,任監察御史,為官清廉,多行惠政,為執政者所嫉, 被貶為涇陽(今屬陝西)令,卒於官。唐貞觀三年(629年)以其子房玄齡有大功於唐,被追贈為徐州都督,四年後又追封為臨淄公,謚曰定公。
貞觀五年玄齡奉其靈柩由涇陽歸葬於故鄉齊州趙山之陽(今山東濟南市東郊),故房玄齡請太子右庶子、有一代文宗之譽的李百藥撰寫碑文,又請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歐陽詢書丹,刻石立於墓前。 墓地尚有唐刻石虎、石羊各一,尚存,另有清同治年間章丘知縣蔣慶第記事碑一幢。
石碑歷史
《房彥謙碑》,碑高3米,闊1.3米,厚0.4米。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組成,形制華美而莊穆。因年代久遠,碑趺現已沉於地下,不復得見。碑首和碑身用一整塊巨石雕成,碑首為拱形頂,兩側各有三條螭龍盤繞,碑額為篆書,題“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九字,正文為隸書(兼有楷體)。碑陽36行,行78字;碑陰15行,行13字。碑側3行,前兩行,行12字,後行9字。撰書人及年月均刻在碑側。明清拓本,均不拓碑陰、碑側,至乾嘉開始拓之,此時始認為歐陽詢書無疑。
關於此碑的記載,最早見於宋人趙明誠《金石錄》的著錄:右《唐房彥謙碑》。彥譜謙,玄齡父也,在隋任司隸刺史,出為涇陽縣令,卒官,不大顯,而《隋書》立傳二千餘字者,蓋修史時玄齡方為宰相故也。……碑,李百藥撰,歐陽詢八分書,在今齊州章丘縣界中,世頗罕傳。
石碑記載
據《章丘縣誌卷十四·金石錄》記載:
右碑,螭首龜蚨,碑高一丈一尺一寸四分,廣五尺三寸,共三十六行隸書。碑陰亦隸書,共十五行。額篆:唐徐州都督房公碑。字徑三寸五分,不詳篆者姓名。左署唐故都督徐州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臨淄定房公碑銘並序,碑右側署太子左庶子安平男李百藥撰太子率更令渤海男歐陽詢書,末書貞觀五年三月二日樹。
又據,清王昶《金石萃編》記:
房彥謙碑:碑高一丈一尺一寸四分,廣五尺三寸,三十六行,行七十八字,隸書;額題: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九字,篆書。今在章丘縣趙山。
碑文描述
太子左庶子安平男李百藥撰,
太子中允□□彳扌歐陽詢書,
貞觀五年三月二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