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第六中學

戶縣第六中學

戶縣第六中學(原光明中學)悠久而年輕,是縣域內一所標準化完全中學。地處縣城北約四華里的古婁敬庵遺址上,縣城北。2003年6月更名為“戶縣第六中學”。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戶縣第六中學(原光明中學)悠久而年輕,是縣域內一所標準化完全中學。地處縣城北約四華里的古婁

敬庵遺址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優美的校園景色,厚重的文化積澱,如春風細雨無聲地滋養著學校

教育的土壤。學校始建於1923年,命名為“大同國小”。80年風雨兼程,三易校名,四擴校園。1968年改建為“五七中學”,70年代初改名為 “光明中學”,2003年6月更名為“戶縣第六中學”。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占地面積282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32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80名,研究生學歷3名,本科學歷143名,占任課教師總數的80%。市級教學能手10名,縣級教學標兵、教學能手52名。教學班43個,2100餘名學生。校園硬體設施先進,教育資源豐富,內設多功能廳、多媒體微機室、校園廣播電視台、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遠程教育網際網路、標準化理化生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中衛星網校教室,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場所。

硬體設施

學校建有高標準的教學樓、科技樓、實驗樓、學生公寓樓和學生餐廳。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德育活動室、校史展室、音美室、舞蹈室等專業教室一應俱全。每個教室都配有多媒體、液晶電視、空調;圖書館、閱覽室均達到省一級建設標準,藏書20多萬冊,可供6個班同時上閱覽課;校園環境幽雅,景色怡人。有新穎別致的校園景觀10餘處,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是一所省級花園式學校。優越的辦學條件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師資力量

學校領導班子調整,侯晨迪同志就任校長,李勇昌同志任書記。徐少川校長碩士研究生畢業,有著20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先後榮獲河北省骨幹教師、河北省優秀教師、河北省模範班主任、邯鄲市優秀拔尖人才、邯鄲市名師、邯鄲市特約教研員等20多項榮譽稱號,是一位精通教學、善於管理的專家型校長。新班子以“打造精品學校,走內涵發發展之路”為發展目標,以“嚴管理、重實效、抓質量、促提升”十二字方針為指導思想,確定了 “一個目標”、“兩項嚴查”、“五個不動搖”的“125”工作思路,即:以打造精品學校為目標;嚴查常規落實,嚴查作風紀律;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動搖,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支搖,堅持高考成績是生命線不動搖,堅持狠抓教學常規不動搖,堅持教科研引領教學不動搖。新班子、新理念、新舉措,為學校的內涵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注入了新的活力。

辦學成果

建校以來,學校為社會和高等院校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蒲春雷、常兆山、苗月霞、李勇、王玉彬、楊丙濤、王全剛、武林曉、郭琰等多名優秀學生從這裡走進清華、北大名校。另有一批批尖子生考入了重點院校,為永年縣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2006年以來,學校連續六年高考一、二本上線人數位居全縣第一,高考推進率超過邯鄲市一中和四中,多次獲邯鄲市高考進步獎、突出貢獻獎。學校還榮獲全國作文教學先進學校、全國教育科研“十五”課題研究先進單位、“中華經典誦讀全國優秀學校”、省文明單位、市AA級和諧校園、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市安全防範“紅旗單位”、市德育示範學校、市“五四”紅旗團委標兵、縣實績突出單位等20多項榮譽稱號。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受到省、市、縣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教學樓 教學樓

制度化、人性化管理相結合,造就了一支勇於鑽研、善於創新的教師隊伍,實現了教育教學的新跨越。

學校多次獲“縣高中教學質量獎”、“年度目標考核先進單位”、“國中畢業會考成績優異獎”,先後被西安

市授予“平安校園”、 “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健康教育示範學校”、“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等。

文化傳統

以生為本

學校提出“激趣引導、自主探究、精講精練、評價賞識”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要求教師少講授,多引導,少批評,多賞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辦學理念

戶縣六中是一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校,她更如噴薄而出的朝陽,充滿了活力與朝氣。學校更新觀念,借教育改革的東風,實施管理創新、教學創新,以人為本,服務學生,積極探索學生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秉承“進步就是好學生,提高就是100分,不求完美無缺憾,只求日日在進步”的理念。倡導系統化、多形式的科學有效的評價,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各種教學評價的方法和手段,形成了科學的管理模式,構建了全新的師生評價體系。確立了“成人達己”的辦學理念和“成人 成才 成功”的校訓。大力施行 “校園十佳”、“年級二十佳”和“班級三十最”的校園321評價體系,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展示其魅力才能;打造亮點,張揚其個性潛能,並不斷更新、細化評價標準,通過長效機制的建立,助推學生成長。以《論語》、《道德經》、《弟子規》等具有厚重文化積澱的經典,啟迪淨化靈魂,重構學校文化。教育教學管理中,探索教育全新模式,全面實施“名師工程”。發揮高級教師的作用,開發校本課程,涉及9大學科的校本教研已印製成冊。開展“名師大講壇”活動,打造學校的特色品牌。鼓勵教師依託學校網站建立個人部落格網站,搭建交流學習平台。課堂教學中推行“1331”高效課堂模式,做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校園“晨曦文學社”真正意義上起到了活躍校園文化氛圍的作用,培養出了一大批校園小作者。

展望未來

學生匯演 學生匯演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步入發展快車道的第六中學,奮進道路上將不斷煥發新的風采。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