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戴進賢(1680-1746)字嘉賓,德國天文學家,原名Ignatius Kgler,耶穌會來華傳教士,1717年(康熙55 年)來到中國,被康熙皇帝任命為欽天監監正,1731 年為清廷禮部侍郎。在中國供職29 年之久。
生平
1680 年5 月11 日生於德國蘭茨貝格; 16 歲進耶穌會初修院,來華前在因戈爾施塔特大學教授數學與東方語言。1716 年到中國,應康熙之召,1717 年1月抵達北京,佐理歷政。 雍正三年(1725)授欽天監監正,九年,加禮部侍郎銜,為二品官。乾隆三年(1738)任耶穌會中國省區副會長。
戴進賢來華時,正值清廷對耶穌會士由寬容轉為嚴厲之際,雍正元年的禁教令把大多數耶穌會士趕到了澳門,他憑藉天文學的特長,得以留用清廷。他任職欽天監達 29 年之久,他的科學貢獻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向中國人介紹了西方天文學的新成就,編纂《黃道總星圖》、《曆象考成後編》與《儀象考成》;其二,在華進行了大量的天文觀測,發回歐洲,並被歐洲科學界所利用。
《黃道總星圖》是以黃極為中心,以外圈大圓為黃道的二幅南北恆星 圖,由戴進賢立法,義大利耶穌會士利白明(F.B.Moggi)鐫為銅版,於雍正元年(1723)印行。此圖以直線分為十二宮,邊列宮名,節氣隨之, 星分六等,它參考了南懷仁的《靈台儀象志》,但又有補充,如三角形星座就比《靈台儀象志》多“南增三”、“南增四”二星, 後來戴進賢主持編纂的《儀象考成》即收錄了這二顆星,看來,在《儀象考成》成書之前,他已著手修訂星圖。在這二幅圖內,還描繪了蛾眉相時的金星、太陽黑子、木星的條斑和四顆衛星、土星環與五顆衛星、火星的 黑暗表面及月面圖等現象,這包括了伽利略、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等人的天文發現。 明末編成的《崇禎曆書》與康熙時編的《曆象考成》,都採用了第谷體系。自第谷之後的200 年間,西方天文學在觀測、理論方面已有長足的進步,雍正年間用第谷的方法推算日食已不太精確, 於是有《曆象考成》之作,以監正戴進賢、徐懋德(A.Pereira)與漢人梅珏成、何國宗,蒙古族人明安圖等負責考測推算。乾隆七年(1742)書成,凡10 卷。書中採用了 克卜勒、艾薩克·牛頓、卡西尼等人的成果。但《後編》採用了顛倒的克卜勒橢圓面積定律,即以地球為中心,太陽沿橢圓軌道繞地球鏇轉。書中的日躔、月離表是根據意 大利天文學家 N.格拉馬蒂奇的著作編成的,該書參考了牛頓的理論。
1744 年(乾隆9 年),戴進賢奏請修訂《靈台儀象志》,因此他又主持了《儀象考成》的編纂,對“諸星紀數之闕者補之序之,紊者正之”。戴進賢根據天文觀測,並參考了中國的古星圖與西方的星圖,因此糾正了原來星圖的不少錯誤。乾隆十七年書成,已在戴進賢死後的第六年。儀象考成全書32 卷,分為10 冊。星表中列有300 個星座,3 083 顆星的黃道坐標和赤道坐標值,以及每顆恆星的赤道歲差和星等。採用乾隆甲子(1744 年)冬至為星表曆元,內容參用了當時出版不久的弗蘭斯提德星表。他還指導了璣衡撫辰儀的製作,該儀分三重,最外即古之六合儀而不用地平圈,其內即古之三辰儀而不用黃道圈,再內即為四游儀。又編著圖說,冠於《儀象考成》之首。
除上述天文著作外,戴進賢還著有《策算》,主要是對數表及用法, 表1722 年刻於北京,用法則刻於 1744 年。戴進賢在華期間,進行了大量的天文觀測,他與俄國、英國、法國科學院的許多科學家都保持著聯繫,他的觀測成果也常為歐洲的天文學家所引用,同時,他也及時地吸取了歐洲天文學的新發現。北堂圖書館曾藏有戴進賢使用過的天文著作。他的信件保存於巴黎、慕尼黑、維也納及里斯本的圖書館中。他天文觀測之勤,科學素養之高,在來華耶穌會士中是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