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學術經歷
戴立娟,又作戴麗娟。我國台灣地區著名的法國史專家。主要研究興趣在法國史,歐洲史,北美史。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學博士。
學術經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2002.09-2010.01) 、副研究員(2010.01- )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兼任,2008.9- )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助理教授 (合聘,2005.9-2007.6)
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專任博士後研究 (2001.7-2002.9)及兼任研究員 (2002.10-2003.3)
2008法國國家圖書館「文化專業計畫」(Programme Profession Culture)獎助學者。
2009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2009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主要研究論著
學位論文“Recherches sur l'image de la Chine dans la presse francaise de 1967 a 1971” (MA diss., Universite Paris I, Sorbonne-pantheon, 1993). “Le tiers-mondisme en France - La naissance (1956-1962)” (DEA diss.,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1994). L’anthropologie française entre sciences coloniales et décolonisation (1880-1960) (Paris: Publications de la SFHOM, 2011, 340 p) .
專書L’anthropologie française entre sciences coloniales et décolonisation (1880-1960) (Paris: Publications de la SFHOM, 2011, 340 p) .
論文〈歷史脈絡中的布杭利碼頭博物館〉,《古今論衡》10 (2003):129-143。 〈馬戲團、解剖室、博物館──黑色維納斯在法蘭西帝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4 (2004):177-212。 〈法國人類學的博物館時代──兼論人類學物件之特性及實證人類學之建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7.4 (2006):627-696。 〈周口店發掘時代的一名法國顧問──以新近出版的德日進書信集為基礎材料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9.1 (2008):95-161。 〈馬戲團、解剖室、博物館——黑色維納斯在法蘭西帝國〉,收於李尚仁主編,《帝國與現代醫學》(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8),頁191-221。 〈在「邊緣」建立「中心」──法國耶穌會士桑志華與天津北疆博物院〉,《輔仁歷史學報》24 (2009.12):229-256。 “‘ComMERce de lumière’ : deux missionnaires naturalistes français et leurs œuvres muséales en Chine,” revue de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36 (2010): 56-64. “Du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au Service géologique chinois: Le cas de Teilhard de Chardin”, in René Lebrun, Paul Servais (ed.), Entre Mer de Chine et Mer du Nord. Migration des savoirs, transfert des connaissances, transmission des sagesses (Paris-Bruxelles: Peeters, 印刷中,近期內出版).
會議論文〈馬戲團、實驗室、博物館——黑色維納斯在法蘭西帝國〉,發表於清華大學歷史所主辦,「第一屆STS研習營」,台中: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2004年5月29-30日。 “Du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au Service géologique chinois: Le cas de Teilhard de Chardin,”發表於比利時新魯汶大學古希臘、拉丁及東方學研究系主辦,Entre Mer de Chine et Mer du Nord. Migration des savoirs, transfert des connaissances, transmission des sagesses. De l’Antiquité à nos jours(從中國海到北海:古今的智識遷徙、知識轉移、智慧傳承國際研討會),2009年3月11-13日。 〈在「邊緣」建立「中心」——法國耶穌會士桑志華與天津北疆博物院〉,發表於輔仁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五屆文化交流史:「中心」與「邊緣」的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年5月15-16日。 〈人類學與歷史學之匯流—從「歷史人類學」與「新文化史」談起〉,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新史學雜誌社主辦,「《新史學》與台灣史學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綜合院館五樓國際會議廳,2009年12月12-13日。 〈震旦博物院與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自然史發展〉,發表於輔仁大學主辦,紀念利瑪竇逝世四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東西方對話的初啟與開展,台北:輔仁大學,2010年4月19-22日。 〈法國公共救濟博物館展覽中之病人群像〉,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醫療與視覺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0年11月24-26日。
學術書評〈Jacques Revel ed., Jeux d'echelles: La micro-analyse a l'experience(比例尺之運用:實驗下的微觀分析)〉,《新史學》12.3 (2001):199-207。
翻譯戴麗娟、郭維雄、葉曉芍合譯,Anne Distel著,《雷諾瓦:必須美化》(譯自法文〔Renoir: il faut embellir〕)(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7)。 戴麗娟譯,〈林亨特:從法國大革命到女性主義革命〉,收於陳建守主編,《史家的誕生:探訪西方史學殿堂的十扇窗》(台北:時英出版社,2008),頁377-411。 戴麗娟譯,《記憶所系之處:如何書寫法國史》(台北:行人出版社,預計於2011年底出版)。
其他〈電腦是書籍的墳墓?──閱讀「閱讀史」〉,《中國時報》,1995.07.27,〈開卷版〉。 〈也讓平民百姓說句話〉,《中國時報》,1995.08.10,〈開卷版〉。 〈一百篇拍不成電影的名家劇本結集出書:「落選」劇本驚艷記〉,《中國時報》,1995.10.05,〈開卷版〉。 〈「法閒」是有歷史的:史家寇班出書回溯「休閒」百年史〉,《中國時報》,1996.03.14,〈開卷版〉。 〈尋找男女時代新貌〉,《中國時報》,1996.04.11,〈開卷版〉。 〈這條工路怎麼走?〉,《中國時報》,1996.05.23,〈開卷版〉。 〈現代,無可取代〉,《中國時報》,1996.07.04,〈開卷版〉。 〈中古史專家個人學術生涯訪談結集出書:勒果夫說自己的歷史〉,《中國時報》,1996.09.26,〈開卷版〉。 〈法國重彈「國族」調?立國者克勞維斯受洗紀念舉行盛大慶典〉,《中國時報》,1996.10.03,〈開卷版〉。 〈進入人類學前先熱身:人類學者古迪訪談錄提供田野心得〉,《中國時報》,1996.10.31,〈開卷版〉。 〈《超現實主義字典》內容、編輯手法別出心裁,恍如超現實探險之旅〉,《中國時報》,1996.12.12,〈開卷版〉。 〈離鄉人之沈思〉,《中國時報》,1997.02.20,〈開卷版〉。 〈正確解讀戀愛中的西蒙波娃〉,《中國時報》,1997.04.17,〈開卷版〉。 〈史家傅黑之死〉,《中國時報》,1997.08.21,〈開卷版〉。 〈把社會學還給社會:布迪俄以暢銷新書傳達改革理念〉,《中國時報》,1998.06.11,〈開卷版〉。 〈世紀末重審共產主義〉,《中國時報》,1998.09.10,〈開卷版〉。 〈沙特復活記〉,《中國時報》,2000.03.16,〈開卷版〉。 〈永志難忘〉,《明日的記憶》(2010年9月出刊,此為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子計畫二「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98年度成果發表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