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潤齋

戴潤齋

1930年代,戴先生移居上海,開設了個人的古董店,並於1932年迎娶張萍英女士。 1953年春天,戴先生第一次前赴英法,加入收買古董藝品的行列。 Sackler)。

潤齋先生,著名收藏家。於1920年代末在家郷無錫的舅父秦叔開設的古董店裡當學徒。憑藉天賦的上好眼力和敏銳的生意頭腦,未幾,他就被委以挑貨買賣的任務,開始遊走鄰近省縣城市作採購。1930年代,戴先生移居上海,開設了個人的古董店,並於1932年迎娶張萍英女士。可是此際時局開始吃緊,入侵的日軍不斷南進,直趨上海,1937年,終於爆發了血腥戰事,平靜的生活頓成泡影,終於在1949年4月,與家人南遷香港,從此再沒有重返祖國。
在中國對外的古董工藝市場活動停頓之際,香港有限的商機,自然無法滿足戴先生的事業雄心。此時他唯有轉向歐美市場。1950年,他毅然作出移居美國的決定。
1953年春天,戴先生第一次前赴英法,加入收買古董藝品的行列。他參加了3月24日倫敦蘇富比所舉辦的艾弗瑞?克拉克夫人(Mrs. Alfred Clarke)明代陶瓷收藏拍賣。這位來自紐約的中國人買家突然出手,於這一當時被視為最重要中國瓷器珍藏之一的專拍上競投,並奪得最精美的11件拍品。
在1960 和70年代,戴先生活躍於世界各地拍場,此間他已成為戰後中國古董藝術界中最知名的古董商人。其時,他參與1963年11月倫敦古董商H. R. Norton專拍,以8,000英鎊購入一件極為精美的15世紀配有原蓋的青花梅瓶,刷新當時的世界紀錄。戴先生透過藝廊致力為財力充裕且有志收藏的人士建構起無出其右的上乘收藏。其中與他合作最密切的兩位可數艾弗里·布倫戴奇(Avery Brundage)與亞瑟·賽可樂(Arthur Sackler)。前者眾所周知的個人收藏,現今正是舊金山亞洲藝術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scisco)的典藏菁華;後者經年匯集的藝術寶庫,其中大多數則為現今華盛頓市亞瑟·賽可樂博物館(Arthur M. Sackler Museum)的鎮館重寶。
1982年,戴先生成立了戴潤齋基金會。在他的推動下,基金會從資助醫學院學生開始,繼而進一步贊助一系列的醫學研究、美國紅十字會及許多相關的慈善機構。該基金會並捐助了多項獎學金給北京大學與台灣的東吳大學。戴潤齋基金會將受惠於這次的拍賣活動,並以此承續戴潤齋先生的慷慨善心,繼續為他的慈善志業而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