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水珍

戴水珍

戴水珍是杭州蕭山坎山下街人,她憑藉一雙巧手,將手繡花邊的理、拼、鑲、吊等多道工序錘鍊得近乎完美,還自創了多種針法。2009年,這位民間工藝大師被評為省級非遺項目蕭山花邊的傳承人。蕭山花邊又稱“萬縷絲”,曾先後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中國工藝美術品金杯獎、西湖博覽會金獎等榮譽。而坎山民間藝人戴水珍是土生土長的坎山下街人,她從小跟隨母親、外婆苦練手繡花邊的技藝,憑藉一雙巧手,漸漸繡出了名堂。

基本信息

背景簡介

錢塘佛地,千年古鎮,人傑地靈。坎山,作為蕭山花邊的發源地,歷史傳承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位於坎山下街的蕭山佳藝繡品廠是蕭山惟一一家花邊收發站。筆者走進一扇古樸的門,屋內有三張棕色的木桌,牆上掛著幾幅表框的花邊,水泥地面,房子不大,和所有下街民居的老屋沒什麼區別。但這小小的屋裡,卻孕育著一個大大的夢想——繡出獨一無二的蕭山花邊,將花邊文化及傳統技藝千年傳承,聞名遐邇。

蕭山花邊,也叫“萬縷絲”,是運用千針萬線一步步動工而成的純手工絕活,除了要手巧、心細、眼明,還必須有日積月累的學習和不斷摸索。而作為如此具有文化特色的傳統製作,外人卻一點也無法仿造。
花邊站站長,戴水珍的丈夫周紀江自豪地表示:“花邊沒有人仿冒是因為技術含量實在太高,要經過理、拼、鑲、吊等多道工序,工藝針種很多,光是常用針法就有實針、化三針、網眼、蛇皮針、五針、四針、繞十針等三十多種,其他還有茴香旁步、魚鱗旁步、三岔旁步等100多種小針種。挑花可不是一年兩年就學的會的,一般繡花邊都是從六、七歲就開始學習了,最開始都是由母親等長輩指點技藝,想學到能獨立完成一幅花邊至少要四到五年,況且我們還有很多獨創的針法,外人想仿學,難!”
周紀江還拿出機器繡花和手繡花邊作對照:“蕭山花邊的精髓就是有立體感,機器繡花只是平面,圖案與花紋之間沒有主次之分,而純手工花邊編結精細,有很強的層次感。”

人物介紹

走進花邊站,一位中年女子正坐在椅子上穿針引線,她就是民間挑花工藝大師戴水珍。作為省級非遺項目蕭山花邊傳承人,戴水珍近期有點忙,除了攜手4名浙江民間手工藝大師(剪紙、湖筆、西瓜燈、米塑)一起參加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活動之外,也為完成最新罕世大作《貴族世家》和《風雅頌》做著最後的準備。
“《貴族世家》由三幅不同的花邊組合,《風雅頌》由四幅不同的花邊組合,兩組全都採用最細的絲光棉紗線所繡,運用實針、化三針、蛇皮針等四十多種針法,還有一些自創的獨一無二的針法,工種也最多,輕工、中工、重工、特重工這四種工種中,較多採用了特重工,也是最複雜也難度最高的工種,這兩個作品可以說是集聚了蕭山花邊的所有精華,堪比宮廷手繡陣法的‘九龍戲珠’。”戴水珍還告訴我們,兩幅作品差不多歷時一年製作,即將完工。等到全部完成,會在博物館或者展覽會上和大家見面。

戴水珍,現年47歲,坎山下街人,從7歲開始便跟隨母親、外婆苦練手繡花邊的技藝,經過40年的刻苦鑽研,憑藉一雙巧手,將手繡花邊的理、拼、鑲、吊等多道工序錘鍊得近乎完美,還自創了多種針法。去年9月,這位民間工藝大師被評為省級非遺項目蕭山花邊的傳承人。

後繼有人

蕭山花邊立足本土,也走向世界。去年年初,浙江省相關專家經過考察,選取了戴水珍的手繡花邊工藝品作為蕭山惟一代表,入選世博的展演項目。於是,在今年6月18日至6月22日的世博浙江周上,戴水珍表演了她的手繡花邊技藝,還展覽了三幅絕版手繡花邊珍品。
作為非遺項目之一,戴水珍的作品還下鄉展覽,並且製成旅遊產品,如手工藝傘、鏡框等遍布全國各地,做工精緻,環保美觀,這個小小的花邊站也將蕭山花邊名聲遠播。
“花邊站目前僅有1000多人在繡花,基本上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年紀最大的有90多歲,都是一批技術精湛的工藝製作者,年輕人也在重點培養。”戴師傅說道。
說到徒弟,戴水珍說,目前她只有一個徒弟,就是她的外甥女馮素依,2010年12歲,去年2月份拜的師,每個周日過去戴師傅那學習。小姑娘很喜歡繡花,悟性高,學得快,一點撥就懂,現在已經會實針、化三針、網眼這幾種針法了。

進入世博

上海世博會寶鋼大舞台內迎來“世博浙江周”活動,最具浙江特色的民間藝術展演“物華天工——浙江傳統手工藝展覽”在此展出。杭州西泠篆刻、溫州樂清細紋刻紙、黃楊木雕……一個個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藉助世博的大舞台,把深藏在浙江民間的絕技展現在世人面前。值得一提的是,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之一的戴水珍代表蕭山,也登上了世博大舞台,參加浙江傳統手工藝展覽的現場表演——手繡花邊項目。這也是我區惟一一個入選世博會的展演項目。

蕭山花邊又稱“萬縷絲”,曾先後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中國工藝美術品金杯獎、西湖博覽會金獎等榮譽。而坎山民間藝人戴水珍是土生土長的坎山下街人,她從小跟隨母親、外婆苦練手繡花邊的技藝,憑藉一雙巧手,漸漸繡出了名堂。最近幾年,機器繡花的繁盛將手繡花邊襯托得更為“難能可貴”,而戴水珍經過幾十年的苦練,將手繡花邊的理、拼、鑲、吊等多道工序錘鍊得近乎完美,還自創了多種針法。去年,這位民間工藝大師被評為省級非遺項目蕭山花邊的傳承人。
在世博浙江周上,身穿藍色古樸短袖衫的戴水珍在展館內的十餘平方米的“蕭山花邊展台”秀起了手繡花邊的絕活。“我想在世博會上向中外遊客們展示一下蕭山人自創的、也是手繡花邊最高超、最複雜的蛇皮針、繞十針等針法,繡這隻香爐,我可以運用10多種針法。”戴水珍一邊說,一邊按照自己剛畫好的香爐草圖耐心地繡著,引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來自重慶的章燕華先生看著戴水珍現場繡香爐,不時地拿起相機拍下她的刺繡動作。“早聽說蕭山花邊聞名世界,今天能一睹風采,真是幸運!這隻香爐半成品看上去十分精緻,完工後,一定是件佳作!”章燕華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
不少遊客還在現場“拜師”,向戴水珍學習起了簡單的刺繡針法。一位來自瑞士的老太太特別戴上老花鏡,坐在戴水珍旁邊,認真地記錄下她的每種針法。“你看,這是蛇皮針,可以讓花紋變得更加精美;這是十字針,用來勾勒圖案框架的……”聽了戴水珍的耐心教授和示範,老太太的學習興致更大了。“讓我試試可以嗎?”得到允許後,老太太拿起了草圖和針線,煞有介事地繡起了花邊。“OK,成功了!”最後,通過戴水珍的手把手“輔導”,老太太學會了最簡單的刺繡針法。
戴水珍的手繡花邊技藝將在世博浙江周上演足5天,伴隨著她的,還有同時帶去展覽的3幅絕版手繡花邊珍品,它們都是蕭山花邊的濃縮“精華”。在現場,記者有幸一睹3幅珍品的“芳容”。第一幅《小團圓》作品長近2米,它用最細的絲光棉紗線製成,並採用了網眼、實針、花三針等多種高超針法,整體和諧大氣,白色紗線“繪”成的朵朵花兒象徵著團圓吉祥;第二幅《5801》曾獲得過國家金質獎章,構圖嚴密、工針多樣、精緻結實,據說目前已成為蕭山花邊界的“樣板作品”;第三幅《碩》來頭不小,它是世界僅存的採用宮廷手法刺繡而成的作品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該手藝幾乎失傳,只見葡萄、菊花“躍然紙上”,栩栩如生,果然是一派碩果纍纍的好景象。
在世博的大舞台上表演,戴水珍興奮之餘,也略有點緊張。“這幾天,一定會在世博會上好好表現,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解和愛上蕭山花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