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戴惠筠,1927年10月出生,湖南雙峰人。中共黨員。195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工系。曾任職於冶金部焦化耐火材料設計研究院。她作為工程主要設計人,先後作了鞍鋼等20多個大中型焦化工程設計。
主要成就
“改質瀝青製取工藝”項目,她是第一項目負責人,其工業實施工程兩個2萬噸規模裝置於1984年建成投產,取得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當時其基建投資不到300萬元,投產後按實際核算,當滿負荷生產時,可年獲利達400萬元以上即其還本期不到一年,經濟效益顯著;1985年分別獲“部、省科技成果”二等獎,同年,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她獲個人受獎證書;該產品國內急需,又可出口外銷,因此推廣快,至今已設計、投產7、8個不同規模裝置。
“煤系針狀焦的一種新型製取方法”項目
她是第一項目負責人,於1986年取得半工業試驗成果,獲“冶金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獲國家專利局“發明專利證書”,她是第一發明人;該項目的2萬噸/年工業實施工程已建成投產試車,在國際上是一首創新工藝,在國內填補了煤系針狀焦生產的空白,當生產正常並達到滿負荷產量時,可年獲利1500萬元以上。1987年她赴美國參加了以寶鋼原料採用“離心法”製取煤系針狀焦試驗,又掌握了這一新工藝。
於1990~1991年參加了
《中國冶金百科全書》煉焦化工卷的撰寫工作,她是撰稿人之一。1998年申請了“煤系針狀焦的兩段焦化製取法”發明專利,她是第一發明人,該技術(“煤系針狀焦的兩段焦化製取法”發明專利內容簡述:本發明涉及煤系針狀焦的製取法,其特徵是除用煤焦油、煤軟瀝青、配製煤軟瀝青、煤焦油餾分油為原料外,還擴大了瀝青加工付產油原料品種、經閃蒸、縮聚、焦化處理製得煤系針狀焦;閃蒸後又經分餾處理再進行縮聚,縮聚原料採用瀝青循環加熱或反應釜外加熱套補充加熱方式供熱,焦化操作在焦化裝置中,於恆溫或變溫條件下進行兩段法操作,此工藝合理,成本低,產品收率高,質量優,操作上無堵塞現象。)由於其工藝過程有諸多創新,可使產品質量達超級標準,當用於一個年產3萬噸煤系針狀焦的中型裝置時,投產後可年獲利2500~300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1984~1991年先後獲“遼寧省女改革先進工作者”、省、市“三八”紅旗手等多項稱號。1992年享受了國務院頒發的對突出貢獻者的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