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戴子介,武大古漢語專業退休教授,武昌區書法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協會名譽主席,戴老書法、繪畫、胡琴、相聲樣樣精通,如果用兩個字來濃縮他的人生,那一定是——藝術,會48種書寫姿勢。
人物軼事
玩轉48種書寫姿勢
戴老師出生在一個小城市裡,七歲時,思想傳統的父母,堅持送他去讀私塾。八年私塾,除了背四書五經,就是練習書法。每天先生都讓他們面對一大缸墨水不停的練,十一歲時,他便能寫出“大水缸口”大的字。
後來他轉到了學校去讀書。國中時,因為字寫得好,老師便把辦板報的事情交給了他,而這個過程又進一步提高了他的書寫水平。
五十多歲時,他重新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多年研習書法的他,運筆軌跡精熟。一天他突發奇想:既然右手能寫,左手為什麼不能呢?他就試著用左手寫。經過大量練習後,他的左手運筆竟然能跟右手寫得一樣好。嘗到“甜頭”之後,他又試著倒寫、反寫,相繼創造了多種書寫姿勢,這些姿勢分“左手”、“右手”、“雙手合寫”三大類,總計48種,連他自己也頗為驚訝。
戴教授能右書,左書,雙管書;能正書,倒書,反書;並創造出組合字、濃淡墨、寶塔詩、字畫配、回文等多種創意作,他先後在國內外舉辦個人書畫展20餘次,倍受觀眾青睞。《楚天金報》曾特別報導,“這位武大老教授能玩轉48種書法姿勢,筆有走勢,字有姿勢,人有見識,作品經世。”
獨創絕活“人琴相聲”
他在國中時,正值抗日戰爭。因為小城被日本人炸掉了,學校被迫就搬進了山裡面。在那裡,他買了一把廉價的胡琴,機緣巧合地跟著班裡的同學練習了一段時間。從此便與琴結下了不解之緣。
1973年,他在測繪學院時,看到國家一級演員顧師傅用單弦琴拉出各種道白,他覺得很新鮮,於是寫了一首讚美詩,發在了《長江日報》上。顧師傅看到詩後,大嘆自己找到了知音,於是就通過《長江日報》認識了他,兩人從此結為好友。
除了會拉單弦琴,他還會說“人琴相聲”,並且現場為我們表演了一段。他左手抱琴,右手拉著琴弦說:“台下有很多老人,小孫子,要有禮貌,說爺爺奶奶好。”“你們好”,胡琴用稚嫩的聲音回答道。雖然“吐字”不是很清晰,但是仍可分辨出那幾個字。爺爺又問:“會不會吟詩啊?”孫子說:“不會。”爺爺說“不會就要學。”於是先吟了一首《黃鶴樓》,然後“祖孫二人”一起將詩唱了一遍。小琴不僅會吟詩,還會說地道的武漢話“你家吃了飯有”、英語“How are you”,甚至還會唱民歌《龍船調》、《瀏陽河》。談到這裡,戴教授不無得意的說“都見過人和人說相聲,人琴相聲,你們從沒見過吧?我還想申請金氏世界紀錄呢!”
國學助他兩易院系
私塾的學習經歷為他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功底。1953年,畢業於南昌大學的他,被分配到了武大。因為專業是政治經濟學,他被安排到了政治學院教授馬列主義。後來他做了一段時間的文秘工作,因為文字功底好,被安排去教古漢語。
後來水利水電學院有幾篇用文言文寫的古代文獻資料,本院的老師不懂,就讓他來講這些資料。對水利知識不甚了解的他,自學了很多相關知識,並認真做了講義。他講的幾節課,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全國各地都派人來學習。由於這件事情,在當時教師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他又被吸納到了水電學院,去教授水利史。
從馬列主義到古漢語,再到水利史,這三門幾乎沒有交集的課程,他都教得得心應手。而能實現這樣的轉變,除了靠他的勤奮,還要靠他深厚的國學基礎。
戴爺爺親切的笑起來,說:“如果實在缺人手我就去,可不能明明人手夠了,還讓我去把人家的位子擠掉了,這我可不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