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於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遊吳越,北游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後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終於當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為叛軍所俘,脫險後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後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後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死於舟中。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其一
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①庾信:南北朝末期的著名詩人。
②文章:泛言文學。
③老更成:到老年創作更純熟。
④凌雲健筆:筆力雄健而高超。
⑤意縱橫:思想敏捷,氣勢奔放。
⑥嗤點:譏笑、指責。
⑦前賢:指庾信。
⑧畏後生:即孔子說的“後生可畏”。後生,指“嗤點”庾信的人。但這裡是諷刺話,意思是如果庾信還活著,恐怕真會覺得“後生可畏”了。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有了高超雄健的筆力,做文章時文思如潮、揮灑自如。
當時(唐朝)的人譏笑庾信傳下來的文章,以至於庾信都“害怕”他們了(主要是反話,譏諷譏笑他文章的人)。
賞析
這組詩大約寫於寶應元年(762〕。在我國文學史上,用絕句這種體裁論詩,這是首創。杜甫在這組詩中評點作家,批評當時文人相輕的風氣,談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體會。由於他見識精確,因而不僅他的觀點深為後人認可,而且這種以詩論詩的形式也常為後人效仿。
關於這組詩的創作意圖,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云:此詩非為庾信、王、楊、盧、駱而作,乃子美自謂也。方子美在時,雖名滿天下,人猶有議論其詩者,故有嗤點、哂未休之句。《杜詩鏡銓》引蔣云:公每以庾信自比,殆亦兼遭時言之。
組詩第一首論庾信。杜甫評庾信曾有清新庚開府之語,此又言老更成;又雲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詠懷古蹟五首》其一)。明楊慎《升庵詩話》云:"庾信之詩,為梁之冠絕,啟唐之先鞭。史評其詩曰綺艷,杜子美稱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綺艷、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獨子美能發其妙。余嘗合而衍之曰:綺多傷質,艷多無骨;清易近薄,新易近尖。子山之詩,綺而有質,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為老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