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戲和答禽語
【創作年代】宋朝
【作者姓名】黃庭堅
【文學體裁】七言詩
作品原文
戲和答禽語①
南村北村雨一犁②,新婦餉姑翁哺兒③。
田中啼鳥自四時④,催人脫褲著新衣。
著新替舊亦不惡 ,去年租重無褲著⑤。
作品注釋
①禽語:指布穀鳥的叫聲。它的叫聲聽上去也像“脫卻布褲”這句話。
②雨一犁:可以浸透一犁頭那么深的土地的雨量。
③餉:給飯吃。
④自四時:自能明辨四季。
⑤這兩句是說布穀鳥叫人著新替舊,自然也不壞,可哪裡知道去年由於租稅太重,農民原來就沒有褲穿。
作品簡析
中國先民很早就注意到某些鳥的叫聲聽上去像是漢語中某個詞或短語這一現象,如《山海經》中就多次提到“有鳥焉,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之類的話。到了唐代,就有人借與鳥叫類似的辭意加以發揮,構成詩篇,即所謂禽言詩。在宋代,這種詩更為流行。這體現了詩人們嚮往大自然,希望與之融為一體,即宋儒所謂“物吾與也”的心態。它最初也許是一種遊戲文字,但嚴酷的現實生活卻使許多作者的禽言詩變得成了諷諭詩。如布穀與脫卻布褲本是一鳥,如稱前名,則為勸農,如稱後名,則為憫農。心隨境轉,詩人措辭也就各自不同了。
這首詩雖以《戲和答禽語》即開玩笑地與鳥兒唱和為題,但基本上仍然是一篇禽言詩。作者抓住農民聽到布穀鳥催他們脫卻布褲時的感受。代他們宣洩了在沉重剝削之下的苦痛。詩的頭兩句給人以氣候不壞、生活平安的印象,下面卻忽然出人意外地轉出完全相反的情景來。黃詩用意深曲,耐人尋味處,往往如此。蘇軾《五禽言》之一云:“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溪邊布穀兒,勸我脫破褲。不辭脫褲溪水寒,水中照見催租瘢。”用意同黃,而略直致。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紹聖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重慶涪陵)別駕,旋遷戎州(四川宜賓),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