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攝影

中國戲劇照片(包括戲曲和演員的便裝照),很早就開始流行了。 民國以後,戲劇照片的種類樣式逐漸增多,除傳統戲劇外,又出現了曲藝、雜技、電影、文明戲等內容的劇照。 ”,所以民眾還是歡迎的,並出現了許多戲劇照片的收藏者和研究者。

中國戲劇照片(包括戲曲和演員的便裝照),很早就開始流行了。清朝末年,廣告手段還不發達,各照相館都爭相攝製戲劇照片和演員像,懸掛門前,作為“幌子”藉以招徠顧客。清中葉以來,中國戲曲(尤其是以京劇為代表的地方戲)處於上升階段,許多演員名噪一時,如清末京劇表演藝術家程長庚、梅巧玲、譚鑫培、楊月樓、時小福等藝人早已久負盛名。光緒年間,畫家沈蓉圃曾畫了“同光十三絕”演員肖像畫,引起社會上的極大興趣。各地名伶也成了時常光顧照相館的客人。照相館為演員拍照,常不取報酬,拍好後大量洗印,向市間出售。清末民初,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京劇流行,戲劇愛好者增多,戲劇照片大量湧現,銷售流傳很廣。1897年,上海文人孫寶在日記中寫道:“買得伶人‘三盞燈’者映像攜歸。此為余所目賞而心醉者。”北京戲照更為流行,甚至皇宮中也收藏了不少。

現在可見到的較早的戲劇照片,除了外國攝影師的作品外,有1894年田際雲、朱素雲、路三寶中年的合影,1898年王瑤卿等。反串溪篁莊”劇照,及1905年譚鑫培、楊小樓接的“定軍山”劇照。1904年,上海發行的《二十世紀大舞台》雜誌,是專門提倡戲劇改良的刊物,每期卷首也都刊有戲劇照片。

民國以後,戲劇照片的種類樣式逐漸增多,除傳統戲劇外,又出現了曲藝、雜技、電影、文明戲等內容的劇照。如1913至1914年聞一多等人演出的《革命軍》、《打城隍》等新戲,也拍了劇照。說明中國戲劇藝術改革和發展的同時,戲劇攝影的內容和題材也在不斷變化。

早期的戲劇照片,內容豐富多彩,但由於當時攝影技術條件的限制,在表現形式上,有很大的局限。儘管如此,由於劇照能“使仰慕其盛名者,能有一些微音容貌之追尋 ”,所以民眾還是歡迎的,並出現了許多戲劇照片的收藏者和研究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