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力生成模式

戰鬥力生成模式,是指人、武器和編制體制等基本要素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獲取和發揮軍隊作戰能力的標準樣式、運行機制和一般方法。

概念

所謂戰鬥力生成模式,是指人、武器和編制體制等基本要素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獲取和發揮軍隊作戰能力的標準樣式、運行機制和一般方法。當前已開發國家軍隊的戰鬥力生成模式正加速由平台主導向信息主導轉變。

提出背景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要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複合發展,切實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胡主席在這裡提出的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就是指從機械化條件下戰鬥力生成模式向信息化條件下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
胡錦濤強調,要堅持科技強軍,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切實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深刻理解這一重要思想,深入研究什麼是戰鬥力生成模式,科技進步與戰鬥力生成模式的關係,以及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規律和途徑,對於實現我軍建設向信息化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基本內涵

基本內涵: 以信息化為核心,依靠科技進步和軍事變革,追求體系戰鬥力的最大化,獲取最大的投入產出比,即最佳軍事效益。這一轉變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隨生產力增長方式轉變而發生、發展的,是資訊時代的產物,具有歷史必然性。美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率先實施軍事轉型,作戰方式開始由平台中心戰向網路中心戰轉變,正在加速全球信息柵格、飛彈防禦系統、全球快速打擊系統和“空海一體戰”概念等研發,戰鬥力生成模式隨之由平台主導向信息主導轉變房明民。
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的關鍵是創建信息結構力,它將從根本上改變戰爭意志的表達方式和軍隊戰鬥力的建構方式。
信息主導是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邏輯起點和最終歸宿。這是對基於量的擴張和原有結構的簡單複製的傳統生成模式的揚棄和超越,是深化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內在要求。

模式轉變

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軍應對軍事形態演變的主體性選擇。隨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迅猛發展和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如果我們還是按部就班搞建設、抓訓練,就無法適應我軍使命任務拓展的需要,就無法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步,就無法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就會被時代淘汰出局。
加快轉變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系統工程。我軍加快轉變的困難在於,正處在轉型建設之中,武器裝備多代並存,進口與研發相伴,機械化與信息化複合發展,長期沒有戰爭實踐。其結果是,轉變的動因與西方已開發國家不同,有時甚至顯得有些被動。轉變還受到傳統模式機制的束縛。如果這次轉變還是轉到大家習以為常的傳統領域,那就違背了轉變的本意。
轉變,意味著要進入新的領域甚至未知的世界;轉變,必然要面對許多我們不曾熟悉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轉變,肯定會有很多一時搞不懂但最終被我們馴服的東西。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當你讀不懂一本書的時候,也許你面對的是一個新的知識系統。全軍官兵都要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在加速轉變的歷史進程中,逐步改變我們的軍語體系、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在保持和發揚我軍優良傳統的同時,敞開胸懷擁抱科技進步帶來的新質戰鬥力,牢牢把握信息化軍事變革大潮澎湃時閃現的戰略機遇,加速推進我軍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