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9月22日,將對美國展開國事訪問。近年來中美在南海問題、網路安全等領域的爭議加劇。某些美國戰略界人士主張調整對華政策,一些中美關係學者擔憂雙邊關係到了一個“臨界點”,甚至認為有可能進入全面對抗的新冷戰時代。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14日發表題為《中美應如何避免新冷戰》的文章,文章認為,如果中美競爭升級為一種全面對抗,必將給兩國關係以及整個國際社會帶來巨大損害。如何避免中美關係全面倒退,是兩國領導人需要面對的緊迫任務。
雙方觀點
中國近年來綜合國力快速上升,在周邊和全球推行更為積極進取的外交戰略。在美方看來,北京的外交新動向有可能改變和衝擊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美方的這種戰略焦慮導致其在北京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等問題上採取消極抵抗的態度。
而中國領導人一向關注國內秩序,擔心國內力量與外部勢力的結合可能導致內部動盪。美國在中東推動政權更迭,支持東亞地區一些社會抗議運動,這些在北京看來都可能對中國內部秩序構成挑戰。與此同時,美國推行重返亞太戰略,被北京方面解讀為遏制中國的戰略行為。
影響
中方反覆強調沒有意願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而美方也多次強調不尋求遏制中國,但這些外交安撫信號並不能完全被對方接受。在雙方戰略互疑的背景下,中美在具體領域的某些分歧可能被放大,甚至會被上升到戰略對抗的層面來檢視。如果中美競爭升級為一種全面對抗,必將給兩國關係以及整個國際社會帶來巨大損害。如何避免中美關係全面倒退,是兩國領導人需要面對的緊迫任務。
現實狀況
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以緊密的經貿關係為紐帶,帶動民間交流,是中美關係長足發展的基礎。
最近中美商業和民間交流不斷擴大,但也出現一些令人擔憂的新動向。美國商界多年來一直是推動中美友好合作的積極力量,但最近美國商界越來越擔心北京出台的一些新政策會損害其在中國的利益。中美兩國職能部門將一些正常的國際交流活動以泛政治化的眼光對待,也會損害雙邊關係的發展。比如,中國正醞釀出台對非政府組織的嚴格管控措施,可能阻礙中美兩國密切的民間交流。而美國一些執法人員帶著歧視性種族評判調查和拘捕一批華裔科學家,干擾了中美正常的學術交流並造成一些冤案。這些新現象雖還不普遍,但如不妥善處理,必然會破壞中美交流的社會基礎。
媒體觀點
當代中美關係與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有根本不同:中美兩國維持著廣泛的經濟與社會聯繫,而美蘇之間相關聯繫極少。如果中美經貿關係與民間交流受到干擾,中美關係的基礎就會受到嚴重衝擊。
中美關係已超越雙邊範疇,具有全球影響力。在合作領域擴大的同時,中美關係進入一個矛盾頻發的新階段。期待兩國完全化解分歧是不現實的,而可行的策略是強化危機預防和管控。此次“習奧會”如果能在網路安全規則、兩軍空中意外相遇規則等議題上達成協定,對維護中美和平會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此次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中美矛盾不可能因為一次元首峰會而消除。但習近平通過對美國的訪問,可以向美方傳達一些積極信號,比如中國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市場主導的經濟改革,堅持謀求與美國擴大合作等。
而美方雖然會就具體問題向中方施壓,但由於中國實力地位的快速上升,美方不可能長期單向塑造中國的未來走向。中美關係可能進入基辛格所說的“共同演進”的新階段。中美既合作又競爭的局面會長期維持下去,雙方需要在複雜的背景下探索和平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