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火箭軍

戰略火箭軍

戰略火箭軍,前蘇聯和俄羅斯武裝力量中裝備地地戰略飛彈武器系統,遂行戰略突擊任務的軍種,於1960年1月正式建立。編有地地中程、中遠程、洲際彈道飛彈作戰部隊及勤務保障部隊、試驗部隊、科研機構、院校等。

基本信息

軍種簡述

前蘇聯和俄羅斯武裝力量中裝備地地戰略飛彈武器系統,遂行戰略突擊任務的軍種,於1960年1月正式建立。編有地地中程、中遠程、洲際彈道飛彈作戰部隊及勤務保障部隊、試驗部隊、科研機構、院校等。其領導機構為戰略火箭軍總司令部,使用權歸最高統帥部。戰略火箭軍既可獨立實施戰略核突擊,也可與其他軍種的戰略核部隊協同實施戰略核突擊任務。戰略火箭軍的基本特點:射程遠,摧毀力大,戰備程度高,準確性好,突防能力強,作戰行動不受天候、季節和晝夜時間的限制,能廣泛實施火箭核突擊,在短時間內消滅和摧毀對方大量的戰略目標。其作戰任務是:摧毀對方的核武器和軍事基地;突擊對方的主要集團,包括戰略預備隊;破壞對方的軍工生產和交通運輸;襲擊對方的國家機關、軍事指揮機關、工業中心和重要城市、港口等。平時,還擔負發射運載火箭、衛星、宇宙飛船、戰略飛彈等任務。

發展歷史

戰略火箭軍戰略火箭軍
戰略火箭軍,號稱俄羅斯武裝力量第一大軍種,也是相對於陸軍、海軍、空軍地位最獨立的一個軍種。從軍事戰略角度講,戰略火箭軍是俄“核威懾戰略的最重要基礎”,是確保國家安全的“擎天利劍”。
記得當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升空後,赫魯雪夫曾在聯大會議上用自己的皮鞋狂敲桌子。面對這種粗魯的作風,聯合國包括美國在內的成員代表竟無人加以批評,因為所有人都知道,赫魯雪夫敲的其實不是皮鞋而是核武器和先進的運載手段。為此,原蘇聯及其解體後的俄羅斯甚至在動盪的歲月里也把它的戰略火箭部隊保持在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的戰爭狀態,因為只有這支部隊能讓美國人注意傾聽俄羅斯人的意見,難怪世人都說俄羅斯最強大的軍種便是它的戰略火箭部隊。
俄羅斯的火箭技術但到了20世紀後半葉才得以迅猛發展。1959年12月17日,當時的蘇共中央決定成立戰略火箭部隊,1960年1月,最高蘇維埃正式批准了這一決定。此後,一個擁有30個獨立飛彈團、7個飛彈旅及兩個集團軍和一個常規軍編制的部隊便正式列入蘇軍的行列。火箭部隊的軍官都是在全軍嚴格挑選的,他們的裝備尖端、技術精良、物資供應極有保障,一開始便是蘇軍中的驕子。
60年代後,原蘇聯的火箭部隊飛速發展,最高當局為了和美國抗衡,也不惜血本,斥資加速研製核武器和運載工具。在全國的精心培育下,原蘇聯飛彈原來單一的常規發射被陸海空立體發射所代替,飛彈的命中精度越來越高,並且在70年代成功開發了多彈頭分導技術,和美國在這個領域平起平坐。

發展現狀

戰略火箭軍戰略火箭軍
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由“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武器構成,即陸基洲際彈道飛彈、潛射彈道飛彈和戰略轟炸機。而戰略火箭軍裝備著俄羅斯65%的核武器(海軍占30%,空軍占5%),肩負著完成核回擊行動中50%以上、回擊—迎擊行動中90%以上作戰任務。近800枚各型洲際彈道飛彈和3385枚核彈頭,使戰略火箭軍在俄各軍兵種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被稱為俄羅斯核戰略的“殺手鐧”。新版《軍事學說》指出,“俄將保留一定規模的核力量,在常規武器不能保障國家安全的情況下,俄將使用核武器”,這使得戰略火箭軍在武裝力量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尤其是現階段,在美國大搞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給俄羅斯國家安全帶來嚴重威脅而俄常規武器又明顯遜色於美國的今天,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地位將不可替代。
俄戰略火箭軍的基本任務是實施戰略威懾,在核戰爭中與其他戰略核力量一起遂行毀傷敵最重要目標的任務。它主要由火箭集團軍、飛彈—太空防禦部隊和軍事航天力量三部分組成。目前,俄戰略火箭軍約有17萬人,編為4個火箭集團軍(共19個火箭師,每師7000—8000人)、1個反飛彈防禦系統集團軍、1個飛彈襲擊預警系統和太空監視與防禦系統集團軍、3個航天試驗與發射場、1個太空飛行器試驗與控制總中心、9所高等軍事院校,以及數個靶場、訓練中心、修理廠和直屬基地。
目前的戰略火箭軍裝備有兩代5種型號共796枚洲際戰略飛彈,其中第四代戰略飛彈PC-20型(北約稱為SS—18型)180枚,每枚10個彈頭,命中精度260-430米;PC-18型(SS-19)160枚,每枚6個彈頭,命中精度300米。第五代戰略飛彈PC-22型(SS-24)46枚,每枚10個彈頭;PC-12M“白楊”型(S$-25)370枚,為單彈頭;“白楊”-M型(SS-27)40枚,為單彈頭。第四代戰略飛彈大多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研製並裝備部隊的,主要為地下井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具有可打擊多個目標、命中精度高、生存能力強、作戰靈活性較強等特點。
第五代戰略飛彈是俄軍最先進的洲際彈道飛彈,其中SS-27即“白楊”-M,是俄羅斯於90年代採用最先進技術研製成功的最新型戰略飛彈,是一種單彈頭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具有機動能力強,命中率高,飛行速度快,不易被探測到,更不易被察覺到的技術性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彈道飛彈,被喻為美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的最大“剋星”。其技術先進之處在於在分系統上套用了最先進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具有特殊彈道的彈頭、命中精度更高的制導系統以及快速發射等新技術成果。“白楊”-M飛彈的發射重量為47。1噸,投擲重量1。2噸,配備一個當量為55萬噸的核彈頭,射程10050公里,使用壽命為15年。“白楊”-M洲際彈道飛彈分固定式和機動式兩種,既可機動發射,也可從地下井發射。其技術性能和作戰效能要比美國現役陸基戰略飛彈領先5-6年。從技術上講,“白楊”-M能對付世界上任何一種反飛彈防禦系統。“白楊”-M飛彈具有極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突防能力和打擊能力也相當強。它能在任何條件下摧毀指定目標,其彈頭只有在碰到其他飛彈撞擊時才有可能被擊出軌道,而這種機率又微乎其微。“白楊”-M飛彈上裝有準確的引導和控制系統,使飛彈可以絲毫不受電磁脈衝干擾。因此,雖然每次“白楊”-M飛彈試射,美國衛星都極力跟蹤,但美國至今都不明白它是如何躲過電子檢測系統的。
目前該飛彈已進行了近十次試射,裝備了戰略火箭軍的兩個火箭團,總計40枚。俄計畫從2000年起加快這種最先進飛彈的部署速度,每年部署40枚左右,到2005年使戰略火箭軍擁有160枚這種飛彈。

中興夢想

戰略火箭軍戰略火箭軍
1992年俄軍重組以來,由於俄經濟持續低迷,軍費開支始終較低,只能滿足軍隊40%-50%的需求,因此部隊的軍事訓練和日常管理曾一度出現混亂。而戰略火箭軍因其所維護的核設施不容懈怠,因此其經費保障相對於其他軍兵種還算差強人意。但戰略核設施陳舊失修、核材料失竊等問題依然存在。
近年來,戰略火箭軍作為俄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一直在進行組織體制改革,以期進一步縮減開支,最佳化指揮管理體制。1997年7月到11月,戰略火箭軍將軍事航天力量這一獨立兵種和原防空軍中的飛彈—太空防禦部隊並人了自己的序列,接收了578個師、團級部隊,同時又撤併了50多個部隊和機關01998年戰略火箭軍又一次調整了組織結構,重新組建了飛彈—太空防禦集團軍,年底又解散了200多個、改組和新建了50多個部隊和機構。到1999年年初,戰略火箭軍的兵力已經縮編至17萬左右,約占俄軍總兵力120萬的14%,其中指揮機關人員編制減少了30%,機關與部隊的人數比例更趨合理。合併後,戰略火箭軍的人員在編率提高了12%,節約經費1。35萬億盧布,軍官年齡達到平均不及35歲,將軍和官兵比例達到1:1750,是俄各軍種中軍官年齡結構和官兵比例最合理的軍種。
1998年戰略火箭軍、飛彈—太空防禦部隊、軍事航天力量3家的戰勤組正式納入統一的作戰值班部隊編制,建立了新的戰略火箭軍戰備值班體系。合併後統一的中央指揮所的生存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了1-2倍,信息和命令傳輸速度加快2-4倍,總體戰鬥能力提高15%,作戰反應能力提高50%。戰略火箭軍新的作戰值班部隊現有1。3萬人,其中4000兵力處於24小時值班狀態,通過40餘條通信線路對所屬部隊實施指揮,從而能保障戰略火箭軍獨立、及時地發現飛彈和空間襲擊的危險,發射飛彈給予攔截和回擊,還能保障飛彈核武器安全,使之始終處於良好戰備狀態。1998年戰略火箭軍總司令部啟用了新的自動化指揮系統,裝備了新型“白楊”-M飛彈的部隊也配備了新的自動化指揮系統,戰略火箭軍從此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1999年初,就在新版《軍事學說》草案頒布後的兩個月,戰略火箭軍又裝備了10枚“白楊”-M戰略飛彈,俄還宣布從2007-2010年戰略火箭軍將全部換裝這種最新型飛彈。與此同時,戰略火箭軍又在白俄羅斯建立了“伏爾加”型飛彈襲擊預警雷達系統,擴大了戰略火箭軍的雷達網,加強了對整個歐洲地區彈道飛彈來襲的監視。目前的戰略火箭軍戰備程度很高,部隊可在接到發射命令後於30-60秒內將飛彈發射出去。
戰略火箭軍所屬的17個飛彈基地分散隱蔽在俄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廣袤山地和森林中。

爭論

正因為戰略火箭軍在俄羅斯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俄軍界高層人士在其改組問題上分歧較大。此外,西方一些軍事分析家認為,普京上台後未能及時推出自己的軍事改革計畫,而一直沿用葉爾欽時代的軍事改革方針,這從一定程度上觸動了軍界高層對戰略火箭軍去留的大爭論。今年7月上旬幾次國防部部務會議上,以總參謀長克瓦什寧和以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為代表的兩派,就戰略火箭軍的指揮控制權問題爭論不休。
總參謀長克瓦什寧大將主張削減戰略核力量,加強常規力量建設。他力主取消戰略火箭軍的獨立軍種地位,將其降為兵種,並用3年時間將其納入常規部隊指揮部,由總參謀部統一指揮。他指出,應將戰略火箭軍目前的19個師減至4個,核彈頭保留1500枚,到2016年將火箭部隊的4個師再減至2個,並將其併入空軍編制。據克瓦什寧稱,總參謀部的建議是依據1997年由時任總統葉爾欽批准的《1997—2005年俄羅斯武裝力量建設與發展構想》提出的。他認為,當今發生核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戰略核力量實際上變成了政治遏制手段,而且目前戰略火箭軍一半以上的SS—18、SS—19、SS—24和SS—25戰略飛彈已超期服役,性能更顯落後,加之大量飛彈設施年久失修,以及俄羅斯履行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義務,俄戰略火箭軍的戰鬥編成無疑將迅速減少,這意味著戰略火箭軍已經失去了作為獨立軍種存在的意義。為此,應進一步裁減戰略火箭軍的人數,並從質量上對其進行改造,這樣可以使戰略核力量的指揮管理體系更趨合理,也能大大壓縮原本緊張的軍費開支。
曾當過戰略火箭軍總司令的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元帥與克瓦什寧的意見完全相左,他力保戰略火箭軍獨立軍種的地位。不僅如此,他還力主加強戰略核力量,而不是削弱它,並以此保持俄美核力量的均勢。
他批評克瓦什寧的理論“喪失理智,精神錯亂,將危害國家安全”。這位元帥早在1998年就曾構想在戰略火箭軍的基礎上,組建直接接受國防部長指揮的戰略核遏制力量司令部,統一指揮戰略火箭軍、海軍和空軍分別控制的戰略核力量,由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任總司令,並力薦戰略火箭軍現任總司令雅科夫列夫上將擔綱。雅科夫列夫完全同意國防部長的意見,他指出,保留戰略火箭軍獨立軍種地位是現階段惟一正確的選擇,其他意見都是糊塗的、不可能實現的。
綜觀謝爾蓋耶夫克瓦什寧的觀點,如果排除利益驅動因素,從深層面看,可以說兩人的爭論是關係俄羅斯未來國家地位的定位之爭。國防部長主張俄應以戰略火箭軍為盾牌,成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軍事大國;而總參謀長則注重從現實出發,追求國家戰術目標,俄應做地區性大國。由於爭執雙方互不相讓,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於是到7月中旬,正在索契短期休養的總統普京緊急召見兩人,並嚴厲地“訓斥”了國防部長,才使這場震動了俄政壇的紛爭暫告平息。
然而此後不久,雙方舌戰再度爆發。總統普京在分析兩人之爭的深層原因後,決定儘快出台新的軍事改革方略,明確未來15年俄軍建設走向,從而結束有關戰略火箭軍的爭吵。於是8月11日下午,普京召集政府總理、安全會議秘書、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聯邦安全總局局長、總參謀長、總監察長、最高法院院長、俄科學院院長和總統駐5個聯邦區的代表,提前召開聯邦安全會議。普京在會議上說,他已十分厭倦軍界爭吵,要根據國防需要和國家經濟實力均衡發展武裝力量各軍種。目前,安全會議尚未就戰略火箭軍的去留問題作出最終的明確決定,只通過了“關於在現有經濟條件下發展武裝力量軍種的決定”,該決定將經過有關部門再次討論,並於近期內提交普京總統批准n但受“庫爾斯克”戰略核潛艇沉沒巴倫支海事件的影響,估計原定計畫將被拖延。
據俄國防部高層軍官透露,安全會議大多數代表在會議上建議普京裁減陸基核飛彈,然後把餘下的戰略火箭部隊合併到空軍,就像美軍的做法一樣。這樣,俄就將只保留陸、海、空軍3個軍種,從而撤消戰略火箭軍的軍種地位。不過,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在歷時4個小時的安全會議後回答記者“戰略火箭軍到底是‘撤’還是‘留’”的問題時,這位元帥沒有作正面應答,而是說:“戰略火箭軍的任何一個飛彈發射架在其結束服役期之前都不會被拆除。”總參謀長克瓦什寧大將更是中性地說,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協調發展各軍種。看來,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撤”與“留”將直接由總統普京裁定。而目前的種種跡象表明,“撤”的機率略大於“留”,結果如何,我們將對此拭目以待。

戰略火箭兵

俄羅斯戰略火箭軍俄羅斯戰略火箭軍
蘇聯解體之後,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以及俄對外政策的調整,俄戰略核力量的損失幾近半數,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僅剩下大約490枚,而且其中很多主戰型的洲際飛彈嚴重超期服役。2006年2月3日,俄戰略火箭軍代表公開透露,其裝備有三種型號的洲際飛彈,其中包括80枚SS-18型飛彈,130枚SS-19飛彈,270枚“白楊”型飛彈,擁有1788枚核彈頭。由於飛彈老化趨勢明顯,出於保持現有作戰飛彈基數的考慮,俄戰略飛彈部隊實彈訓練的次數曾大大降低。不過,隨著俄經濟恢復以及北約東擴帶給俄越來越大壓力,2006年5月,俄時任總統普京在俄聯邦會議上明確指出,“核威懾以及軍事戰略平衡”依然是俄核政策核心。因此,作為戰略威懾力量重要組成部分的俄戰略火箭兵也再次成為了俄軍重點關注對象。俄軍在對現有飛彈進行改裝以求儘量延長其服役期限的同時,開始部署全面更新其陸基戰略飛彈組成,“白楊-M”這一具備很強突防和摧毀能力的新型洲際飛彈的列裝速度被大幅提升。“白楊-М”是“白楊”的改進型,射程為10050公里,命中精度誤差小於90米,發射方式為公路機動發射和地下井發射。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今年年底前,俄計畫將“白楊-М”飛彈機動發射裝置增加到15具,井式發射裝置增加到50具。還有一種說法稱,在2010年前,俄軍將裝配35具機動發射裝置,65具井式發射裝置。
10月22日,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司令索洛夫佐夫向媒體表示,俄戰略火箭兵2009年將裝備RS-24型多彈頭洲際彈道飛彈。在國家安全面臨威脅的情況下,俄戰略火箭兵必須有效完成遏制大規模侵略的任務。2050年以後,RS-24將取代SS-18、SS-19,它與“白楊-M”單彈頭洲際彈道飛彈一起,成為21世紀中期之前保障俄安全的主要戰略核打擊武器。同日,俄羅斯戰略火箭兵新聞和公共關係局局長沃夫克宣布,俄羅斯當天成功發射了一枚SS-19型洲際彈道飛彈,這表明,該型飛彈的基本飛行技術性能沒有變化,可以繼續超期服役。
一、軍事航天力量——專司衛星發射與控制的部隊
1957年10月4日,蘇聯首次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從那時起,前蘇軍開始了組建航天部隊的進程。為了統一領導航天部隊的建設與發展,1965年,在原蘇聯戰略火箭軍編成內組建了太空飛行器中央局,負責研製、發展和使用太空飛行器。1970年,隨著航天科研規模的擴大和軍用衛星的積極作用,太空飛行器中央局升格為太空飛行器總局。
此後,前蘇聯太空飛行器不斷地發展,太空飛行器總局所屬的航天部隊遂行的任務逐漸增多,並且開始具有跨軍種性質。這樣,太空飛行器總局隸屬戰略火箭軍的狀況就難以適應它所擔負的任務。1981年,前蘇聯國防部決定將太空飛行器總局從戰略火箭軍編成內劃出,直接隸屬國防部。1986年,太空飛行器總局改為太空飛行器主任局。
蘇聯解體後,根據俄羅斯當時總統葉爾欽1992年的命令,當年8月10日,太空飛行器主任局正式成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的一個兵種——軍事航天力量,為國防部直屬兵種。1995年12月10日,葉爾欽簽署命令,確定每年的10月4日,即蘇聯首次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那一天為軍事航天力量節。1997年,在俄羅斯第3階段改革中,俄軍又把軍事航天力量編入戰略火箭軍。
軍事航天力量的使命是向宇宙空間發射包括偵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和定位衛星在內的各種太空飛行器以及實施大地測量和水文氣象測量等。其編成內編有發射部隊和衛星測控部隊以及科研機構、院校和保障部隊。
發射部隊包括拜科努爾、普列謝茨克和斯沃博德內伊3個航天發射場。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蘇聯解體後,該發射場歸屬哈薩克斯坦,目前俄羅斯採用租借的方式使用。
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位於俄羅斯西北部地區,現在是俄羅斯航天兵主要的和最大的發射場。該發射場1966年3月17日首次發射攜帶“宇宙”-112號衛星的“東方”-2型運載火箭,35年來總計發射運載火箭1512枚、衛星1900顆和洲際彈道飛彈500餘枚,為戰略火箭軍試驗了11種飛彈和10種運載火箭。1994年11月,根據葉爾欽總統的命令,該發射場改稱俄聯邦國家第一試驗航天發射場。它在俄羅斯航天事業中起著關鍵作用。
斯沃博德內伊航天發射場位於遠東地區的阿穆爾州,1996年3月建立,同年11月首次發射了“起飛”-1號衛星。
衛星測控部隊為太空飛行器試驗與控制中心。該中心為軍民兩用,位於莫斯科西郊的克拉斯諾茲納緬斯克。它於1957年11月建立,當時的代號是“目標413”。現在,太空飛行器試驗與控制中心的使命是保障俄羅斯所有軌道衛星的通信與控制。該中心編成內有11個指揮測量站。目前,該中心控制著150多顆衛星,包括偵察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和海洋監視衛星等。
二、飛彈-太空防禦兵——“雪藏”30年後才公布於眾
1967年3月30日,根據當時蘇軍總參謀長扎哈羅夫大將的命令,蘇聯正式組建了飛彈-太空防禦兵,將其作為一個兵種。該兵種組建後一直編在國土防空軍(後改為防空軍)內。1997年,飛彈-太空防禦兵從防空軍編成內劃出,同軍事航天力量一起編入了戰略火箭軍。
飛彈-太空防禦兵從成立之初就一直處於嚴格的保密狀態。不僅美國和北約不了解它的情況,就連蘇軍自己的高級軍官也極少知道它。直至30年後,俄軍才正式向外界公開了飛彈-太空防禦兵的情況。
現在,飛彈-太空防禦兵的使命是,對可能發射彈道飛彈地域的空天和所有的戰略空天方向實施不間斷的偵察,準確而及時地向最高統帥部報告敵方開始實施飛彈核襲擊的情況,隨時確定敵方航天系統的狀況和敵方可能挑起太空作戰的情況,對抗敵方航天系統的打擊,保護本國重要的軍事、政治和經濟設施免遭敵飛彈突擊。
飛彈-太空防禦兵當時編有3個集團軍,分別是飛彈襲擊預警集團軍、飛彈防禦集團軍和太空監視與防禦集團軍。現這3個集團軍的建制已撤消,全部改稱系統,即:
飛彈襲擊預警系統其使命是獲取和及時向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等指揮機構傳送飛彈襲擊預警的信息,包括敵國飛彈核突擊開始時間、規模和方向的信息,以便使最高統帥部定下戰略核力量實施回擊行動的決心。同時,該系統還向反導系統傳送預警信息,向太空監視系統傳送太空飛行器的信息。該系統包括兩個梯隊:一是太空飛行器集團,其使命是探測世界上任何地區飛彈發射的情況。二是地面監視站系統,其使命是自動探測對俄羅斯及其盟國的飛彈襲擊。太空飛行器集團擁有22顆衛星,其中有可探測洲際彈道飛彈和潛射彈道飛彈發射情況的衛星、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地面監視系統包括地面雷達樞紐網和莫斯科反導系統遠程探測雷達、地面雷達樞紐網、超地平線視距探測雷達站和遠程早期預警雷達站。
飛彈防禦系統對於實現俄羅斯的遏制戰略具有重要作用。1960年,前蘇軍生產了B-1000型(北約稱之為SH-11型)反導飛彈。1961年3月4日,在一次演習中,蘇軍使用這種飛彈的殺傷爆破彈頭在25公里高空截擊了飛行速度為3000餘米/秒的P-12型彈道飛彈的戰鬥部,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美國直至1984年才取得這一結果。1971年,B-1000型反導飛彈投入試驗使用,1977年正式裝備莫斯科防空區,用於莫斯科地區的防空。1978年,飛彈防禦系統開始裝備新型的A-35型(北約稱之為SH-08型)反導系統,可先敵展開非戰略性飛彈防禦系統,能夠在1972年《反導條約》限制的範圍內截擊和消滅非戰略性(射程3500公里以內)彈道飛彈的突擊。目前,俄軍裝備有B-1000型反導飛彈發射裝置36部、A-35型反導系統64部。
太空監視與防禦系統其基本使命是反衛星作戰,對於保障俄羅斯的戰略穩定占有重要地位。該系統可探測太空軍事行動、太空對地軍事行動的準備與開始的情況,並能降低敵方太空軍事行動的效果,從而制止敵戰略性進攻武器和航空兵集團的行動。該系統擁有雷達、光電器材、光學器材和無線電技術器材,可觀察近地軌道和高空軌道的航天目標,及時發現近地軌道太空情況的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部署在莫斯科附近普希金諾的“頓河”-2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為厘米波雷達,半球型電子視界,可對大氣層外和大氣層的目標進行探測和跟蹤目標,並可為反導系統指示目標。太空監視系統配備有高速計算機,可自動處理40公里高空的太空信息,確定航天目標的體積和參數,查明外國太空飛行器的作用和能力。
三、軍事航天力量與飛彈-太空防禦兵合編——俄羅斯軍事航天活動的新篇
此次俄軍將軍事航天力量與飛彈-太空防禦兵合編為新的航天兵,其基本構想是,航天兵力與器材和飛彈—太空防禦兵的兵力兵器是在相同的領域——太空遂行任務的,而且為其研製武器裝備的工業企業合作密切,因此,將軍事航天力量和飛彈-太空防禦兵合編為新的航天兵,將會有助於這一兵種獲得更大的發展,特別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目前相對落後的航天信息技術,提高太空飛行器的使用效率,加強對軍事航天活動的統一指揮,有助於統一為各軍種提供航天信息。
在俄羅斯航天兵重新組建之際,俄軍強調,未來太空飛行器對軍隊行動效果的影響將會不斷提高,因此俄航天兵將會不間斷地監視太空,確定航天集團對保障地面戰鬥行動的準備程度,更加準確和及時地向國家和武裝力量領導提供有關太空戰鬥行動(未來還包括從太空向地面實施戰鬥行動)準備與開始的情報。
為了能夠適應未來軍事航天活動的需要,俄航天兵擬定了2002~2010年航天兵改革計畫。其基本內容是裁減人員,提高對軍事航天活動的指揮效率,進一步最佳化軌道設備和地面航天基礎設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