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處於最艱苦的階段,一次戰役中,一支僅十幾人的游擊隊與敵人正規軍苦戰一天一夜後,只剩下小隊長高山還在堅持戰鬥。軍隊大部隊及時趕到,救出高山。女扮男裝的高山堅決要求參軍,團長將她派到青年英雄排擔任副排長。救過高山的排長雷振林見高山年輕且身材矮小,心裡有幾分看不起她,但高山仍認真協助雷振林完成工作任務,博得全排同志的肯定。雷振林好勝,戰鬥中經常涉險冒進,高山直言相勸,但雷振林並不接受。
一次戰鬥中,雷振林因好勝而中計,情勢危險、後悔莫及。高山冒著生命危險,將雷振林救出,自己卻身負重傷。雷振林代表全排戰士探望高山,得知她原來一直女扮男裝,震驚之餘,由衷感到欽佩,進而萌生愛情。人民解放軍繼續向前挺進,雷振林將心愛的指揮刀送給前來送行的高山,革命的情誼把兩人的心緊緊連結在了一起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高山 | 王蘇婭 | 副排長 |
雷振林 | 龐學勤 | 排長 |
團長 | 林農 | ---- |
連長 | 張輝 | ---- |
一班長 | 馬世達 | ---- |
小胖 | 任偉民 | ---- |
解放戰士 | 孫曉非 | ---- |
醫生 | 張巨光 | ---- |
職員表
原著 | 陸柱國 |
導演 | 王炎 |
副導演(助理) | 鮑月千 |
編劇 | 陸柱國、王炎 |
攝影 | 王啟民 |
配樂 | 張棣昌 |
美術設計 | 張世祥 |
錄音 | 陳文淵 |
(以上內容來源 )
角色介紹
| |
| |
| |
|
(以上內容來源 )
幕後花絮
•全片550多個鏡頭中,動用了530個鏡頭拍高山和雷振林 。
•王蘇婭為拍攝影片,剪去長發,女扮男裝,為此她整天哭哭啼啼,龐學勤於是買來糖果哄她,才使她破涕為笑 。
•王炎決定王蘇婭出演高山時,王蘇婭正拍攝《五朵金花》,於是《五朵金花》導演王家乙趕拍了王蘇婭的戲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根據陸柱國小說《踏平東海千頃浪》部分章節改編 。1959年,小說中高山和雷振林的故事受到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的喜愛,以《戰火中的青春》為題單獨發表,導演王炎看到後,半夜拜訪陸柱國,兩人聯手創作劇本。由於二人無法在影片中續寫兩人的故事,便安排高山和雷振林贈刀分別 。因為社會環境的原因,《戰火中的青春》自始至終都在迴避戰士的男女之情 。而影片為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時獻禮,必須在12月31日之前停機,所以劇組夜以繼日地拍攝了三個月
演員選擇
王炎想在影片中添點浪漫主義,因此他選中了龐學勤出演雷振林,因為龐學勤當過兵,而且被稱為小白臉。但長春電影製片廠廠長亞馬認為龐學勤不適合這個角色,但在王炎的堅持下,龐學勤最終出演雷振林 。
拍攝過程
影片在拍攝一段高山受傷,雷振林背高山的鏡頭時,為了抓到高山把眼淚掉到雷振林手背上的鏡頭,導演用特寫手法拍攝,結果拍攝了一夜,最後龐學勤背不動了,導演便讓王蘇婭站在椅子上,雙手抱著龐學勤的脖子繼續拍 。
人物原型
郭俊卿,1931年生於遼寧凌源,14歲時為替父報仇,隱瞞性別、虛報年齡,以“郭富”之名參軍。19歲參加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被授予“全國特等女戰鬥英雄”、“現代花木蘭”榮譽稱號 。
製作發行
出品公司 | 長春電影製片廠 |
攝製公司 | 長春電影製片廠 |
協助拍攝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影片評價
影片以傳奇性的情節,輕鬆愉快的喜劇格調,展示了解放戰爭中期的戰鬥生活場景,塑造了花木蘭式的巾幗英雄高山和排長雷振林兩個青年革命軍人的英雄形象。影片劇情關鍵在於高山女扮男裝帶來的傳奇性。但影片編導者在運用這個傳奇性的情節時,並沒有在女扮男裝的性別上大作文章,而是以一些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來顯示高山的女性本色。在此基礎上,影片巧妙、含蓄地描寫了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就不僅沒有損害英雄人物的形象,相反卻以兩人之間純樸真摯的感情為影片增加了藝術魅力。對話凝鍊、含蓄、富有個性,特別是一些潛台詞的運用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 (泉州網評)
《戰火中的青春》構思巧妙,布局嚴密。突破了戰爭影片的題材模式,主要以女性的視點去講述故事,以高山的細心、冷靜和雷振林的莽撞、自負形成鮮明的對照,繼而形成性格上的衝突。影片以高山的周全、細緻來挽救雷振林的鹵莽、粗獷,最後以高山所代表的革命英雄主義戰勝了雷振林所代表的個人英雄主義 。 (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