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與演藝界相比,國內文學界對他的研究則顯得步履遲緩了一點。近年來,研究者們的興趣多集中於當代小說、文論、詩歌方面.而對於當代戲劇的關注則很不夠,即便有學者開始關注戰
後英國戲劇的發展,討論品特的文章也不多見,至於專著,則基本上是空白了。從這個意義上講,陳紅薇的這本品特研究應該是這一領域開創性的成果。
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它在“緒論部分”對西方學者迄今為止所做的品特研究進行了全面而詳實的開闊和分析;此外,在論證和分析過程中,引用了50年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品特訪談錄,
從而把握了他在近半個世紀裡的思想發展過程,並涉獵最新的品特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有關品特研究現狀的基本輪廓。在此基礎上,作者找到了自己理論的依據。
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它找到了一個恰當的切入角度,構建了一個新穎的閱讀框架。這個角度或者說框架就是作者與文本的關係。自1958年品特成名作《生日晚會》上演之後,各種評論文
章、專著層出不窮。最初,批評家將品特的作品與那些以反映社會問題為己任,帶有很強政治色彩的劇作家(如奧斯本)的作品進行對比,討論他的主體及其社會意義。後來又把他作為“荒誕派”劇作家加以研究,關注他作品中那些荒誕的、具有威脅性的喜劇風格,探討他對“時間”、記憶式話語的運用。此外,人們還用心理分析和其他文學理論來閱讀品特,不少學者還從影視、戲劇和舞台的新視角審視他。
相比之下,從作家與文本的關係來研究品特卻是一條不太為人注意的道路。品特是當代劇作家中最具主觀性的作家,他的戲劇創作過程總是一個透明的瞬間,他說他的記憶就像迷霧一般,
當深埋在意識深處的某種感覺從記憶的長河裡悄然浮現時。那便是他這裡刻畫的第一個場景,隨後的一個個事件或場景都是他在朦朧的記憶中刻意鉤沉的結果,這樣一個創作過程充分表達了作
家的主觀精神,也體現了作家與文本一種獨特的關係。作家與文本的關係在每一個作家身上都存在,但對品特這樣一位總要捕捉某種無法言狀之物的作家來說,這一角度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書
從這個角度透視品特,就可以深入挖掘他戲劇中的特點.從而厘定他在當代英國戲劇史上的獨特位置。
作者恰當地將這種模稜兩可性界定為雙重性。通過探討品特在二戰前後和青年時期的經歷,作者向人們證明,正是這些經歷導致了品特創作上內外兩個雙重的視角。由於這兩種不同的戲劇
表現角度,他的作品總是游移在兩個不同的聲音和意義層面之間,無論從主體、形式和藝術技巧上,人們都不難發現這種相反相成的雙重性。
本書第三個特點是它側重探索了品特作品中的政治意蘊。品特是一個意識形態感很強的作家,他的創作中始終蘊含著對社會、政治、女性和家庭的關懷,作者從雙重視角深入地分析和論
證品特的戲劇思想,與品特對社會政治的特殊關注毫無二致。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後,品特對國際政治、社會正義和人權等問題越來越關注,他的劇作也開始變得短小而富有強烈的政治抗議
和社會批判色彩。與此同時,他也越來越多地直接參與政治活動,發表政治演說,他曾公開抨擊美國對科索沃的戰爭,抗議布菜爾和布希政府對伊拉克的戰爭,為弱小民族的生存和權益而奔
走呼號。最近他明確宣布要棄文從政,終止戲劇創作,全力以赴,為維護人權和社會正義而鬥爭。
圖書目錄
品特簡要年譜
第一章戰後英國戲劇與哈羅德·品特(I)
1.1英國“新戲劇”與品特戲劇的誕生
1.2新戲劇:兩個方向和兩次浪潮
1.3“新戲劇”中的“社會性劇作家”
1.4“新戲劇”中的哈羅德·品特
第二章哈羅德·品特:作家與文本
2.1西方哈羅德·品特研究的現狀
2.2從作家到文本
2.3 早年形成的雙重視角
第三章 政治主題:權力遊戲與道德審視
3.1品特“權力政治”中的兩個層面
3.2 早期政治劇:“威脅喜劇”中的兩個聲音
3.3 80年代的“政治劇”:矛盾聲音的延續和演變
3.4《灰燼》:走出矛盾的困惑
第四章 女性主題:作家和男性的兩個聲音
4.1作家與男性:不同眼光中的女性
4.2 早期女性人物:從傳統形象到“新女性”
4.3《昔日》:女性主義與反女性主義
4.4 兩種聲音的平衡和傾斜
第五章 家庭:不和諧的聲音
5.1家:一幅難以描繪的畫面
5.2 婚姻:遊戲和道德責任
5.3 父子親情:仇恨與愛的交融
第六章內在現實主義
6.1 界定“內在現實主義”
6.2《他鄉》三部曲:困惑中的人
6.3品特戲劇中的內在現實主義:都是“他鄉”中的人
第七章 記憶性話語:謊言與真言的編織
7.1品特話語中的矛盾性互動
7.2 用文字編制的矛與盾:品特話語的社會性
7.3 霧中廬山:話語中的內在性
第八章《看房人》:從舞台文本到影視
8.1 從舞台到影視:戲劇類別的跨越
8.2 銀幕上的《看房人》:戲劇意義的延伸和演變
第九章 哈羅德·品特與戰後英國戲劇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