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特點
戰地3的遊戲特點是結合單人遊戲的劇情模式和多人遊戲模式,CO-OP合作模式。它重新引入了幾個叛逆連隊沒有的新元素,包括戰鬥機,在PC上的64人對戰地圖,Xbox360與PS3的地圖面積有限,雖然飛行空間仍然是相同的。
一個遊戲線人的採訪中,EA說,指揮官模式不包括在戰地3內,這引來了EA論壇的一些批評。遊戲地圖設定在巴黎,德黑蘭(以及在伊朗的其他地方),蘇萊曼尼亞,威克島,紐約,阿曼,科威特和波斯灣的其他部分。地圖復蓋了街道,城市中心區,開放的景觀,適當的車輛戰鬥。戰地3引入了Battlelog:一個免費的跨平台的社交服務,內置簡訊,語音通信,遊戲數據,並且能夠參加到別的玩家正在玩的伺服器(玩家需要在相同的平台)。
合作
一個最新的CO-OP模式演示在Gamescom2011被精選了。骰子的總經理卡爾MagnusTroedsson證實分屏合作模式”選項將不可用。戰地3的新的社會網路,Battlelog,骰子表示,將與所有的合作模式匹配,允許玩家嘗試擊敗朋友的分數和跟蹤性能。還被證實參與合作模式允許玩家收集解鎖額外的內容,可以用於多點。
由DICE開發的《戰地3》採用了最新的寒霜2引擎,完美支持DirectX11和DirectX10.1,並且擁有強大的物理效果,最大的亮點還是光照系統,渲染的場景已近乎亂真的地步,光照效果堪稱絕贊。
《戰地3》的PC版多人模式支持高達64人網路對戰,主機版則最大支持32人。而且將帶來更多種多樣的武器以及解鎖內容,成為《戰地》系列武器數量之最。另外遊戲的單人戰役模式同樣支持合作模式。
遊戲簡介
由DICE開發的《戰地3》採用了寒霜2引擎,完美支持DirectX 11和DirectX 10.1,並且擁有強大的物理效果,最大的亮點還是光照系統,渲染的場景已近乎亂真的地步,光照效果堪稱絕贊。增強後的大型、小型破壞效果現在可以為玩家提供相當豐富的戰術選擇。削除敵人的掩體,在牆上擊穿射擊孔,在地面上炸出步兵坑,或者把整個建築炸毀壓死敵人!
《戰地3》的PC版多人模式支持高達64人網路對戰,主機版則最大支持32人。而且帶來更多種多樣的武器以及解鎖內容,成為《戰地》系列武器數量之最。另外遊戲的單人戰役模式同樣支持合作模式。
配置需求
《戰地3》在PS3,Xbox 360上不支持1080P解析度輸出,而僅為支持720P解析度。DICE表示這是為了保障遊戲的流暢性體驗。主要原因是由於當今遊戲主機的性能已無法滿足《戰地3》的需要。為了保障遊戲的正常運行,PS3,Xbox 360的畫面效果基本與PC版的低特效持平。
PC版配置要求:
最低系統要求 | ||
作業系統 | Windows Vista版(Service Pack1)32位 | |
處理器 | 2 GHz雙核心(Core 2 Duo處理器2.4 GHz或2.7 GHz的Althon X2) | |
記憶體 | 2 GB | |
硬碟空間 | 20 GB | |
顯示卡(AMD) | DirectX10.1兼容512 MB RAM(ATI的Radeon3000,4000,5000或6000系列,ATI的Radeon3870或更高的性能的) | |
顯示卡(NVIDIA) | 支持DirectX10.0512 MB RAM(NVIDIA GeForce 8系列,9,200,300,400或500系列的NVIDIA GeForce8800 GT或更高的性能與兼容) | |
音效卡 | 兼容DirectX | |
DIRECTX | 兼容DirectX 10 | |
外設 | 鍵盤和滑鼠 DVD ROM驅動器 |
推薦系統要求 | ||
作業系統 | Windows7 64位 | |
處理器 | 四核心CPU | |
記憶體 | 4 GB | |
硬碟空間 | 20 GB | |
顯示卡(AMD) | 兼容DirectX 11的1024 MB RAM(NVIDIA GeForce®(精視™)GTX560或ATI的Radeon6950) | |
音效卡 | 兼容DirectX | |
DIRECTX | 兼容DirectX 11 | |
外設 | 鍵盤和滑鼠 DVD ROM驅動器 [2] |
遊戲分級
澳大利亞-ACB:MA15+分級
遊戲分級說明
日本-CERO:D
北美-ESRB:M
歐洲-PEGI:16
德國-USK:18
中國台灣-CSRR:限制級18+
聲畫效果
物理效果
在《戰地3》中,寒霜2引擎內置的破壞系統已經被提升至3.0版本,主要的提升在於細部細節的精細度提升。同時《戰地3》也支持了大型建築和地標建築的毀壞和倒塌,但破壞效果不及戰地:叛逆連隊2,因為多人遊戲中經常會進行室內和城市作戰,所以破壞效果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否則遊戲無法正常進行。
《戰地3》採用了ANT 引擎製作人物的動作效果。在此之前,ANT引擎已在EA Sports旗下的《FIFA》等遊戲中得到套用,不過在FPS遊戲中使用尚屬首次。用ANT引擎可以花費較少的精力製作出逼真的效果。舉例來說,戰士在下蹲時會先低頭俯身、放低槍口,而不是像以前的遊戲那樣頭、身、槍如木偶般同時發生位移。此外,ANT引擎也可以讓電腦AI的行動更加合理。
聲音效果
在瑞典軍隊的幫助下,遊戲製作組為《戰地3》錄製了真實的槍械、坦克、直升機、吉普車等戰地裝備聲音,並反覆在不同環境下播放,與真實聲音對比效果。回到工作室後,聲音被進一步地潤色。音效總監Stefan Strandberg表示,考慮到《戰地3》是一款競技性很強的遊戲,聲音在還原真實的同時也要考慮到遊戲性。《戰地3》的武器音效十分純,沒有刻意為渲染戰場氣氛而保留乃至添加雜音,這可以讓玩家更方便地通過聲音判斷敵情,掌握戰場動態。
出於相同的目的,遊戲對聲音調控給予了一些其他的設計,這在DICE被稱之為“HDR音效”,例如與玩家身處同一房間的腳步聲要大於窗外的槍聲,迎面駛來載具的聲音與駛向別處載具的聲音也可通過左右耳音量差簡單判斷。
圖像效果
《戰地3》使用了DICE的寒霜2引擎(Frostbite 2)。該引擎也是“戰地”系列首款全面支持DirectX11技術的引擎,並向下兼容DirectX 10.1。寒霜2引擎也同時支持PC和遊戲
主機。因為技術層面的升級,《戰地3》在遊戲最佳化、畫面表現和物理表現都體現出了整作的最高水平。不過因為需要DirectX11(或DirectX10.1)的強制性支持,所以不支持DirectX 10.1以下DirectX版本和Windows VISTA以下的所有系統。
遊戲在畫面上面比起《戰地:叛逆連隊2》有一定提高,尤其是在場景的擬真性上面提高了不少,但是植被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但《戰地3》的場景足以到達以假亂真的效果,這在靜態截圖上面尤為明顯。不過由於早期的《戰地3》在畫面的計算上面過於消耗資源,所以在正式版遊戲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強和最佳化。
在《戰地3》中,寒霜2引擎的色調統一和冷色表現強的特點被很好的表現出來,大多數《戰地3》的地圖都是用鮮艷的色調,所以每副地圖會有很統一的顏色表現,給人以清爽、細膩的感覺,但也有玩家不接受太過於簡潔的色調,尤其是後期更新的地圖中,大量冷色的使用。
《戰地3》的界面也經過了一定的改變,遊戲整體的界面使用了較為時尚的“金屬”的表現手法。這使得《戰地3》有很強的現代感。遊戲的UI配色以藍色為基礎,配以明黃色的“極光帶”效果,而讀取的標誌則變成了以藍色為基底、泛彩虹色光芒的方塊。在戰鬥HUD方面,《戰地3》使其可以模仿士兵的戰鬥眼鏡,不僅會向螢幕中央傾斜,在移動和射擊時還會抖動。
單人內容
主要角色
在單人遊戲中,玩家主要扮演布萊克進行任務。以下是可扮演的人物。
布萊克——Sgt Henry Blackburn(亨利·布萊克本上士):出生於紐約州的水牛城,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Marine)偵察營米斯菲(Misfit)1-3五人戰術小組的一名士兵。發現了所羅門的計畫,其後聯繫自己的戰友和軍中朋友捕捉所羅門。後和米斯菲一同捕捉軍火商卡法羅夫。在最後獲得所羅門訊息後,以米斯菲全部陣亡的代價下擊斃了所羅門。
哈金斯——Lt. Jennifer Colby Hawkins(珍妮弗·霍金斯中尉):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鯊魚(Shark)4-6戰鬥攻擊機小隊的一名FA-18F武器控制指揮員併兼機長。與布萊克是舊交。後期參與了攻擊卡法羅夫的計畫(在戰地4第一關中因直升機被擊落身亡)
帝瑪——Dimitri "Dima" Mayakovsky(“迪馬”迪米特里·馬雅可夫斯基):俄羅斯情報局(GRU)調查小隊成員,奉命追查軍火商卡法羅夫和他的上司所羅門的計畫。殺死了卡法羅夫,與布萊克正面對峙說服其放下俄美間的隔閡,全力追捕所羅門。
米勒——SSgt. Jonathan “Jono” Miller(“離子”強納森·米勒中士):隸屬於海軍陸戰隊坦克營C連鐵錘(Anvil)3-4小組,M1A2主戰坦克車長。配合了布萊克的行動並掩護其運走了一枚核彈,隨後被所羅門抓住並被割喉。
遊戲模式
《戰地3》提供單人劇情供玩家選擇。但不同以以往的《戰地》系列遊戲,新的《戰地3》單人任務需要玩家先聯網登錄“battlelog”,通過網頁才能啟動單人任務。同時,未升級到《戰地3》是不能進行單人任務的。
《戰地》系列單人模式一直是一般水平,美國藝電承諾重視單人模式,不過仍未在遊戲中有明顯的好轉。玩家普遍抱怨單人模式BUG較多,劇情節奏慢。不過《戰地3》的單人模式劇情比較嚴肅,凸顯了士兵之間的情誼和不論國界愛好和平的心愿。
劇情概覽
故事發生在公元2014年,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偵察營“米斯菲1-3”(Misfit 1-3)五人戰術小隊的亨利·布萊克本上士(SSgt. Henry “Black” Blackburn),在伊拉克庫德斯坦的蘇萊曼尼亞維和行動中接應負責搜查可疑化學武器地點的友軍部隊時,遭到來自伊朗的名為人民解放抵抗組織(People's Liberation and Resistance,簡稱PLR)的武裝分子襲擊。在激烈交火中,當地發生大地震,PLR乘亂控制了整個兩伊地區。爬出廢墟的布萊克本在目睹了一位名為“所羅門”(Solomon)的神秘人物出現後殺出重圍與戰友會合,殘餘美軍全部撤離。
美國為首的盟軍隨後對伊朗發動戰爭,布萊克本的小隊在海軍航空兵的支援下發起“斷頭台行動”進入德黑蘭進行抓捕PLR領袖法魯克·巴希爾(Farukh Al-Bashir),但是在一家銀行的金庫內卻發現了可裝有三顆俄制攜帶型核彈的箱子以及紐約和巴黎的地圖和火車時間表,其中有兩顆核彈不翼而飛。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暫時撤出之後,布萊克本的小隊重返德黑蘭並且捉到了巴希爾,而重傷的巴希爾在死前透露了所羅門意圖核攻擊紐約和巴黎的計畫。
布萊克本的小隊隨即前往伊朗北部抓捕巴希爾的軍火供應商阿米爾·卡法洛夫(Amir Kaffarov),在路中遭遇了為了同一目的而來的俄羅斯空降兵的襲擊。布萊克本在攻入別墅後遇到了俄羅斯總參情報總局(GRU)特工"帝瑪"迪米特里·馬亞科烏斯基(Dimitri “Dima” Mayakovsky),帝瑪說服了布萊克本與他合作阻止核爆和美俄戰爭的爆發。而此時布萊克本的上司科爾上尉(Cpt. Cole)趕到並試圖逮捕二人,迫使布萊克本不得不其射殺讓帝瑪脫身。此舉導致布萊克本被軍事法庭逮捕並交給中情局審問。與此同時,帝瑪與其GRU的戰友趕到巴黎試圖阻止核爆,但是卻沒能成功,核爆造成了超過八萬人死亡,幸免於難的迪馬也染上了核爆病。而在紐約秘密受審的布萊克本發現所羅門是中情局的線人,利用了中情局,且帝瑪在巴黎的現身更使中情局沒有相信布萊克的說辭,仍認為是俄羅斯人想要挑起戰爭。意識到形勢緊迫。他在戰友大衛·蒙特斯(David Montes)的協助下逃出並且追趕所羅門,一番追逐後,大衛被所羅門開槍射殺,但同時所羅門的第二發子彈是啞彈(要快,不能讓他打第三槍,左輪手槍你懂的),於是經一輪肉搏戰後,布萊克本最終在眾目睽睽的時代廣場之下,用磚塊所羅門格斃。
結局最後一段是帝瑪的一段充滿哲學性的談話,隨後故事隨著一聲手槍上膛聲結束……
合作任務
與戰役模式相同,進行合作任務也需要玩家擁有版本的遊戲並且登入“戰鬥日誌”。合作任務包含6個可供兩名玩家合作進行完成的關卡,玩家可以從“通訊中心”(Com-Center)中選擇一個,也可以通過公共分配(Public Matchmake)選擇到戰友。但是公共分配的戰友無法與其進行聊天和通訊。
下面是可選擇的6個任務:
撤離行動Operation Exodus:許多重要戰俘被關押在美軍營地。發生的地震削弱了營地防線,使PLR的襲擊更加容易。營地已收到撤離的命令。玩家和為數不多的海軍陸戰隊負責保衛營地,直到所有人員撤離為止。
火雨行動Fire from the Sky:美國車隊護送一名已取得機密情報的上,在他們返回基地的途中遭到埋伏。上被關押在偏僻的山村。對於前去救援的先鋒小組,玩家為他們提供近距離的空中支援。
突破重圍Exfiltration:敵軍重要人員厄爾·尼諾扎(El Zakir)同意了投降談判。厄爾·尼諾扎在巴格達郊區的一棟公寓裡等待撤離。玩家需要保護他,並把他帶回安全區域。
游擊戰Hit and Run:厄爾·尼諾扎透露,一家位於巴黎市中心,稱作為閃電(Levin)的公司存有敵人的情報。擊退閃電公司的私人保全小組,獲得情報並逃離。
拯救人質Drop 'em like Liquid:巴黎發生了人質劫持事件。扮演雙狙人小組,配合特種小組,提供其狙擊支援並幹掉主謀阿布·穆罕默德(Abu Muhammad)。
爭分奪秒The Eleventh Hour:厄爾·尼諾扎透露被稱為阿卜杜.拉曼(Rahman)的炸彈持有者襲擊巴黎,預料襲擊會類似在倫敦發生的事件。協助法國警方找到炸彈,拆除它並幹掉拉曼。
多人內容
遊戲玩法
《戰地3》的所有遊戲地圖都可以進行所有的模式,但是征服模式下的分模式只能在特定的地圖開啟。《戰地3》還有獨特的“兵力值”設定,每復活一次都會消耗己方一點兵力值。當兵力值耗盡時,陣營就不能進行復活了,多數情況下,“兵力值”是判斷遊戲勝利和失敗的標準。
經典的遊戲模式是來自於《戰地2》的“征服”(Conquest)模式在征服模式中,地圖上有大量的據點可供占領,只要占領了據點,就可以在此據點復生。如果己方占據了地圖上所有的據點,敵方的“兵力值”就會自動下降,耗盡兵力值即為失敗;在“突擊征服”(Conquest Assault)模式中,俄軍陣營會在一開始擁有所有的據點(Flag)但是沒有部署點(Deployment),而美方僅有部署(Deployment)點卻沒有據點(Flag),而沒有據點(Flag)的美方會擁有比俄方更多的兵力值。
同時,遊戲有來自於《戰地:叛逆連隊2》的經典模式“突襲”(Rush)。“突襲”模式下,守方擁有數對“移動基站”(M-COM)。而攻方則需要C4炸藥安放在通訊基站上進行爆破;成功爆破一組後,攻方兵力值被重新充滿,地圖會向後擴大,攻方繼續攻擊下一組。直到所有移動基站被毀或者是攻方兵力值耗盡為止,值得一提的是工兵的遙控排爆機器人也可以安放或拆除C4。
在“突襲”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小隊突襲”,“小隊突襲”模式是突襲模式的縮小版,人數更少並且M-COM駐站也更少,更加講究精密的團隊配合。
遊戲中還有“團隊死斗”和“小隊死斗”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是在縮小版的地圖上進行對戰,團隊死斗不配備載具,小隊死斗會在地圖中固定的若干位置刷新BMP-2M步兵戰車,最後依據每個隊伍的擊殺數進行判定勝負。兩者的區別是團隊死斗模式有兩個隊伍,小隊死斗模式可能會有多個隊伍。
在資料片“正面交鋒”中,遊戲添加了“槍神”(Gun Master)模式和“團隊征服”(Conquest DM CQ)模式。槍神模式來自於經典的“軍火庫”(Gun Game Mode)模式,玩家初始只能使用手槍等較弱武器,擊殺指定數量的敵人武器會自動升級,最先用最高等級武器擊殺敵人的玩家和其所在隊伍獲得勝利。“隊制征服”則是在小地圖且沒有部署點的情況下進行隨機重生的快節奏征服模式。
以上模式中,征服和突擊征服可進行“大型”(Large)選擇,所有模式都可以開啟“硬派”(Hardcord)或者“步戰”(Infantry Only)選項。大型模式顧名思義就是支持64人的戰鬥。而硬派模式中玩家只有較少的血量並且HUD減少到最少,步戰模式中則沒有載具,但是這兩個選項都並不是很受歡迎。
遊戲本體的在線上模式中提供以下的9幅地圖:
“大市集”Grand Bazaar:位於德黑蘭,一副在雨中城市的巷戰地圖,藍色調。
“裏海邊境”Caspian Border:位於伊朗,有大量平原和大量森林的地圖,是以載具為主的樹林戰,地圖廣大。
“火線風暴行動”Operation Firestorm:位於伊朗沙漠的平原地圖,地圖廣大,是載具城市戰。
“諾沙運河”Noshahr Canals:港口地圖,美軍乘坐登入艦攻擊。
“捷運行動”Operation Métro:在巴黎的公園和捷運近距離戰鬥,即使是征服模式也沒有載具。
“德黑蘭公路”Tehran Highway:位於德黑蘭的夜戰地圖,場景中的照明彈和對空火炮會地圖照亮。
“越過塞納河”Seine Crossing:位於法國巴黎的巷戰地圖。
“德馬峰”Damavand Peak:擁有隧道和山地,在強襲模式中美軍可依靠地圖的落差可以跳傘。
“哈爾克島”Kharg Island:比較標準的登入戰地圖,在強襲模式中有陸戰隊汽艇登入的過程。
遊戲2011年12月起新增資料片(DLC)
《重返卡肯》(back to karkand)4幅地圖:
“強襲卡肯”Strike at Karkand:位於中東,城市戰地圖。
“威克島”Wake Island:位於太平洋的一處海島,色調是冷藍色。
“半島電視台”Sharqi Peninsula:一副墨綠色的城市戰地圖。
“阿曼灣”Gulf of Oman:位於阿拉伯海西北的海灣,是搶灘登入戰地圖,擁有明快的黃顏色色調。
遊戲2012年6月的新增資料片《正面交鋒》是以超近距離的快速戰鬥,和超強的破壞效果為賣點的DLC。
《短兵相接》(close quarters)4幅地圖:
“史巴塔”Ziba Tower:位於伊朗的高檔商務大廈,錯落有致的典型的室內作戰地圖。
“當亞堡壘”Donya Fortress:具有多層的方形地圖。
“白領行動”Operation 925:閃電公司的對抗行動。
“廢置工廠”Scrap Metal:廢棄的工廠,具有多層、複雜的結構。
遊戲2012年9月的新增資料片《裝甲之怒》是以超大地圖和超多載具激烈戰鬥為賣點的DLC。
《裝甲殺戮》(armored kill)4幅地圖:
“死亡之谷”Death Valley
“裝甲之盾”Armored Shield
“班達爾沙漠”Bandar Desert
“厄爾布爾士山脈”Alborz Mountains
《餘震》(aftermath)4幅地圖:
“瑪卡斯巨石” Markaz Monolith
“阿扎迪王宮”Azadi Palace
“震央” Epicenter
“塔拉市場”Talah Market
《終局》(End Game)4幅地圖:
“基沙鐵路” KIASAR RAILROAD
“內班丹淺談”NEBANDAN FLATS
“沙巴蘭管線” SABALAN PIPELINE
“河岸行動”OPERATION RIVERSIDE
作戰方式
遊戲突出了“小隊系統”,玩家需要進行巧妙地團隊協作才可以進行。單兵作戰也得到加強。《戰地3》回歸了《戰地2》的一些特點,尤其是地圖的大小,同時遊戲的節奏相對於《戰地:叛逆連隊》也進行了放緩。但是,DICE承諾會照顧各類喜愛《戰地》的玩家。經過調整的《戰地3》,在節奏和槍感上有很好的平衡。
遊戲更改了以往的兵種設計,也改進了一些特點。比如小隊長在小隊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醫療兵充當突擊和治療的雙重角色。這樣的新設計既保證了遊戲擁有較快的節奏,同時加強了團隊之間的協作。
前作的電擊起搏器仍然得到了保留,用於恢復友軍生命和恢復兵力值。另外靜息回血系統可以讓玩家在沒有受到攻擊時,緩慢的自動恢復生命值。匍匐重新加入了遊戲,而且玩家可以使用一種叫飛撲的快速戰鬥姿態。支起腳架是《戰地》系列的特點,武器裝備了腳架後可以支在任何平面上。支起腳架的武器會獲得最大的穩定性和精準度。另外《戰地3》加入了全新的“火力壓制”系統,使用槍攻擊敵人時,即使未擊中敵人,也會造成敵人的視野模糊並且減少其射擊精度,靜息回血等恢復也會被打斷。同時,為了加強偵察兵融入遊戲的前線,高倍狙擊鏡會有反光和晃動的效果,偵察兵需要屏息或使用兩腳架來維持開鏡穩定,以此鼓勵偵察兵更加靠近交火地帶並控制玩家消極蹲點。
遊戲中的背刺(Take down)是《戰地》系列首次出現近戰方式,持刀接近敵人背後並發動攻擊,會激活一段擊殺動畫並一擊必殺敵人,這個過程會讓玩家感覺非常刺激,同時你還能獲得被殺者的狗牌,可以在Battlelog網頁上查看。在非“背刺”狀態匕首隻能造成50傷害,無法一擊必殺。雖然名為背刺,但在側面和背面攻擊任何姿態的敵人都是背刺的一種。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兩次背刺之間有一個稍微長些的冷卻期(3~5秒),你需要稍等片刻才能背刺第二名敵人,否則無法觸發背刺。
裝備載具
《戰地3》中,載具會在戰鬥中占據更大的比重。玩家可以在多人遊戲中操控19種的可移動載具。在《戰地2》中出現的移動防空車、偵察直升機和固定翼戰鬥機也在《戰地3》中回歸。
比起《戰地:叛逆連隊2》的載具改裝,《戰地3》的改裝更加的豐富。玩家可以為自己的載具從特殊功能、被動功能和副武器三個方面進行各種配件的搭配。包括裝配紅外煙霧彈、地面探測器、反應裝甲、熱成像,甚至是EMC電子干擾系統。武器也可以在反坦克飛彈、或者是對空飛彈等武器中選擇。只要玩家通過遊戲進行解鎖,載具的能力就會不斷的增強。並且可以搭配出更多的載具配件組合。
在《戰地3》中,美軍擁有兩棲突擊車,它作為了美軍的重生基地,並且俄軍無法搭乘。而美軍的陸戰隊運輸氣墊船則作為部署基地出現,不能駕駛。
而攻擊機則僅在“突襲”模式提供。硬式登入艇作為唯一的可駕駛船類出現。
前作中散落於地圖的機槍哨和個人防空基站取消,不過固定反坦克發射器依然得到了保留。
在玩家的意見下,雙方的基地一般上會有一台可控制並不可摧毀的固定防空機槍,以防止出生點屠殺的行為出現。
載具一覽
地面單位 | ||
機車 | 兩人駕駛。擁有最快的移動速度和靈活性,防禦力極差,實用性低,成員完全暴露在外,很容易被殺。 | |
全地形車 | 兩人駕駛。擁有最快的移動速度和靈活性,防禦力極差,乘員均暴露在外。 | |
沙漠巡邏車 | 三人駕駛。擁有極快的移動速度和較高的靈活性,防禦力較差,成員均暴露在外。 | |
突擊車 | 三人駕駛。專為傘降而設計的通用載具。擁有較快的移動速度和較高的靈活性,防禦力較差,成員均暴露在外 | |
運輸車 | 四人駕駛。為了城市巡邏而配備的載具,各項性能平衡。平衡的靈活性和移動速度。成員均在車內,擁有較好的防禦性,但不能防禦大口徑槍彈和火箭彈。二號位配備一挺遙控機槍,俄軍的運輸車可以涉水前行。 | |
主戰坦克 | 三人駕駛。是陸地霸主,具有兇猛的火力。武器為120mm滑膛炮 副武器為重機槍。履帶的使用讓坦克具有原地鏇轉的能力。防禦力極強。三號位配備了一台雷射鎖定器,USMC為M1A2 俄軍為T-90(雙雄)。 | |
坦克殲擊車 | 五人駕駛。擁有極強的機動性和兇猛的火力。俄軍使用履帶移動機動性強、美軍使用輪式速度更快,防禦力較好。其他位置均配有一挺遙控機槍。 | |
步兵戰車 | 六人駕駛。擁有很強的反步兵火力,適合掃蕩。武器為20mm炮 和陶式飛彈,俄軍使用履帶移動機動性強、美軍使用輪式速度更快,防禦力高。其他位置均為乘客,乘客位也可用機關槍掃射,只不過攻擊角度有限。USMC為LAV-25 俄軍為BTR-90跟BMP-3。 | |
移動火箭炮 | 一人駕駛。擁有極強的火力並可以防空。移動速度和靈活性均很差。防禦力很一般。1號位開車,2號位發射武器,適合跟偵察直升機配合使用 USMC為M55 俄軍為BM-21喀秋莎改進版。 | |
移動防空車 | 一人駕駛。擁有很強的防空火力和裝填速度非常快的飛彈,可以有效防空,是直升機的剋星。俄軍使用履帶移動機動性強、美軍使用輪式速度更快,防禦力一般。 | |
兩棲突擊車 | 六人駕駛。用於海岸登入作戰,防禦力高的可怕。限定美軍乘坐並可以作為移動重生點。具有一挺反步兵能力很強的榴彈發射器和一挺大口徑機槍。其他位置均為乘客位,USMC為DPV 俄軍為FAV。 | |
鏟車 | 三人駕駛。施工工地常見的載具。最高移動速度和士兵跑動速度相仿,靈活性較好。有三個位置,坐在駕駛位的駕駛員,坐在鏟子上的二號位和坐在發動機上的三號位。因為外觀和遊戲中不可駕駛的“景物載具”相仿而常常被忽視。 | |
空中單位 | ||
偵察直升機 | 四人駕駛。靈活性極佳的小型直升機。噪音低,適用於戰術偵察,也可運送技術好的隊員深入敵後,雖然也裝武器,但不適合擔當攻擊任務,速度直升機中最快,防禦力低,可被任意火器擊落。常規裝備兩挺加特林機槍。四號位可以使用雷射鎖定器,是遊戲中為其他導引武器進行戰場雷射導引的重要載具,USMC為AH-6J小鳥 俄軍為直-11海豚(為什麼用天朝貨)。 | |
攻擊直升機 | 兩人駕駛。坦克殺手,戰場中堅。可搭載多種給力武器,速度最快的直升機,機動性較好,防禦力高。只能用大口徑炮擊落,擋風玻璃可被大口徑狙擊步槍穿透,USMC為AH-1Z蝮蛇 俄軍為Mi-28N浩劫(如果在現實 浩劫得整死蝮蛇)。 | |
運輸直升機 | 除駕駛員外最多拉五人。空中運人平台。適合戰略/偷襲/敵後運兵和執行高優先任務使用。武器為加特林機槍(威力小),靈活性和速度中等,防禦力較高(受傷到20%會失控)。四名乘客都暴露在外,USMC為UH-1Y毒液 俄軍為Ka-60。 | |
戰鬥機 | 一人駕駛。空中霸主,速度最快,支持加力飛行,裝甲薄,武器為一挺射速極高的機炮,空空飛彈,火箭發射巢,空地飛彈,USMC為F/A-18E大黃蜂(單人遊戲中的大黃蜂為F/A-18F是雙座版 多人為單座版) F-35B 肥電II(僅限部分地圖 支持垂直起降) 俄軍為蘇-35 側衛E (為了平衡 不帶矢量推力)。 | |
攻擊機 | 一人駕駛。反載具之王,擁有最強對地攻擊優勢。裝甲厚,配件和戰鬥機共享解鎖,USMC為A-10(機炮一點也不威)俄軍為蘇-25TM 即蘇-39。 | |
炮艇機 | 兩人駕駛。自動在天空慢速飛行的巨大載具,可使用其進行空降重生。配備帶有變焦功能的120mm和40mm火炮以及兩挺防空炮。熱誘彈非常絢麗,外形取自AC130但有一定的區別。 | |
水上單位 | ||
硬式充氣艇 | 四人駕駛。快速在水上部署兵力的載具。二號位持有一挺大口徑機槍。三四號位位於皮艇中部和尾部。 |
獎勵系統
《戰地3》擁有強大的解鎖(Unlocks)系統,階級、兵種和載具都有自己的經驗值,用於解鎖迷彩樣式、技能、武器、裝備和載具配件。兵種和載具只在使用該兵種或進入載具時分別計算。武器配件的解鎖比較特殊,是按照殺敵數決定的。
獎勵(Award)是直觀反映玩家對於遊戲熟練程度的數據,作品提供了45種勛帶(Ribbon)和50種勳章(Medal)兩類獎勵。勛帶很容易獲得,而獲得一定的勛帶後就會獲得勳章。勛帶和勳章都可以增加玩家的階級經驗。獎勵中有一種勤務之星(Service Star)的稱號,每當使用特定武器達到100人時,就會獲得並增加經驗,熟練者會獲得大師稱號。不同兵種也有自己的勤務之星,只要達到指定的經驗即可。
狗牌(Dog Tag)則是《戰地》系列的傳統特色,軍牌分為一般和特殊兩枚,特殊狗牌很難拿到。對敵人發動背刺就可以獲得他的狗牌,所有的狗牌會陳列在自己的個人信息內。
任務(Assignment)是《戰地3》加入的新元素,只要達成指定的擊殺或者是遊戲時間目標,就可以解鎖一些物品(武器、狗牌、槍枝迷彩)。
戰地快報(Battle Feed)來自每局遊戲的結束,玩家可以從中獲得“最佳工程兵”、“槍神”等稱號。但這些稱號並不會記錄在個人信息中。
對於主機版用戶而言,《戰地3》也依舊提供了“成就”和“獎盃”的解鎖,分別對應XBOX360和PS3。但由於沒有獎勵,對於遊戲本身內容而言意義不大。
房間設定
《戰地3》使用了Battlelog作為啟動遊戲的方法,該技術首次套用於《戰地》系列。玩家需要通過登錄Battlelog的網頁,通過網頁查詢士兵的信息和搜尋伺服器,並通過網頁直接加入遊戲。該系統保證了所有進行《戰地3》遊戲的玩家的遊戲都保持了。戰鬥日誌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電腦、遊戲和手持設備(例如iOS版)查看士兵的信息。不過在XBOX360版和PS3版的《戰地3》中,內置提供了伺服器瀏覽和加入的功能,而PC版則必須使用Battlelog。
《戰地3》支持了第三方伺服器的租用,以填補沒有模組工具的遺憾。租用的伺服器需要向完全由官方和認證系統提供的伺服器群申請,這使得任何的私立伺服器和盜版伺服器都無法運作。
同時,遊戲使用了PunkBuster反作弊系統,伺服器可以選擇開啟或者關閉。
開發歷程
早期猜測
自《戰地1942》、《戰地2》獲得積極的反響後,戰地系列的未來走向就備受外界關注。“戰地3”作為新一代戰地續作的代名詞,一直是玩家和媒體的熱點討論話題。
在《戰地2142》和《戰地:叛逆連隊2》公布之時,有不少玩家把它們看作“戰地3”。然而《戰地2142》的創新性、《戰地:叛逆連隊2》的場面規模都不及《戰地2》,因此這種說法逐漸被人們放棄。
2007年10月,網路上出現了一篇文章,稱獲得了真正“戰地3”的重要情報。情報透露了遊戲屬現代戰爭題材,支持80人對戰,使用“寒霜DX”引擎,有著完善的網路對戰系統,並表示遊戲會在2008年初正式公布,並於同年登入PC、Mac平台。不過數日之後,EA DICE便出面聲明稱該網站刊登的文章純屬謠言。然而,又過了不久,著名遊戲雜誌PC Gamer在刊物上刊載了一篇“戰地3前瞻”的文章,
內容與之前的網路文章如出一轍,真相又變得撲朔迷離。
項目確立
2009年6月11日,美國藝電營運長(COO)在採訪中泄露了“戰地3”計畫。他說:“我有機會看到了EA DICE製作的《戰地3》,這款遊戲的開發工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它不會在本財度年上市,但仍然十分值得期待。”隨後,EA DICE相關開發人員開始做出積極回應。BFHQ官方推特上證實《戰地3》計畫的確存在,但表示不能透露更多信息。
DICE工作人員KM Troedsson在其私人推特中豪言:如果以10分值給遊戲評分,相信《戰地3》能得到11分。
DICE前執行長也表示了對《戰地3》的“充滿信心”,稱該遊戲“能掀起新一股風暴”。2010年7月,美國藝電宣布購買《榮譽勳章》限量版的用戶可以獲得《戰地3》測試版的密鑰,可在《戰地3》發表測試版之時直接使用。
這是美國藝電首次在官方新聞中提到《戰地3》。
2011年2月,美國藝電宣布放棄製作《戰地1943》PC版與《戰地:叛逆連隊2》的COOP猛攻模式(Onslaught)追加內容,而理由則是盡全力製作《戰地3》。不久,有訊息傳出《鏡之邊緣2》也因讓位於《戰地3》而被凍結。
遊戲宣傳
一、2011-2-4《戰地3》首支預告片及細節正式公布
美國藝電發布了《戰地3》的首支預告片,其中並沒有清晰的實際遊戲畫面,僅是在蒙太奇風格的剪輯中顯示了“Battlefield 3”的字樣以及一些城市戰鬥的模糊畫面,向觀眾宣告新一代“戰地”作品會於同年秋季來臨。同日公布的還有《戰地3》官方網站、一批主題壁紙以及遊戲的部分訊息。
二、2011-2-24《戰地3》首支實戰遊戲預告片震撼亮相
EA發布了《戰地3》的首支實戰遊戲預告片,首次看到動態的遊戲實戰場景風格,採用“寒霜2”引擎打造的《戰地3》為大家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三、2011-3-2《戰地3》首個PC版實戰演示登場
EA在GDC大會公布了史詩巨作《戰地3》的實戰演示“斷層線”系列的第一集 Fault Line Series Episode I- Bad Part of Town(市區的危難)。
四、2011-3-16《戰地3》第二部實戰演示“精確打擊”震撼公布
EA公布了史詩巨作《戰地3》的實戰演示“斷層線”Fault Line Series Episode II- Good Effect on Target,看到了之前公布的首批截圖中的場景(精確打擊)。
五、2011-3-30《戰地3》“斷層線”系列第三部實戰演示震撼亮相
EA公布了史詩巨作《戰地3》的實戰演示“斷層線”系列的第三集Fault Line Series Episode III- Get that Wire Cut(緊急切斷);同時這也是“斷層線”系列的最後一集。
六、2011-4-16《戰地3》宣傳片“My life”
《戰地3》的宣傳片亮相,1分32秒,並伴有媒體的評語。在預告片中有前幾段的快速鏡頭。
七、2011-4-17《戰地3》“斷層線”12分鐘完整高清視頻震撼亮相
《戰地3》Facebook(臉譜)“贊”的人數已突破300萬人這一關,EA在北美4月16號提前解鎖了在4月17日放出的《戰地3》實戰演示“斷層線”系列的完整版視頻,“贊”人數仍需突破400W次,以解鎖此番完整實戰演示的製作人評論版,包含製作人的評論音頻。
競爭對手
《戰地3》的競爭對手是動視暴雪的《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於2011年11月8日發售,比《戰地3》延後兩周。此前EA的《榮譽勳章》也是10月份發售的遊戲,如此看來,EA是有意《戰地3》作為本財年內狙擊《現代戰爭3》的FPS遊戲。遊戲的執行製作人Patrick Bach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戰地3》和《現代戰爭3》是非常不同的遊戲。
遊戲版本
遊戲本體
遊戲於2011年10月25日準時發售。在發售時,《戰地3》並沒有任何特別版本,但是卻有預售的特殊版本,被稱為《戰地3:限量版》(Battlefield3 Limited Editon)。《限量版》的獲得方式非常的簡單,只需要預定《戰地3》的光碟版即可,而且售價與《戰地3》普通版一樣。
在《戰地3:限量版》中,遊戲會附贈在發布計畫內的《戰地3:重返卡肯》資料片。並且在不同的地區的玩家,還會獲得“實戰包”增強包。裡面自帶獨占的“88式輕機槍”(Type88 LMG)“SKS狙擊步槍”(SKS Sniper Rifle)消光器,提前解鎖“DAO12霰彈槍”(DAO-12 Shotgun)和“DAO12鏢彈”(DAO-12 Buck Round)。
《戰地3:限量版》和非預定的普通版均售價為69美元。港幣388元。
高級版本
《戰地3:高級版》(Battlefield3 Premium)是《戰地3》的特別版本。於2012年6月3日發售。《高級版》提供多項增值服務和附贈品,並且一旦購買《高級版》便會自動獲得《戰地3》在2012年計畫發布的所有DLC,相對的,價格也有所提升,但由於是捆綁銷售,並附贈道具,所以比起單獨購買DLC顯得更為划算。
購買《戰地3:高級版》後,玩家會自動獲得在預定發布計畫內的5部《戰地3》DLC,並能比普通版和限量版用戶早加入遊戲兩周。還包括重置戰績,定期的雙倍經驗活動,新的獨立任務,獨立的狗牌,槍枝噴漆,加入伺服器排隊優先等功能。除此之外,玩家還會獲得一把遊戲內的獨特道具“90式戰鬥刺刀(ACB-90)”(Advanced Combat Blade model 90)。
《戰地3:高級版》售價為69美元,歐元49.99元
豪華版本
Electronic Arts宣布推出《戰地3豪華版》(Battlefield 3 Premium Edition),包含原作內容以及所有官方下載資料片,並加入聯網工具包,分為PC、PS3和Xbox 360版於9月13日發售。
這個豪華版收錄了5個之前陸續發布的資料片(Back to Karkand、Close Quarters、Armored Kill、End Game、Aftermath),另外還為新手提供了工具包,自動解鎖15種武器裝備,便於直接參與對戰活動,總計超過25個地圖、70種武器裝備和其它解鎖或升級的物品。
iOS版本
作為《戰地3》的iOS版,《戰地3:餘震》(Battlefield3 Aftershock)已經於2012年2月開始在iTunes商店上銷售,並提供於iPhone和iPad用戶。但是《戰地3:餘震》只支持多人遊戲,而沒有獨家劇情,成為了不少《戰地》愛好者的遺憾。
由於餘震的大量BUG,該版本已經於2012年3月開始下架。
追加擴展
重返卡肯(Back to Karkand)
《戰地3》首個資料片《戰地3:重返卡肯》(Battlefield3 Back to Karkand)在發布一個月之後就進行了更新。該資料片以15美元的價格在EA的Origin商店銷售,在一些地區也銷售印有激活碼的印刷紙條。《戰地3:限量版》則無需購買可以直接更新。該資料片提供了新的四幅地圖和所配套的征服突擊遊戲模式,3種新載具和10種新武器,同時增加了成就任務系統。大多數伺服器都更新了重返卡肯補丁,沒有購買資料片的玩家無法進入這些伺服器。如果購買了《戰地3:增值版》,資料片會自動獲得。
正面交鋒(Close Quarters)
《戰地3》發行的第二個資料片,《戰地3:正面交鋒》(Battlefield3 Close Quarters),會《戰地》系列越發濃厚的巷戰發揮到極致。短兵相接具有4幅全新的巷戰地圖,並且這些地圖都帶有稱為“高畫質破壞”(HD destruction)的新機制。同時,隨地圖也更新了新模式Conquest Domination(隊制征服),該模式類似於《戰地1943》中的“空中英豪”模式。玩家們需要保證兵力在一定區域內的充足,就可以更快的削減敵方的兵力值,從而獲得勝利。“正面交鋒”也提供了10種全新的武器,包括經典的AUG A3都一併更新。
裝甲之怒(Aromored Kill)
《戰地3》發行的第三個資料片《戰地3:裝甲之怒》(Battlefield3 Aromored Kill)戰地系列特色的載具戰鬥回歸原點。《戰地3:裝甲之怒》會包含4幅全新的載具作戰地圖配合全新的遊戲模式Tank Superiority (裝甲優勢),5種新載具,和一副《戰地》史上最大的平原戰地圖。資料片以於2012年9月發布。
劫後餘波(Aftermath)
《戰地3》發行的第四個資料片《戰地3:劫後餘波》(Battlefield3 Aftermath)帶來與以往不同的《戰地》遊戲體驗,玩家必須作為獨立的戰士在地震後的城市廢墟中生存下去。新DLC提供4幅新地圖,新武器和載具,獨有的Scavenger(荒盪征服)模式等。
終局(End Game)
《戰地風雲3》第五資料片《戰地3:終局》(Battlefield3 End Game)以於2013年3月發布,屆時會出現全新的“空中優勢”(Air Superiority)模式,通過占領空中的飛艇獲得勝利;以及經典的“奪旗”模式(Capture the Flag)。新DLC會出現越野摩托和新款改裝防空吉普車。
2013年2月,EA透露了《戰地3》最後一個DLC為大家帶來的4張新地圖。這四張地圖風格各異,分別可以用“春、夏、秋、冬”來形容各自的特色。
遊戲周邊
原聲音樂
2011年10月24日,《戰地3》公布了其首個遊戲專輯《Battlefield 3》(戰地3),並當日於iTunes商店銷售。該專輯的副標題為Original Videogame Soundtrack(OST),意味該專輯是《戰地3》的原聲專輯。專輯的作者是John Skugge和Jukka Rintamaki,並收錄了19首歌曲,他們分別是:
1.Battlefield 3 Main Theme-戰地3主鏇律-1:56
2.Thunder Run-天雷滾滾-2:51
3.The Red Wire 導火索- 0:32
4.Solomon‘s Theme-所羅門主鏇律-2:51
5.Spark-火花-0:43
6:Frostbite-寒霜-0:49
7.The Death of Vladimir-世界失衡-2:16
8.Fire From the Sky-天降火雨-3:06
9.Kaffarov‘s Villa-卡法羅夫-1:05
10. Operation Metro - 捷運行動 - 2:03
11. La Bourse - 黑色行動 - 0:53
12.Tremors-震顫-2:03
13.Choked-復仇-2:15
14.Black Gold-黑金-1:23
15.The Great Destroyer-大毀滅者-2:22
16.Hunter's Point-追獵-0:54
17.Brawl-違抗-0:47
18.Interrogating Blackburn-民族、正義與信任-6:39
19.Battlefied 3 Dark Theme-戰地3暗鏇律-0:32
官方小說
《戰地3:特工迪馬》(Battlefield 3 The Russian)是《戰地3》的官方小說,由安迪·麥克納布編寫,作品完整深入的講述了《戰地3》單人劇情的背景——2014年,俄羅斯前特工迪馬·馬雅可夫斯基再次被情報部門忽悠回來,接受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前往發生特大地震的伊朗,從人民解放抵抗組織與政府軍的內戰炮火中,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之前,搶回車臣軍火商卡法羅夫,及神秘大殺器——兩枚攜帶型核彈的故事。
該書由馮蔚驍翻譯,重慶出版社出版。
外界評價
評分
IGN:9.0"Amazing!"
GameTrailers:9.2SPOILERALERT
GameInformer:0.1
Joystiq:4.5/5
Gamespy:5/5
1UP:A-
Gamereactor:9/10
GermanGamestar:9.3/10
PCGamesGermany:8.7/10(SPOnly)
AusGamers:9.8/10
GamesTiscali:9/10
Meristation:9.5/10
FZ:5/5
Everyeye:9.2/10
GameArena:9.5/10
Games:9/10
媒體評價
-感受真實的戰場——感受子彈和爆炸的衝擊,還可以將你的武器架在任何地形上。
-無以倫比的載具大作戰——海陸空三軍載具輪番出場,配備超音速炸彈的噴氣式戰鬥機回歸,為本作帶來目前最優秀的多人遊戲載具作戰體驗。
免費完整版
2014年5月29日訊息,EA在OntheHouse項目中為玩家第三次送來收費數字版遊戲,本次的免費作品為《戰地3》的完整版。早在今年3月底,EA公司就上線了OntheHouse項目,旨在通過Origin平台向PC/Mac玩家贈送數字版的收費遊戲,其第一次活動就送出了完整版的《死亡空間》,第二次則是送了知名的《植物大戰殭屍》遊戲。
雖然免費送出,但實際上原版的《戰地3》不含發售後的5個附加組件和額外獎勵,而這些附加組件的價格並不低,全套價值107.93歐元,約合人民幣917元。對於一款遊戲來說,可能的確貴了些,而骨灰級玩家大都已經在遊戲發行之初就陸續購買了這些產品。看來EA的算盤還是打的很精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