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顧工,1945年參加新四軍。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四軍政治部文工團團員、第三野戰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歷任西南軍區政治部文工創作員、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解放軍報》記者、總後勤部政治部文創作員。是著名詩人顧城的父親。著有長篇小說《紅軍的後代》、《瘋人院》、《刑警姐妹》,中篇小說集《被遺棄的天使》、《淚光》,詩集《喜馬拉雅山下》、《成熟的季節》、《軍歌·禮炮和長虹》、《揮動小馬刀》、《火的噴泉》、《戰神和愛神》,散文集《風雪高原》、《大海的子孫》、《鮮花和樂器》等。長篇紀實文學《年輕時,我熱戀》,童話《幸運兒和倒霉蛋》,電視連續劇劇本《根在淮水》,電影文學劇本《冰山雪蓮》,詩歌《我站在鐵索橋上》等。
詩歌全文
我站在鐵索橋上,
橋身在輕輕地搖晃。
頭上飄過二郎山的雲霧,
腳下滾著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紅軍,
曾在這裡強渡,
高舉著紅旗,迎著火光。
勇士們哪,
攀著一根根鐵索,
冒著密密的彈雨,
衝破了敵人的火網!
啊!
當年激烈戰鬥的樓房,
如今成了孩子們的課堂;
勇士們灑過鮮血的地方,
滿樹的梨花正在開放。
人民捧著美麗的鮮花,
輕輕地,輕輕地撒在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鐵索橋上,
心潮洶湧激盪。
頭上飄過二郎山的雲霧,
腳下滾著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聲歌唱!
意義
這首詩追憶了工農紅軍搶渡大渡河的激烈戰鬥,歌頌了紅軍英勇頑強、勇往直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達了對先烈的緬懷和對今天幸福生活的熱愛。
收錄
該詩歌現已收錄於北師大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2單元:遺蹟單元 第三課
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查找資料,了解紅軍當年勇奪瀘定橋的英勇事跡;了解顧工的相關資料;理解重點詞句。
2 . 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紅軍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紅軍英勇頑強、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教育學生熱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同學們請看這張圖片(教具展示),這就是紅軍長征曾奪取的瀘定橋,睹物思人,不禁讓我們想起了無數革命先烈為了讓後代過上好日子,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同學們是否了解紅四方面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激烈戰鬥場面,詩人顧工站在瀘定橋上心潮激盪寫下了現代詩(板書課題)
(二).展示交流:學生展示所查資料和圖片,簡介作者顧工,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簡介背景,相互交流學習。
(三).自讀自悟:學生自由朗讀詩文,邊讀邊悟: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四).合作探究:
1.檢查自悟情況(學生髮言互評)
2.范讀、指導朗讀(注意節奏,語勢,感情)
3.指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師生評)
4.學生配樂朗誦詩文 (錄音機、磁帶)
5.學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詩文
6.討論每節詩寫了什麼內容? 學生黑板前列提綱
7.分析第二節中所用動詞的作用 (再現鐵索橋圖片)
8.探究文章結尾詩人要歌唱什麼? 並歸納文章主旨
9.討論分析寫作技巧(寓情於景,借景抒情)
10.欣賞經典歌曲《我站在鐵索橋上》(錄音帶)
(五).學後隨想:
1.假如你站在鐵索橋上你會想起什麼?
2.學習本文後,你想對無數先烈說些什麼?
(六)布置作業
一、教材解讀
本課是一首詩,曾被譜成曲子,填作了歌詞。這首詩追憶了工農紅軍搶渡大渡河的激烈戰鬥,歌頌了紅軍英勇頑強、勇往直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達了對先烈的緬懷和對今天幸福生活的熱愛。
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寫身臨鐵索橋,“站在鐵索橋上”所看到的景物,頭上的雲霧,腳下的白浪;第二節,追憶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激烈戰鬥的場面;第三節,撫看今朝,烈士們當年激戰過的地方成為今天鮮花盛開的地方;第四節,反覆吟詠,寓情於景,進而直抒胸臆,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表達的主要特點。如:“二郎山的雲霧”“大渡河的白浪”“激戰的樓房”“孩子們的課堂”“梨花正在開放”……本詩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最後直抒胸臆。全詩感情強烈,節奏鮮明。
二、學情分析
經過六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初步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理清條理,寫出課文的提綱,但這之中也需要老師給以適當的引導。學生基本都能通過理解重點語句,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思 想感情。
2、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分析課文的能力和積累運用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的心靈在故事中得到薰陶、感染和淨化。
四、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師:俗話說,睹物思人,是啊,每當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不禁想起無數革命先烈為了讓後代過上好日子,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四方面軍搶渡大渡河的情景作者顧工站在鐵索橋上心潮洶湧激盪寫下了現代詩。(板書課題)
(二) 自瀆自悟
分組學習
甲組:學習吟詠四節詩,邊誦邊悟。這首詩每節寫什麼?看到,想到什麼?
乙組:吟詠每節詩,思考詩人站在索橋上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丙組:通讀四節詩。
(三) 討論交流
1、 檢查自悟情況
2、 分析:作者借景抒情,直抒胸懷。
3、 指導朗讀,注意韻律
(1) 找甲組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鼓勵乙組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
(3) 討論思考每節詩寫什麼?
4、 找出比喻句,有何作用
5、 文章結尾,詩人要歌唱什麼?
6、 齊聲朗誦
(四) 置疑:
1、 假如你站在鐵索橋上你會想起什麼?
2、 學會本文後,你想對無數先烈說些什麼?
(五)作業:背誦詩
課文中的鐵索橋
特點和位置
位於四川省瀘定縣的城西大渡河上,以9根鐵鏈鋪上木板構成,左右兩側各安兩根鐵鏈當扶手,鐵鏈粗如碗口,每根長150米左右,重約一噸。
瀘定鐵索橋坐落在瀘定縣城西大渡河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清康熙44年,建成於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筆題寫"瀘定橋 ",並立御碑於橋頭,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 余噸。兩岸橋頭堡為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赤我國國內獨有。自清以來,此橋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
橋的兩岸有橋台,高20米,上為梯形,下為方形,用條石砌築而成。兩個橋台的後面各開有一口深6米的落井,每口井都有生鐵鑄就的地龍樁7根或8根,與橋身平行地插在井底的井壁上。地龍樁下面再橫臥一根鐵鑄臥龍樁,每根重1800斤。瀘定橋的鐵索就固定在這些臥龍樁上,由橋台和橋樁的重力來共同承受橋的拉力,堅固無比。兩岸的橋台上都建有橋亭,既可防止雨水侵蝕落井,也是官府徵收過橋稅費的場所。東橋亭內有康熙“御製瀘定橋碑”,記述造橋的始末,西面有康熙帝親自書寫的“瀘定橋”三字碑。東橋亭背後還有觀音閣,登臨其上可俯瞰整個瀘定城。
瀘定橋參觀遊覽點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瀘定橋。二是瀘定橋革命文物博物館,館內以照片,資料,實物展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情況,以及當時紅軍領導的題詞,著名書法家,畫家的書法、名畫。三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以及其公園,鄧小平題定的碑名,聶榮臻撰寫的碑文。位置就在瀘定縣城內,川藏公路旁。
鐵索橋和紅軍長征
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裡,以22位勇士為先鋒的突擊隊,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緣鐵索匍匐前進,一舉消滅橋頭守敵,紅軍遂過大渡河。瀘定橋自此聞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