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推薦
這部名為《我的生命不能沒有你》的抗癌小說,作者叫若言,她曾是舞蹈演員,企業總經理,一年前被診斷為腎癌,這本20萬字的小說就是她在省人民醫院病床上用7個月時間完成的。
作家簡介
若言,女,生於六十年代。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曾就讀機械製造、教育、英語等專業。當過工程師、科技翻譯、教師、生產總監、跨國公司營業代表、總經理,所從事的行業包括家電、香料、汽車行業。若言熱愛蹈,曾作為舞蹈演員登馬演出,當過舞蹈老師,並在英語教學方面有出色表現。
人物經歷
同樣患癌症,有人不到10天就被“嚇”死,有人卻勇於逆境求存,在病榻上寫就自傳體抗癌小說。4月17日,被診斷為腎癌的30多歲女病人若言為她的小說《我的生命不能沒有你》舉行首發儀式,她把一個原本擁有快樂生活卻忽然被告知患上絕症的30多歲單身女性的抗癌歷程,重現在12萬字的筆墨中。
30歲出頭的若言曾經做過跨國公司經理、業餘舞蹈教練。一直身體都不錯的她,卻在去年年初知道自己患上了腎癌。她說:“到醫院檢查,竟然聽到那么殘酷的'宣判’,我患上了腎癌。聽到癌症第一個反應就是'死’,當時整個人都呆住了,恐怕只有聽過死刑宣判的人才會有我的這種感覺———整個天都塌下來的感覺。”
一天堅持寫兩三千字
患病後,若言被迫從另一角度思考自己的人生。寫小說是若言從小的夢想,在原計畫的一輩子中,這個美夢被安排在生命最後的章節,“就像最好的葡萄要留到最後吃一樣”。她希望退休後有足夠時間,才去從從容容地完成這個美夢。可是這些計畫都被一場重病打亂了。
醫生知道情況後說,與其這么躺著,不如將寫小說的計畫提前,就像提早完成人生心愿。於是若言開始拿起筆。只要體力許可,她都要求自己一天寫兩三千字。從動筆到結束,七個月,都在病床上,其間她還完成了三篇論文。
小說的主題,若言選擇了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病床上的故事:“因為這段日子,是我這一生里最大的劇變,如果珍惜生命永遠沒有錯,那么人生還有什麼比生死更重要呢?”
寄望幫助“同病相憐”人
在病榻生涯中,若言見過不少病友們,他們大多心情低落,時不時傳來病友辭世的訊息,病房裡的調子就更為消沉。“我不要像個旁觀者一樣,去不痛不癢地勸他們不要傷心,要振作起來。我就是他們中的一個,是一個30多歲、原本生活得很快樂、有很多親愛的親人朋友,卻被告知患上了絕症的女人,而我希望能引導他們,即使在難以忍受的病痛中,也要走向快樂而不是絕望。我想寫小說,讓他們輕鬆地讀完,會心一笑後,明白字裡行間里我想勸他們的話,我的夢就算是實現了。”
面對若言這個瘦削的小女子,很難明白她怎么有那么大能量。其實,她也是在寫小說過程中不斷鼓勵自己。若言告訴記者,動筆的日子是手術後的第八天。那時候正在化療,腰、骨的痛好像無止無境,一天20多次腹瀉。“我努力寫作、努力快樂,恍惚中,已經分不清這部小說是在勸說自己還是在勸說病友們。”
寫完小說心態更健康
現在,若言的心態特別健康,她現在一個人住,有自己的朋友圈和工作。現在她還自己創辦了一家英語輔導班,周六、周日是最忙的日子,想來補習的學生很多,但由於身體的緣故,她一天還是只能安排三個班,每個班2小時,因為心理學上說最高注意度是在8人以下,每個班只限制在3-6個人。
患癌的訊息,若言沒有瞞過學生們。她告訴學生家長:“有件事我得告訴你們,你們別害怕———我得了腎癌。”家長們都眼睛瞪得大大地看著她,“他們覺得害怕的應該是我,我竟然還對他們說別害怕。”沒想到,來的學生反而多了。有的家長把孩子的手放在她的手中,說:“老師,我讓他來您這裡,不只是學英語,學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若言的主治醫生告訴記者,以若言目前的達觀向上態度及積極配合治療,醫生對她的存活期持樂觀態度。而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吳一龍教授表示,所有癌症病人百分之百都會有心理、精神方面的障礙,30%的人表現非常嚴重,但通過疏導的話,其中七八成人可以緩解絕望恐慌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癌症治療非常重要,若言以其自身經歷更加印證了這一點,這能給其他正和癌症做鬥爭的病人很大安慰和啟示。因此,醫院已經聘請若言為腫瘤中心的“心靈關懷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