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波心你的影

就這樣,何雪媛成了一個孤獨的女子。 在林徽因的心底,應該是有恨的。 對林徽因來說,那是一段很難熬的時光。

基本信息

作 者:陳韻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時間:2012-6-1
版 次:1
頁 數:256
字 數:180000
印刷時間:2012-6-1
開 本:32開
印 次:1
I S B N:9787546385839

編輯推薦

迄今最溫情、最雅致、最唯美的林徽因傳
全面刻錄林徽因的愛戀軌跡
總有一種情感,讓我們淚流滿面
謹以此書獻給追求愛、美、自由的你

內容簡介

如果一個女子出身名門,那不算傳奇;如果一個女子生得國色天香,也不算傳奇;如果一個女子才學俱佳,還不算傳奇;如果一個女子有三個才子為她神魂顛倒,仍不算傳奇;如果一個女子出身名門,有傾城傾國之貌、文姬清照之才,又有三個才子為她情系一生,那就是一個傳奇,這樣的女子就是林徽因。
本書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全面刻錄林徽因的情愛歷程,為大家揭去這位傳奇女子的朦朧面紗,解讀她的美麗和哀愁。

作者簡介

陳韻鸚,大學教師,對民國史和民國文學有深入的研究,文風細膩優雅,尤其擅長從女性的角度解讀舊時代的人物和感情。曾在台灣地區和大陸出版多部女性類作品,包括《彼岸花開》、《心是蓮花盛開》、《給我勇氣說愛你》、《觸摸西藏》等。

目錄

第一首 桃夭——那一樹的嫣紅
太太的客廳
是你,是花,是夢,打這兒過
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是誰笑成這百層塔高聳
第二首 童蒙——惟其脆嫩
父親
愛,應當是相守
有女婷婷
第三首 遙望——沉在水底的記憶
志摩叔叔
小腳與西服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情願化成一片落葉
那一晚
新月的重逢?
齊德拉公主?
此刻,應該笑忘
詩心
飛翔的終點
第四首 命定—— 一生的牽手
梁家公子
豆蔻少年
禍兮,福兮
梁林“木”緣
一把落花似的幻變?
嫁衣?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建築的音符?
病痛噬骨
患難與共?
第五首 悸動——多少勇敢話那天
北總布胡同三號院?
老金的浪漫
沒有感情的生活簡直是死!
愛的天平?
情牽一生?
嘿嘿!漂亮媳婦終於來了
脫口秀《大聲說出來》本期話題:創業難?or守業難?
沒有長處,那才是牛人
哥脫的不是衣服,是委屈
領導,您的女兒俺不要!
玩把戲者必被玩
佛祖的牙齒≠金剛石
要留學,去大唐
你敢罵俺,俺打死你
最高法院院長頂農業部長無罪
不就是當個部長嗎,激動什麼!
當領導的要給手下留面子
當今名將,也就是三個人而已
女人的虛榮心很厲害
二哥!給人留點面子行不行
無所謂!真的無所謂!
士兵扯淡,上將打少將的屁股
不想工作,就嚇唬領導
腐男:李承乾
孝子,下不去手!
1件壞事>2件好事
老房請注意!“越位”了!
人家是“總理”,有啥事不能管
請注意!您是領導
我的地盤我做主!
要法治,不要嚴打
好法官就該是這樣子(1)
好法官就該是這樣子(2)
健康的人從不會染上職業病
太慣著孩子,不行!
緊急新聞:學生謀殺老師
要想致富,就砍“手足”
為了普羅大眾,二郎為老魏造房子
我的存在就是為了拍您馬屁
唐太宗表示:我有三宗罪
領導渾蛋好,還是手下渾蛋好?
規矩,壞不得!
“三鏡”理論的誕生
要吃心肝,也輪不著你!
有些話可別隨便說
唐朝也有個“淡定哥”
國家元首的“攻心”理論
老油子”欺負“愣頭青”
“愣頭青”送“老油子”上西天
小蛤蟆肚不大,牛皮硬吹破了天
靠“意淫”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李承乾,奧斯卡影帝
偷來的東西吃著香
李承乾用“過家家”遊戲證明:老李家經過了民族融合
不想高飛的鳥不是好鳥
唐朝版“斷背山”
侯君集自我表揚說:我有一雙美麗的手
掉在了同一個下水道,實在不該!
小李對老李的“特殊關照”
造反尚未成功,就想著摘桃子
柿子還是揀軟的吃
高級幹部的腐敗你想像不出來
戲演過了,就砸了!
錯一回是不小心,錯二回那是棒槌
李承乾給出後手直拳,直接KO李泰
猛料:李二郎要自殺!
姐姐,我得依法辦事!別怪我!
為了教好孩子,二郎都成了“事兒媽
愛極反變害
受人之恩要報,施人之恩不說
生子如狼,還怕他如羊
升官得開追悼會
領導!放過我弟弟,就是挽救俺娘!
淡定,成就你的職業理想!
這傢伙,瘋了!
眼淚在心裡流?
岑大人,過勞死
別苦了間諜!
賽諸葛——李二郎
大棚蔬菜,別瞎種!
官場如戰場
得饒人處且饒人
此太公比彼太公可幸運多了
當和尚?不當和尚?
母親,兒想你啊!
二郎,你吹毛求疵了!
二郎,你離不開我這個老夥計!
文藝小青年,政府部門不要!
世民,民族平等的第一人!
一句話,省部級成了市廳級
收編了弟媳,你還張揚啥!
富家女,再出來丟人現眼,小心襄城公主揍你!
一個“小名”引發的血案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而今我將要離去……
李世民與徐茂公鬥法,老徐勝!
二郎的臨終遺言
二郎去世,國際友人“自殘”

部分章節

愛,應當是相守
通常,父親可以塑造女兒看待世界的觀念,但母親卻能塑造女兒的情感取向。當林徽因將林長民當做了偶像來崇拜時,卻不得不因為母親何雪媛的不幸,而對愛生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傳統的觀念看來,女子雖然可以不通文墨,但至少應該懂得操持家務。畢竟這是過去女子的主責。但是,何雪媛兩樣都不占,一沒有文化,二不懂家務。更令人不滿的是,她還脾氣執拗,沒有容人之量,也沒有改變自我之心。這樣的一個女子,從傳統的意義上,絕不可能成為佳媳。就算換到今天,充其量也只是個野蠻女友。
但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不怎么樣的女子,卻嫁進了家世、地位都頗好的林家,被胸有韜略的林長民娶回家當了老婆。雖然“門當戶對”是舊觀念,但無論從哪方面來說,何雪媛都與浸潤著書香的林家格格不入。同為女子,林長民的母親游氏,博覽古籍、精於書法;林家的女兒們,也個個詩書滿腹。在這樣的家庭中,何雪媛注定會成為另類。
何雪媛被娶進門,很可能跟一段舊事有關。林長民還在杭州讀書的時候,父親就為他辦了一樁婚事。可是,這個妻子還沒有為林家生一男半女,就去世了。按照傳統,家人自然很快地為林長民娶了第二個妻子——何雪媛。也許是對第一個妻子的早亡存在心理陰影,所以林長民再婚時,林家並無苛刻的標準,只要健康就好。
何雪媛雖然沒有文化,也不懂操持家務,脾氣也不好,但這些都是不容易看到的內在。在那個奉行媒妁之言的時代,何雪媛算是出生在本分人家,年輕又健康,雖然只是路人的長相,但還算相貌端正,通過媒人的面試是沒問題的。著急要為林長民續弦的父親,暫時也挑不出問題,索性就把婚事定了下來。而何家想著能跟林家這樣的大戶人家攀上親,自是歡欣,當然就點頭同意了。
結婚時,何雪媛才14歲。雖然算不得天生麗質,但青春的氣息卻在她的臉龐上洋溢。對於新的生活,她亦充滿了期盼,畢竟她嫁的,是譽滿杭州的才子。初見何雪媛,林長民定也並不反感,這樣一個洋溢著光芒的女子,光是那股青春氣息就很吸引人。更何況,何雪媛的身上還有尋常女子難得一見的自由氣息。對於天生不受束縛的何雪媛來說,這其實也算是特色。
不過,這樣的美卻來得短暫。沒有文德,沒有賢德,何雪媛很快從林家人人皆喜的新嫁娘,變成了異類。丈夫雖然並沒有表現出太多不滿,但他並沒有讓這個新婚妻子成為自己的生活重心,而是一心為理想而努力。
就這樣,何雪媛成了一個孤獨的女子。雖然身在林家這樣的大戶人家,但除了能享受到良好的物質條件之外,她的精神世界幾乎是一片空白。這和當初她那個充盈著愛的商賈小家相比,竟是天壤之別。不過,何雪媛的父母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以為給了女兒幸福,實則將她推向了不幸的深淵。
雖有諸多不如意,但何雪媛的肚子卻很爭氣,她很快就懷孕了。可是,誕下的男嬰卻不幸夭折了。此後,經歷喪子之痛的何雪媛,看著仍維持著應有禮貌的丈夫,心裡很清楚,自己可能就此失去了這個男人。很快,她又懷上了,未來將成為她的倚靠和驕傲的女兒,終於誕生在這個世上。不過,丈夫卻在此時決定了離開。
懷揣著希望,抱著粉嫩的女嬰,何雪媛送走了林長民。面對要去日本留學追求夢想的丈夫,何雪媛知道,自己的生活將更為孤獨。而懷抱里的嬰孩,定也不會在自己的懷抱中長大。但是,她並不知道,丈夫接下來將在那個更開明的社會中,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情,而她卻會成為被丈夫厭惡的人。她沒有意識到,孤獨將是她未來生活的全部。
林徽因是在祖父祖母和姑母們的疼愛中長大的。說到母親,她覺得她甚為可憐,母親在林家就仿佛是個隱形人一般。大多數時候,人們都不將她放在眼裡,不管遇到大小事,都不需要徵求她的意見。熱鬧的時候,可以偶然見到她的身影,但大多數時候,她都把自己關在
小時候,林徽因並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她只知道,母親雖然身在林家,卻仿佛和林家沒有多大的關係。母親也會在她回到家時愛護她,但比起在祖父祖母以及姑母那裡得到的歡樂,在母親的身邊,她總是會感覺到一些陰沉的氣息。不過,她知道母親對自己的愛,儘管表現得很少,可她總記得曾經的愛撫和擁抱。
孩子,是不會計較父母的身份的。無論父母如何不堪,作為孩子,總是愛著父母,並尋求著他們的愛。在心底,林徽因同樣愛著母親。從母親的眼中,她可以讀懂自己就是母親唯一的倚靠。可是,除了這一點愛,母親無法再給她其他的滋養。她需要的成長,也都來自於林家的其他長輩。
由此,幼年的林徽因在母親身邊的時日並不多,母親對於她,只是一種存在。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林家的故意安排。為了讓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林家故意讓林徽因遠離母親,以避免受到不良的影響。於是,童年的林徽因,最記得的,是祖母游氏慈善的微笑,是姑母的循循善誘,以及和幾個表姐妹們的嬉笑時光。
身在一個大家庭,很容易感受到愛來自何方。尤其當母親不受歡迎時,孩子也很容易體會到長輩們愛的指向性。林徽因很小就能感受到這一點,也由此懂得,要獲得他人的愛,就得靠自己。她的早熟,和這樣的經歷,不無關係。
那時,父親還在日本,從祖父讀到的信中,林徽因聽到自己和母親總被提及,心裡便覺得甜,這讓她覺得自己真正擁有一個完整的家。但是,等到父親回國後,這份難得的開心,很快被現實迷茫了。在父親難得回家的日子中,她看見了父親對母親的數落,也聽見了母親哭泣的聲音。
這個小女孩,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每每父親見到她時,臉上有著陽光無比的笑容,但在見到母親時,臉上卻有著厭惡的神色。林徽因當然不會知道,她的父親在日本,經歷了一場沒有結果的愛情。雖然短暫,這段感情卻在這個崇尚自由的青年心中,建立起了愛情的標桿。家中的妻子,對他而言,已經成了應該被拋棄的傳統。
在那個時代,對於家中沒有共同語言,又是包辦而來的妻子,進步青年們大多都表現出了反叛。這些舊式的妻子,注定將成為時代的犧牲品。何雪媛就是其中之一。
但受到傷害的,又何止何雪媛,亦包括林徽因。家庭情感的割裂,拉傷了林徽因幼小的心。可她不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
母親又懷孕了,很快生了個妹妹。父親很開心,把她們都接到了上海生活。
能見到父親的機會多了,林徽因可以經常親近心中敬仰的父親。同樣,父親也極為喜歡這個小大人般的精靈,總是用朋友的身份與她交談。這樣的快樂,是以前的生活所沒有的,這該是幸福的生活了吧。
可父母的隔閡,並沒有因為距離的靠近而消除,他們的爭吵變得劇烈起來。林徽因經常聽到他們大吵的聲音,然後就是父親摔門而出,接著是母親嚶嚶地哭泣。林徽因剛剛感受到的幸福,便在這些痛苦的聲響中,被一點點消蝕。
這樣的生活維持了四年,父親又帶著她們去了北平。在安家的院落中,林徽因和母親住在小小的後院,這裡也成了父親不喜歡進入的場所。不久之後,年幼的妹妹因病夭折。就在林徽因還沒有從痛苦中回過神來時,父親已經帶著二娘進門了。
二娘是父親從福建老家娶回來的。這個叫做程桂林的女子,大抵是林長民親自挑選的,雖然算不上時代女性,卻極對他的胃口。林長民對這個妾極為寵愛,甚至自稱“桂林一枝室主”。
對於這樣的變化,林徽因覺得迷茫。但早熟的她早就知道,不能對大人的言行做任何評價。她默默地接受二娘的到來,默默地陪伴母親的哭泣和抱怨。在那時,她就已明白,這樣的生活,將成為她未來的一部分。
二娘和父親一起住在寬大的前院,她很快就生下了一個女兒和四個兒子。在需要兒子繼承香火的時代,這樣的妻子必然最能討喜。但生於幸福的孩子,永遠沒有經歷磨難的孩子早熟。即便林長民對兒子有偏愛,卻也無法忽視林徽因的獨特,她依舊是林長民最愛的孩子。同時,林徽因對二娘的尊敬,對弟妹們的關愛,也使她贏得了二娘的喜歡。
林徽因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在前院的地位。她可以享受父親的寵愛,享受父親帶回家的各種新奇玩意兒。但是,她避不開的,是後院母親怨毒的眼神。母親的眼淚和抱怨,成了她的噩夢。
1937年4月18日,林徽因在《大公報》文藝副刊上發表了《繡繡》,她在其中寫道:繡繡生活在一個悽慘的家庭環境中,母親懦弱無能、狹隘多病,父親迎娶了新妻。父母每天無休止地爭吵,讓繡繡掙扎於這個無情無愛的家庭中,親人之間只有仇與恨,最後繡繡
在沒有溫情的家庭中,因病死去。
這是林徽因家庭的縮影,也是她心中傷痛的小說版本。
在林徽因的心底,應該是有恨的。她恨父親對母親的冷落,恨母親的抱怨和眼淚,恨這段被扭曲了的婚姻。在小說中,她寫道:“那時我對繡繡的父母倆人都恨透了,恨不得要同他們說理,把我所看到各種的情形全盤不平地傾吐出來,叫他們醒悟,乃至於使他們悔過。”這是林徽因在用一個旁觀者的口吻,來訴說她的恨。
林徽因愛父母,這是每一個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但在一個充滿著複雜情感的家庭里,再濃的愛也會被割出一條條的傷痕。即使父親和母親都給予她最真的愛,也阻止不了這恨意的增長。
她也明白,對著一個沒有共同語言的妻子,優秀的父親定然無法讓愛情繼續生髮;而在母親脆弱的抱怨和眼淚下,卻是對父親沒有停止的愛。在這份不該有的糾葛與絕望中,林徽因的情感在增長。她理解父母的痛苦,知道這段婚姻是個錯誤。但既然是個錯誤,它為何又要發生。既然發生了,又為何要相互傷害。
林徽因還不明白這其中的複雜,她知道的,只是愛就應該是相守,無法相守就不該讓它存在。她受夠了家中情感的糾葛,常常想從中解脫出來,卻還是只能頹喪地看著前後院天壤之別的生活。
雖然渴望改變,但這尚不是一個小女孩的力量可以做到的。這樣的生活,卻在林徽因的心裡埋下了一枚炸彈。以後,但凡遇到類似的經歷,便會引發她內心的狂亂。她不要這樣的家庭,永遠都不要!她的愛情,將是一生的相守!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林徽因注定代表著徐志摩人生的轉折點,她正好出現在他人生中最彷徨的時節,在淒風苦雨的躊躇中,她就是點亮徐志摩人生的燈。
徐志摩在這迷霧重重的海島,遇到了林家父女,他們用開放的心接納了這個落魄的學子。從來沒有人如此和徐志摩談天說地,他們是他的知音,成為了他在這個世上的一種依賴。
雖然徐志摩最初援為知己的是林長民,但林家女孩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總在有意無意間吸引著他的目光。他初時也只是把她當做小妹妹,一個可以讓他疼愛的小女孩。當時,林長民去寫字畫畫的時候,他就跟林徽因講自己在英國讀的那些小說和詩歌。他覺得這些小說和詩歌很美,有一種獨特的自然氣息,瀰漫著清幽的芬芳。他知道林徽因也看了一些英國的小說,便覺得當哥哥的,應該給妹妹傳授更多的西方文學知識。
林徽因驚訝地發現,語言的世界原來還有那么多精彩。她原本只看到了英國文學獨特的細膩,現在又在徐志摩的引領之下,有了更深的感受。她開始驚嘆,不時提出自己的問題,並講述自己的感受。
那些聰慧的言論,讓徐志摩驚喜,就像好老師遇到了好學生時特有的成就感,並充實著徐志摩的內心,讓他更多地在文學上研究、探索。他們就這樣在每一次的談文論道中互相增益著,逐漸有了屬於他倆的純粹的文學海洋,甚至有著旁人聽不明白的密語。在專注、笑聲、低語中,兩人越來越默契。
男人和女人,如果每天都有深入內心的共同話題,彼此的心就會貼得很近。這是愛情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是無數師生戀成功的經驗。
在未突破最後的質變階段,那些澎湃的激情,充沛著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心,每當有了新的感受,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傳遞給對方。雖然幾乎每天都會見面,但遠遠不能解決這種傳遞的迫切感。如果當時有手機,恐怕成天都是短訊息不停,電話不斷了。雖然當時已經有家庭電話了,但他們都在租住房子,根本沒有那樣的條件,於是他們開始寫信。那時的信送得很快,跟現在的快遞差不多,上午的信件,不到中午就能傳遞到。這樣他們能在下午茶前就開始交流了。
寫出來的文字,比口頭的語言有更多的美感,這讓他們的思想能夠發揮得更為深入。他們醉心於這樣的交流,幾乎每天都有通信。
林徽因每天開心地去收信,她之前從來沒有如此恣意地與人交流,這讓她能每天感受到成長的快意,並且能將這些成長說出來,寫出來,變成美。林徽因的心被激越著,她想盡情享受這過去在國內不可能有的言語快感。
這些信件,就是張幼儀發現的怪異。當時他們在信里用的是英文,張幼儀看不懂。女人的心思細膩,所以才有探究所有秘密的偏執,這些信自然讓張幼儀費心。多年後,她說,當時徐志摩和林徽因通信用英文,就是不想讓她知道其中的秘密。不過,這確實是她的一些小心眼了,對於當時在英國文學中鋪張著文學浪漫的徐志摩和林徽因來說,沒什麼比用英文傳達來得更貼切的了。當然這樣的猜疑也不無道理,畢竟有時旁觀者比當事者看得更清楚。
一天,正在寫字的林長民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談笑著走進房間,他的浪漫神經竟突然爆發,對著屋裡的客人打趣地說:“你們看,我家徽因和志摩是不是天生的一對?”客人們嚇了一跳,他們都知道徐志摩已有家室,顯赫的林家怎么可能把女兒配給一個落魄學子當妾。當然,他們並不了解,這不過是被徐志摩激發了浪漫情懷後,林長民一次突發性的浪漫爆發而已,並沒有實意。
可是,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林長民的話,將徐志摩心中積壓的感情瞬間點燃,再看林徽因時,她已經不再是那個讓他心疼的妹妹,也不再是那個讓他驕傲的學生,儼然已經變成了美的化身,只是一個值得用他一生去追求的女子。
但是,徐志摩到底有多愛林徽因,有多了解林徽因,這個很難說。徐志摩一生所求,都是一種終極的美。這種美但凡出現在某個事物上,他便會去追尋。而在此時,林徽因是徐志摩黯淡人生中,最明亮的一抹光。她單純地接受著徐志摩對她的薰陶,並用純淨的目光將那些美反射出來,這也讓她變得更美,美得和他追求的事物如出一轍。但真實的林徽因是怎樣的,她需要什麼,徐志摩並不知道,也沒有興趣去知道。此時,他只是一門心思地要把林徽因當做女神去追求。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林徽因說徐志摩愛的並不是她的原因。徐志摩愛的,是一個想像出來的林徽因。有人說,初戀往往是人們對自己情感的投射,與他人無關。雖然徐志摩已經結婚多年,但此時他才真正開始自己的初戀,並將全部理想和感情都投射到了林徽因的身上。對徐志摩來說,林徽因是心房中永久盛開的玫瑰。
徐志摩的愛,爆發出巨大的能量。他開始在信中為林徽因寫詩,那些曾經在他們之間討論的文句,在徐志摩情愛的熔爐中,幻化成了屬於他自己的詩句。徐志摩開始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愛戀,這也是成就他一生聲名的開端。
接到徐志摩的情書,林徽因大吃一驚。她和往常一樣期待著看信,讀到的竟是一些赤裸裸的愛語,她那明淨的臉龐,瞬間漲得通紅。她的心臟從未有過如此激烈的搏動,仿佛要從胸膛中跳出來。她趕忙放下信,按壓著自己的胸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可每當
她瞥到那信,就忍不住臉紅心跳。
這是林徽因第一次收到情書。此前,她曾幻想,有那么一個男子,在和風吹拂著花香的明麗中,為她遞上一封信箋。她知道,那裡面有他滾燙的心。她構想自己會羞澀地把信接過來,放在胸口,離自己的心臟很近很近。這是每個夢幻少女都有的幻想,可林徽因從沒想過,這個被她看作是叔叔、哥哥、老師的男子,有一天會給她寫這樣一封信,何況他還有妻子。
林徽因心慌得厲害,她不知道應該怎么辦,手足無措地將信放在這裡,又放到那裡,最後乾脆把信扔進了抽屜。她心裡或許就只有一個想法:這信別讓父親知道。
當她稍微靜下來時,不由得回想起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日子。是的,那是很開心的暢快,可那種情感,是對知識的渴求,是對他的崇敬。她搜遍了心底的每個角落,準備去發現一些愛的蹤跡,可是卻一無所獲。換句話說,林徽因知道自己喜歡徐志摩,但這種喜歡,和愛有一定的距離。至少和她想像中的愛還有距離。
可這封信,可能會把她所珍視的快樂,消彌得無影無蹤,她和徐志摩那種良師益友之間的親密,可能很難再保持了。她的心難過得發疼,天知道她有多喜歡這種友誼,更不想把它毀了。
林徽因小心地把抽屜上了鎖,決定不回信,把它當做一件沒有發生的事。
林徽因的迴避,並沒有給徐志摩潑上一盆令他清醒的冷水,反而是一封封更為炙熱的信飛到了林徽因的家中。他完全陶醉在這種追求帶來的感覺中,痛並快樂著,心中焦慮著如何給林徽因最好的。
對林徽因來說,那是一段很難熬的時光。她不願意去傷害一個喜歡的人,但也不能承受他的炙熱。此外,她還時常想到徐志摩從來沒有介紹給自己認識的妻子,時常聯想起母親的痛苦。童年的痛楚,像刀一樣割著林徽因的心,使她不由為張幼儀而傷心。心中的痛楚無法說與他人,她只能默默忍受,小心地迴避徐志摩每一次熱烈的眼神,迴避他敏感的話題。
終於有一天,林徽因聽說了一個震驚的訊息:徐志摩準備離婚了!這對於思想還保守的中國人來說,是多大膽的舉動。對深受母親不幸婚姻感染的林徽因來說,這是一次更大的背叛。她約了徐志摩去散步,想要勸他回心轉意,沒想到卻給了他一次面對面傾述的機會。徐志摩想要給林徽因最完美的感情,他一根筋地認為,既然他的心中沒有張幼儀,就應該給她自由,並以此來成全他和林徽因的幸福。
在感情上失敗的男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想當然的給予。他們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女人需要什麼,就給她們什麼,卻懶得去探究她們的內心深處真正需要什麼。或許徐志摩的傾述,也曾經打動過林徽因的心,但這種感動遠遠沒有她內心恐懼的東西來得有力量。
遠在國內的老師梁啓超,也寫信來勸徐志摩,告訴他美滿的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要以他人的痛苦,來換取自己的快樂。可是,在愛情中執迷不悟的徐志摩,卻寫了一封堅決的回信:“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憑藉著對愛的理想,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揚帆起航了。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他的腳步,林徽因也不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