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小時候,爸爸摸著我的頭說“我的家宜,你一定會是個宜家宜室的好妻子。”
是的,我做到了,一帆風順的我,嫁給了爸爸的學生——事業有成的腦外科醫生肖逸。四年的平淡生活,我開始質疑和肖逸的婚姻。
肖逸說:“家宜,那個人,自始自終都只是你而已。”
上帝給我的窗子,總是一個關,一個開。重要的是,我是要那個關閉的視窗,還是打開的那個。
人生的另一條路上,也有那么一個執著而深情的男人,他叫林放。
肖逸和林放,只要珍惜其中一個,這一生便足夠。
然而,我什麼時候才能真的認清這一點?!
作者簡介
莫衣,典型的天蠍座極端女子,優點缺點都是不中庸、不平衡、不迂迴、不婉轉;
既多愁善感又快意恩仇,在現實與想像中尋求一個支點——寫作;
既理性又感性,一事一物,一草一木,皆有情。
人生目標,擺脫世間紛擾雜務,簡單幹脆地上路。
書評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婉如玉”,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金庸的《書劍恩仇錄》里,金庸大師也借乾隆送陳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別推崇的境界,正是這四句十六字。
“謙謙君子,溫婉如玉”,飛揚跳脫的個性不屬於謙謙君子,因為,玉的光芒是凜於內而非形於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達瀟灑的風度,不露鋒芒,不事張揚,無大悲大喜,無偏執激狂,生命的狀態在這裡呈現出一種成熟的圓潤。“情深不壽,強極則辱”的背後,似乎也透著一種淡淡的無奈。試想,人活一世,誰人不想追求完美?只是完美不可強求,於是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何嘗不是一種迂迴的戰術、以求得宛轉的餘地?誰能說這種淡淡的無奈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看莫衣的《我的完美婚姻》,腦子裡就時時冒出這句話,覺得家宜的追求和無奈都可以用這句話來概括。許是莫衣寫得太細膩了,家宜一路走來的心路里程總是讓人莫名的感動、惆悵。
家宜和肖逸,到底是性格決定了他們無法長久還是孩子讓他們無法長久呢?我總覺得是性格,實在是不贊同肖逸的性格和處事方式,一路看來,發現莫衣在文中處處有精闢的點評,只是看的時候被忽略了,比如評肖逸的那句“一個優雅的男子,注定不是一個果斷的人”,也許他和沫沫之間,就是他的這一性格造成了後來的局面。沫沫對他的感情,使得肖逸覺得他對她有責任,無法放下沫沫,徘徊在兩姐妹之間,如果不是後來家宜知道的話,是不是這樣的三人行還要一直繼續下去呢?後來他和家宜離婚了,我反而大鬆一口氣,家宜總於可以解脫了,還自己一片天了。也許這樣想對肖逸太不厚道了,可是我實在是不喜歡這樣的一個“丈夫”,一個好得太爛的好人,一個以傷害妻子為前提的負責任的丈夫。多情的人其實是最無情的,肖逸當初的做法也許是對沫沫最大的傷害,總是讓她看到希望,而或許這個希望其實是很渺茫的,愛就愛了,不愛就不愛,對不愛的人,應該狠下心來斷了人家的念頭,乾乾脆脆,那其實不是對他人的傷害,是愛護,既不愛又若有若無給人希望,那才是對人最大的傷害。
林放,不得不說莫衣後面對他的描述是越來越豐滿了,喜歡他。尤其是他的果斷自信和決絕,這一些都是肖逸所沒有的,而這些是家宜所需要的。林放在前面一直是一個不被注意的人物,但是一旦注意了,再向前看,就會發現林放其實為家宜做了很多事,如,讓她看清她和肖、沫三個人關係的也是他,家宜獨自上賀錦山時,出現的那個“影子”也是他吧,第一個發現家宜心理有問題並借帶小司看心理醫生之際讓家宜看心理醫生的也是他等等。這種時淡時濃的關心,總是那么的恰當,正是家宜需要的。然而,追求完美的家宜似乎也並沒有把握好林放。
強極則辱,沒有完美的婚姻,只有退一步的海闊天空。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家宜,這個名字總讓我想起《詩經·周南·桃夭》里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夭》明寫女子的容顏,實贊女子品行出眾。自古以來,人們對女子的要求就不只美貌而已,多數時候,人們認同一個女子的品行更勝一些外在的東西。一個好的的女人,要賢良淑德,看起來就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要心無別念,不會在外面招蜂引蝶;她自然還要宜其家室,多子多男;她甚至還要善於處理家族內部的關係,不會挑撥離間多嘴多舌。這樣的女子,比如這篇文里的家宜。
家宜是個完美的女人。放在任何一個男人眼裡,她都毫無缺憾,只因為,她身上的種種稟性,正暗合了男人找完美妻子的理想,她溫柔賢淑,心無別念,與詩經之中那宜家宜室的好女人十分相似。
這樣的女人,若是嫁了林放,必定夫妻和睦,幸福甜蜜。
林放白手經營,換來今日的成就,因為他比常人執著堅持,因為他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他需要的,正是這樣一位宜家宜室的好妻子,為他打點生活,為他安排家室。
但家宜嫁的不是林放,是肖逸。
我便愛肖逸,因為我一向傾心於溫情脈脈的男子。肖逸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從小就缺少關愛,孤獨而寂寞,所以他性格里內斂的一面值得理解。我從來沒有覺得肖逸愛沫沫,他對沫沫,不過是一種責任。他從小不有依賴任何人,要自己支撐自己,所以當沫沫出現時,當沫沫依賴他時,他便覺得:這是個需要照顧的孩子。但對於家宜,他的感情卻完全不同,他對家宜的是依賴,家宜可以將他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家宜給了他足夠的關愛。他所需要的,不是別人對他的依賴,而關愛。所以他選擇了家宜,也愛上了家宜。他對沫沫的放不下,不過是因為他覺得沫沫需要照顧,需要他。我能理解他,但無法原諒他。
沫沫,是我最不喜歡的一個人,她很自私,以為擔著愛的名義,就可以與姐夫做出苟且之事,以為擔著愛的名義,就可以無視身邊人的感覺,以為擔著愛的名義,可以成為她搶奪肖逸的籌碼。可她一直忘了:她愛的那個人不是那個走在大街上只掃一眼便足以讓她甘這如貽地愛戀的男人,不是那個她醉倒在深巷裡將她安全送到家讓她感念的男人,那是她們姐夫,與她骨血相連的姐姐的丈夫。不能以愛的名義,剝奪別人的幸福。
家宜,她沒有事業,所以身邊的親人對她而言就是一切,在她眼裡,沒有什麼比丈夫親人更加重要的。這點是她的優點也是她的缺點,若沒有這優點,她不會有三年的夫妻和睦,不會得到父母長輩的讚許,不會得到弟弟妹妹的尊敬。可若沒有這缺點,她的生活不會因為丈夫的一場外遇就一片混亂,她一方面不希望丈夫離開,另一方面又不願傷害妹妹,這裡頭還有另外一層:這件事若真的捅破了,她的父母又將如何自處?
一場華麗的三角戀情,一段無望的婚姻,換作是我,早早擺脫束縛,但這三人的性格卻決定了這一切不可能妥善地解決。
婚姻應該是怎樣的?
從文的一開頭就被吸引進去了,慢慢地一點一滴地滲透著,一直看著,一直慢慢的如同身受地感覺著。
家宜有著完美的安逸的生活,令人羨慕的老公,但是她們之間依然有問題存在。
我的思緒被文里的每個文字所牽引。
一直在猜測肖逸是否還愛著家宜?肖逸是否僅僅只是習慣了家宜的照顧而已,或許他只是想要有個安定的家。
他們的認識太理所當然,他們之間沒有熱烈的令人回憶深刻的愛情,所以他跟夏沫的糾纏是否也變的正常?
隨著情節慢慢展開,我又開始同情起夏沫來,對,她在這個故事裡只不過是個小三的角色而已,即使在生活里也是人人喊打的角色,她沒資格去要求一份愛情,尤其是去人家那裡偷。
可是她依然愛的深刻,依然愛的無悔,愛著不能愛的人是痛苦的,所以她拿自虐的方式對待自己,所以她找不著自己人生的方向,所以她永遠活在姐姐的陰影里,或許她也想解脫,但是命運就是如此的將他們糾纏在了一起。
她質問家宜:
“他在你身上痛快的流過汗嗎。。。。
他會如同沒有明天般的窒息的抱過你,不讓你喘氣嗎?!”
這種話很致命,這種感情帶著完全的毀滅性,殺傷力極強。
再因為不被世俗所接受,哎,飛蛾撲火,自取滅亡。再想想如果她說的是真的,那顯然肖逸是愛她的,要不為何只有在跟她在一起時才有激情呢,要不為何連續三年都跟她過最後一天呢?
家宜,確實沒什麼不好,有著完美主義的特質,愛家,愛親人,愛丈夫。
不是同情她,是如果自己也站在她這樣的角度去想,如果自己的丈夫也如此愛自己的妹妹,我會不會瘋掉?
答案是的,我也許會很激烈,拿把刀直接放到他們面前,讓他們直接了斷。
然後理智後又想,這樣就能解決問題嗎?
家宜從發現問題後竟然拖了半年之久,實在是能忍耐,而肖逸呢?為什麼也不去解釋?
愛還是不愛,分還是不分?
他們三人之間就那么拖著,心累著,身疲倦著,互相折磨著。
一直那么逃避的不去面對問題所在,然後我又想,家宜是否有真的那么愛肖逸?
如果愛,就放了他,給他一條生路。
如果不愛,更要放了他,給自己解脫。
更或許就如她自己所說:
“愛,也許只是一種習慣
味道與習慣也一樣,你聞慣了,便不想再換了。
連無意識里,也緊記著那個你愛的人的氣息,怎么也忘不掉。”
是因為習慣而捨不得放手嗎?
是因為習慣離不開那片溫暖嗎?
如果僅僅是為了顧全大局,愛就會變的蒼白無力,如何能忍受那半年的時間,自己一個人獨自寂寞心傷,而他卻照顧自己的妹妹--------婚姻愛情里的入侵者!
終於折磨的差不多了,以為有新情況出現了,我才發現從文的一開始我們讀者就落入了大大的圈套。
原來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煙霧彈而已。
肖逸說:
“家宜,別這樣抱我,讓我感覺,你下一刻便想抽身毫不猶豫的離去
“家宜,我的錯,是不該先遇到沫沫,而沫沫剛好愛上了我。”
但我知道大概怎么回事情的時候再回頭看到這些話,忽然悲從心中慢慢地散開,為什麼呀,有些話呀,不好好地說出來呢?
肖逸呀,不是承受現在小小的疼痛能成全別人。你的愛人會痛苦,你自己也會痛苦。
你到底是否愛過夏沫?不愛,為何連續三年去陪她過最後一天(其他時間不知道,因為作者沒寫),如果愛,你現在如此深情,如此為家宜考慮又是為了哪般?僅僅是因為太了解她,而顧全她那個家嗎?
他們之間太成熟,太理智,太內斂,看的讀者抓狂!
文寫的很深刻,尤其心理描寫的很透徹,讓人看的很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