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憶:百年中國風雲實錄

我的回憶:百年中國風雲實錄

從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八年,我所屬的這個連換了三個連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部隊第四戰區司令長官。 1949年辭去國民黨政府委任的職務,長期居住香港,1980年病逝。

圖書基本信息

作 者:程思遠 著


出 版 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9-1
版 次:1頁 數:255字 數:190000
印刷時間:2011-9-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31724094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對於顯赫有名的人物,只有知道了大量的詳盡細節之後,才能判斷他究竟是不是的確像他表面上看來那么偉岸。 由程思遠編著的《我的回憶——百年中國風雲實錄》帶你親歷歷史,講述歷史,深度了解真實的百年中國。
內容簡介 本書既有程老對歷史事件的回憶,也有對曾提到過的歷史事件的補充;既有與政界人士的密切交往,更有對妻子、女兒不幸去世的懷念與悲傷,情真意切,令人感嘆萬分。書中還記錄了程老歸國後參觀、遊覽的點點滴滴。
作者簡介 程思遠(1908-2005),廣西賓陽人,政治活動家。羅馬大學研究生畢業,政治學博士國。曾擔任國民黨中常委。青年時代投筆從戎,逐步成為桂系的核心人物。他先後擔任李宗仁、白崇禧的秘書,捭闔縱橫於蔣介石、李宗仁之間,參與籌劃了反蔣、助李宗人競選“副總統”、逼蔣下野、與共產黨和談等重大歷史事件。在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的10年間,受李宗仁委派先後五次到北京,晉謁周恩來總理。後兩赴歐洲牽線搭橋,為李宗仁回歸大陸作了充分的準備。最後又與李宗仁一起,從海外歸來。改革開放以後,程老先生擔當多個重要職務,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中國辛亥革命研究委員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國際科學和平促進會會長、中華海外聯宜會第一屆理事會名譽會長、台灣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目錄

無法忘卻的記憶青春在風雲際會中我與周公二三事我在香港從事第三勢力活動的前前後後憶石泓悼女兒林黛重遊廣西睹巨變人物春秋李宗仁篇李宗仁與報紙台兒莊大捷回憶爭取李宗仁回國我為李宗仁歸來五上北京兩廣之行(一)兩廣之行(二)郭德潔女士助李宗仁歸來始末郭德潔女士之死白崇禧篇白崇禧與蔣介石白崇禧在武漢往事鉤沉蔣介石發表求和聲明的經過王公度之死——廣西“第二次清黨”內幕桂系與桂林文化城附錄附錄一 在李宗仁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座談會上的講話附錄二 在台兒莊大戰五十五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台兒莊大戰紀念館落成典禮開幕式上的講話附錄三 《我與李宗仁》序附錄四 《武昌首義總指揮吳兆麟上將紀念集》序附錄五 《曹聚仁先生紀念集》附錄六 《八桂俊傑叢書》序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青春在風雲際會中 我出身貧寒,沒有受過完整的教育,二十三歲時,就到李宗仁幕下,擔任秘書工作,並參與政治機密,我之所以有此機遇,固由於當時風雲際會,也因為我從小飽經風霜的艱苦生活鍛鍊,屢遭挫折、久歷坎坷、矢志不渝的精神,養成了履險如夷、堅忍不拔的性格。我能有今日,是經過了勤奮學習和長期艱苦奮鬥的歷程。 家境貧寒半耕半讀 一九○八年八月二十二日,我出生於廣西賓陽縣大橋程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程式德是殘疾人,不良於行,不能幹農活,改業木工為鄉人修理家具、乾零活謀生;母親曾氏是個文盲,生育子女五人。我是長子,另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姐一個妹。雖營養不良、體弱多病,但由於家中缺少勞動力,從七歲起,我便挑起家庭重擔,半耕半讀,農忙時掌犁耙,耕耘家裡畝多水旱田,農閒時則到鄰村深井巷念私塾,從《三字經》到《孟子》等,順道還叫賣點小商品。後來到賓陽縣城讀高等國小。一九二一年因粵軍入桂討伐陸榮廷而輟學。一年後入黃村師範讀了兩年,便在本村馬潭國小教了兩年書。正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 一技之長寫得好字 我並無他長,只是寫得一筆好字。從十歲起,便替兩岸、太山兩村鄉親寫春聯,包辦村里一切紅白喜事,因此頗受鄉里所重視,稱為可以培植之人才。 我有一個嗜好,便是喜愛看書,嗜書如命,我曾從深井村的表哥龍奇秀那裡借來了《幼學瓊林》、隋唐小說,孜孜不倦地閱讀,愛不釋手,如獲至寶。為了適應鄉親所需,開始學習套用文,如訃告、祭文、喜聯之類,怎樣擇詞選句,平時總留心琢磨思考,默記一些成語,以期在下筆時寫得更快更好。 考得司書從軍北伐 一九二六年九月,賓陽縣城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補充第二團出了告示,要招考四名司書,我便去報名應試。揭榜時,被取為第一名,我被分派到第一營第四連工作。不久,即從廣西出發,前往湘鄂,實際上,那時李宗仁所率的第七軍主力,已經打到武昌城下了。我那時年僅十八歲,走出農村,初見世面。從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八年,我所屬的這個連換了三個連長。我的職務從文書上士升司務長。這個差事很辛苦,在大江南北作戰時,一面要為連隊找宿營地,一面要為連隊採購給養,此外,還要為上級寫報告和抄錄上級發下來的通報和命令,一身數職。在一九二七年“龍潭戰役”中,我瘦得幾乎蠻了形。 一年三升嘆為奇遇 一九二九年秋到一九三○年,在這一年中,我變換了三次工作,每變換一次,都晉升一級,最後調到李宗仁那裡工作,推其緣故,僅長於寫八行書而已(在舊中國,給人寫應酬信,號稱“八行”)。 一九二九年夏,李宗仁從高峰跌到低谷,他從“蔣桂戰爭”中失敗,逃到越南,蔣介石叫李明瑞(1896—1931,廣西北流人,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旅長、師長。1929年任國民黨政府廣西綏靖司令。1930年參加領導龍州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第八軍總指揮,河西部隊總指揮,紅七軍軍長。1931年4月率紅七軍進入中央根據地,參加了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鬥。1931年10月,在江西於都被“左”傾冒險主義者錯殺。)回廣西收拾桂局,我所屬的團隊也隨李明瑞回到南寧。 有一天,我從報上看到李明瑞新任的廣西編遣分區特派員辦事處,招考書記,我又報名考上了,於是跟李明瑞辦事,但我並見不到李,只同我的軍事處長鍾毅打交道。是年十月末,李明瑞又反蔣,只兩星期就失敗了。後來李退到百色,在中共中央代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參加了百色起義,走上了一條革命的道路。 於是我便失業了。幸而得了一位同事的介紹去桂平制彈廠當秘書,廠長賴瑞麟公私函件,悉以委之。時因李明瑞離開南寧,廣西將領一致歡迎李宗仁從海外回桂復職,李白任護黨救國軍第八路總司令,黃紹竑(1895—1966 ,廣西容縣人,字季寬。新桂系早期重要首領之一。曾任討陸(榮廷)軍總指揮、廣西省政府主席兼任桂軍軍長、國民黨政府內務部部長、浙江省和湖南省政府主席。抗日戰爭初期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1947年任監察院副院長。1949年為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成員。建國後,任政務院政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務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為副總司令,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一切從頭做起。總部軍械處初建,處長陳桂拿一份報告給李宗仁批閱,時適白崇禧在旁邊,看了這份報告,不禁皺起眉頭,摸著他的光頭對陳桂說:怎么不設法調一個文理精通的人到你們軍械處來處理文書工作?陳一氣之下,就立刻把我從桂平制彈廠調到軍械處當處員,不久當科長。因陳看到我替賴瑞麟寫給他的信件,十分欣賞,從此,我進入了李宗仁的總司令部。這是我走向權力邊緣的第一步。 入小組織參與機密 一九三一年夏,在久經醞釀之後,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相約一致反蔣,掀起了蔣、馮、閻的中原大戰,規模之大,範圍之廣,煎所僅見。 中原大戰爆發前夕,李宗仁同馮、閻約定,廣西傾巢出兵湘鄂,與馮、閻會師武漢,六月八日白崇禧便占領了岳陽,張發奎(1895~1980,廣東省始興縣人。1923年任粵軍獨立團長時,曾參加平定陳炯明叛亂。北伐戰爭時期,先後任師長、軍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部隊第四戰區司令長官。1949年辭去國民黨政府委任的職務,長期居住香港,1980年病逝。)也進抵平江,預計進軍武漢,在指顧間,不料黃紹竑貽誤戎機,所率後隊未能依期趕上,而為粵軍所乘,搶先攻下了衡陽。致廣西部隊被切為兩截。後來李宗仁回師挽救戰局,在洪橋為粵軍戰敗,桂、張軍損失慘重。戰後追究責任,黃紹竑引咎辭職,黃並電蔣介石要求“和平息爭”,隨後赴南京接受蔣介石安排工作。3-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