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魯迅茅盾辯護

但魯迅是人,不是神,是人,也會有說錯話的時候,因之,十分自然的,“整理稿”也存在著一些瑕疵。 於是,他們在讓世界知道魯迅和了解中國的同時,由衷的發出了“魯迅是教我懂得中國的一把鑰匙”的深切感言……為胡風、丁玲等辯護幾句為名人作傳,應當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本文以包括魯迅夫人許廣平1941年冬親述在內的大量鮮活史料加以論證,有力地駁斥了所謂沈醉“良心發現”不殺魯迅這一可笑至極的無恥謊言。

圖書信息

書 名: 我為魯迅茅盾辯
作 者:秋石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11月
ISBN: 9787807415152
開本: 16開
定價: 34.00 元

內容簡介

蔣介石為什麼會說出“我素來很敬仰”魯迅的話?他又為什麼要安排既為自己親;信又為魯迅門生的李秉中作說客?一再勸說魯迅(並提供經費)去日本療養……

作者簡介

秋石,原名賀金祥,浙江紹興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專畢業後當過工人、知青、新聞工作者,業餘從事左翼文學研究三十年。堅持獨立撰稿,旗幟鮮明,敢於向任何形式的“左”和偽造、否定、歪曲歷史的“右”叫板;直面人生,針砭時弊,以史料為準繩,奉行一針見血式批評。
著有文學評論集《聚訟紛紜說蕭軍》、人物傳記《蕭紅與蕭軍》、長篇評傳《兩個倔強的靈魂》;合著合注巴金與黃源通信錄《我們都是魯迅的學生》等。
在《求是》雜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解放日報》、《新華文摘》、《新文學史料》、《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魯迅研究年鑑》等媒體發表了大量左翼作家、左翼文學研究和魯迅研究,延安文藝研究及批評。代表作連續多年被收入數十家出版社的年度版本和綜合版本,還在多個國家及地區獲譯介評述。

圖書目錄

代序:魯迅傳人賈植芳
魯迅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結晶
此文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特約稿
本文理論聯繫實際,採用眾多共和國創建者、革命英烈、抗日愛國將領、社會賢達、魯迅學生,一度與之對立的論敵和國民黨高層人士等各界各色知名人士發自內心對魯迅的哀悼、中肯評價,全面地、生動形象地闡述了民族魂的深刻內涵。
於包容中見偉大
魯迅何以謂之偉大?何以成為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心目中的民族魂?
本文作者趕在死神降臨之前,於2004年2月13日在寶島台灣拜訪了當年一度成為魯迅論敵、後又受到魯迅鼎力保護的94歲老人胡秋原先生一個月後,老人於臨終前的病榻上輾轉向本文作者道出了埋藏在心底深處達七十二年之久的“我永遠忘不了魯迅”的最強音。
伊羅生與魯迅、茅盾
《隨筆》雜誌發表了徐賁先生題為《紅潮往事》的萬言文,寫的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政壇、文壇發生的一些典故。作為土生土長且在自已故土上完大學的華夏子孫,是否因為現在執教於美國大學,就可以洋腔洋味十足地閉塞雙眼,僅僅憑藉已故洋人數十年前的一孔之見,不經任何調查考證,想當然地對自己祖國享譽世界的文學大師說三道四,妄加發揮評述?
針對徐賁這種缺乏必要的治學態度及其“成果”,本文作者運用事實材料反覆印證,逐一批駁徐賁錯訛百出的這篇“學術隨筆”。本文提供的一些史料,不少為首次例證:如著名國際友人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留存的有關她當年的親密同事伊羅生是否系“托派”的答案;建國初茅盾屢屢請辭毛澤東提名他擔任共和國首任文化部長的內情;以及誰是1962年大連會議“中間人物論”的最早提出者……
魯迅是與人公開談論過冰心的
“糖水裡泡大的冰心,難以寫出深刻的文字”嗎?
冰心“偏離了‘五四’進取精神”“存留著相當的‘舊傳統”’嗎?
“魯迅從未公開談論過冰心”嗎?“魯迅對冰心不夠友善”存“有隔膜”嗎?
針對專門研究“五四”時期作家的陳學勇提出的上述一系列觀點,本文作者進行了大量而又深入細緻的調查考證,並向南北十餘位熟諳那段歷史的專家、學者請教及反覆印證。可喜的是,作者最終從大量史料特別是當事人留存的資料中尋覓到了當年魯迅、茅盾對冰心的真實友善態度和準確評價,從而,於根本上還了二十世紀中國最優秀女性作家和兒童文學大師冰心的清白。
關於《魯迅與斯諾談話整理稿》及其他
這份“整理稿”是由著名國際友人、享譽世界的新聞雙傑和文壇雙璧、《西行漫記》一書作者埃德加·斯諾和《續西行漫記》一書作者海倫·福斯特·斯諾夫婦聯袂完成的,從而為我們留下了一份極為珍貴的文學文化遺產。
這份“整理稿”的真實性是不容置疑的,其內涵也十分豐富。但魯迅是人,不是神,是人,也會有說錯話的時候,因之,十分自然的,“整理稿”也存在著一些瑕疵。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的第一個魯迅紀念日,魯迅生前親密戰友、著名文學大師茅盾在《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魯迅研究中也有“兩個凡是”的問題,即“凡是魯迅罵過的人就一定糟糕,凡是魯迅賞識的人就好到底茅盾先生的話,為我們如何解讀這份“整理稿”指明了方向。
“魯迅是教我懂得中國的一把鑰匙
上一世紀二三十年代,富有冒險精神的兩位美國青年,遠涉重洋先後來到中國,是什麼力量最終使他們改變了“來中國看一眼就走”的初衷?
來中國後不久,獨具慧眼的他們,有幸結識了宋慶齡與魯迅。於是,一個新的生命軌跡,一條追求理想信念的坎坷之路,便在他們腳下衍生了。而一部《西行漫記》和一部《續西行漫記》,外加一部《活的中國》,則翔實地見證了這對美國青年男女的在華探“寶”史;一篇以魯迅訪談內容為主的珍貴史料《魯迅同斯諾談話整理稿》,見證了一代偉人魯迅與中國新文學運動的深刻內涵及其發展過程。於是,他們在讓世界知道魯迅和了解中國的同時,由衷的發出了“魯迅是教我懂得中國的一把鑰匙”的深切感言……
為胡風、丁玲等辯護幾句
為名人作傳,應當遵循什麼樣的原則?
人們尤其需要認真待之的,是那些由名人至愛親朋執筆撰寫而成的傳記。一類是嚴格遵循歷史原貌,實事求是地進行評說。而另一類則不敢苟同了:有的恣意將自己心儀的名人拔高,有的則在主角或他人的隱私上下工夫,乃至炮製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緋聞來吸引讀者的眼球。更甚的,為掩飾家族名人長期揮之不去且屢遭公眾非議的嚴重過錯,竟然將謊言引向社會名流乃至一代偉人的身上,拋出歷史上根本不存在但又頗能誘發人們義憤填膺的類新聞“史實”來有關端木與蕭紅的傳記文本,就是這其中的“範本。
本文作者經考證、比對大量史料,特別是頗具權威的《周恩來年譜》,魯迅摯友曹靖華先生的親述回憶,吳奚如、胡風等相關當事人歷史現場的來往信件,王洛賓、丁玲、聶紺弩等文壇名人留存的文字資料,以及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作者自結識魯迅學生蕭軍與多位左翼作家、歷史見證人始,及至投入二蕭研究、左翼文學研究和魯迅研究所積累的大量資料,逐一批駁了該傳記中歪曲、偽造歷史真實的低劣行徑,還了胡風、丁玲等人的清白和事物本來面目。
從沈醉“良心發現”不殺魯迅說起
歷史上,蔣介石下達過殺害魯迅的指令嗎?如果蔣介石沒有下過類似的指令,那么,又何來沈醉最終“良心發現”終止殺害魯迅的說法?
沈醉為什麼要拋出這個彌天大謊?他的目的安在?
1979年7月20日,國家出版局為什麼會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停售銷毀沈醉的回憶錄《我所知道的戴笠》?
蔣介石為什麼會說出“我素來很敬仰”魯迅的話?他又為什麼要安排既為自己親信又為魯迅門生的李秉中作說客,一再勸說魯迅(並提供經費)去日本療養?在魯迅逝世十年後,正在緊張還都南京的蔣介石,為什麼要在百忙中指派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鄭彥芬專程飛往北平,給陷於極度貧困中的魯迅原配夫人朱安送去10萬元法幣?
本文以包括魯迅夫人許廣平1941年冬親述在內的大量鮮活史料加以論證,有力地駁斥了所謂沈醉“良心發現”不殺魯迅這一可笑至極的無恥謊言。
馮雪峰是這樣逃脫國民黨囚牢的
1927年加入共產黨,白區文化戰線負責人和“左聯”發起者,參加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著名湖畔詩人,陝北中共中央派往上海國統區的首位特派員馮雪峰,當年是如何逃離國民黨囚牢的?有關此事,直到新世紀來臨,仍有一些迷霧沒有解開。
國民黨蔣介石發動背信棄義的“皖南事變”一個月後的1941年2月26日,正在家鄉浙江義烏鄉下撰寫紅軍長征小說的馮雪峰,突遭長途奔襲而來的國民黨便衣憲兵逮捕,後又被押往上饒集中營。直到其被捕半年後的1941年8月12日,在延安的毛澤東方才在作家蕭軍、艾青等人強烈要求下,安排陳雲、凱豐向重慶發報,指示南方局周恩來等人展開營救。
相距六十年後的2002年陽春,經過長達兩年多鍥而不捨的尋蹤考查,於京城南沙溝,本文作者終於尋覓到了歷史見證人——1941年8月12日在毛澤東窯洞作客的女作家。從其口中,了解到了當年發生在毛澤東宴席桌上這一鮮為人知的一幕。這位幾十年來著述甚豐的延安老戰士,曾將當年毛澤東接受蕭軍、艾青等人要求,下令實施營救馮雪峰的全過程,寫進了她的題為《延安作家生活紀實?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前奏曲》一文中。而且,在其回憶錄的形成過程中,她還向當時健在、同在毛澤東處作客的蕭軍、舒群、羅烽、白朗等著名作家作了印證,並獲他們一致認同。相隔整整一個甲子,這位年逾八旬的女作家,記憶猶新地向筆者提供了當年毛澤東宴請他們的菜譜及有關細節。
毛澤東下達營救指令後,在重慶的周恩來、董必武又是通過什麼途徑展開營救的?
作為馮雪峰十年前上海文藝自由論辯中的頭號“論敵”,時任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的胡秋原給三戰區司令長官拍發的營救電報,起到了作用嗎?
2004年2月13日晚21時許,於台灣台北縣新店中央新村寓所,行將離別人世的94歲高齡老人胡秋原與92歲高齡的夫人胡敬幼如,在當年參與營救馮雪峰的問題上,又是如何回答本文作者的?
那么,究竟是誰,最終將馮雪峰營救出國民黨囚牢的?
關於蕭軍與蕭紅的真實史料
文學不是荒謬
《晚年沙汀》告訴了我們些什麼?
延安文藝座談會第一個發言的是蕭軍
蕭軍與王實味事件
雪壓青松憶沫南
對“國防文學”口號若干問題的再探
讓歷史回真實:還文學自由人本來面目
後記:求是正未有窮斯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