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范雨素

我是范雨素

《我是范雨素》是在北京做育兒嫂的范雨素所著的作品。她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范雨素裝訂得極為拙劣。范雨素成功地將讀者帶入到她命運的這本書中,擊中中國社會的痛點,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倔強而柔韌的生命對底層“苟且”的記錄。現實很沉重,她卻以輕鬆卻不造作、幽默卻很深刻、溫和而有立場的方式寫出來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范雨素范雨素
范雨素用樸實的文字記錄了自己一家三代人坎坷的生活經歷,但又深深透露出堅強、自愛、奮鬥等難能可貴的個人品格。

創作背景

范雨素在遍讀20世紀80年代在她在村子裡能找到的小說和文學雜誌後,她“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20歲的范雨素一路北上,來到距家鄉千里之外的北京。在飯館做服務員,但她形容自己“很笨”,會摔一跤把盤子打碎。結婚五六年經受了男人的酗酒和家暴,她離開了丈夫,帶著兩個女兒自己打工過活。
范雨素現在住在東五環外的皮村,那裡有眾多小型加工廠和打工者租住的平房。初到皮村,范雨素陸陸續續搬了好幾個地兒,最後以300元每月的價格租了一戶四合院裡的8平方米單間。這間朝南的房間有一塊大玻璃,陽光可以灑進屋子,“特別幸福,有安全感。”
她和幾十位有文學興趣的打工者組成了文學小組,在老師指導下開始寫作。“活著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范雨素說。
皮村“工友之家”文學小組開課,范雨素聽了一年。起初,因為小女兒要看管,她在和皮村相鄰的尹各莊村找了份在打工子弟學校教書的工作。打工子弟學校工資低,一個月只給1600元。小女兒可以獨立上學、回家之後,她就去做育兒嫂,一個月給6000多元,每個星期回來看一次小女兒。
在離鄉多年的打工生活里,范雨素和誰交往都是點頭之交,有時甚至害怕見生人。後來,她翻了很多心理學書籍給自己治“社交恐懼症”。她擔心,一旦惡化,自己就成“抑鬱症”了。范雨素說,一路走來吃了很多苦,她的心好像變得很柔軟。寫小說就是自己的精神寄託,她沒有想過很多複雜的事情,比方說買房子,也從來沒有想過養老。
范雨素所在的北京皮村,有許多和她一樣的打工者,雖然承受著生活的困難和艱辛,卻依然沒有失去夢想和尊嚴,用寫作發現生存的意義。世紀之交開始大量出現的打工文學,正是范雨素走向聚光燈的時代背景。
上億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打工,這種流動遷徙的生活本身,便使范雨素不再局限於家鄉一村一地的封閉環境中,便使范雨素能夠在一個大的坐標繫上看清自己的生活境遇,發出植根於自己生活及心靈深處疼痛的呼喊,為當代文學寫作注入真人生、真靈魂、真疼痛、真希望。
底層、打工、草根,這些標籤製造了范雨素,成就了范雨素。

作品鑑賞

范雨素作品中的文字,不刺眼、不悲情、很平淡,卻也曲折、有力量。范雨素與一般寫作者有著不同的抒寫模式。她有一種自覺的書寫意識,具有頑強的生命活力。寫作對她來說,是純然的精神需要,不是謀生的手段;她也不大關心那些抽象玄遠的宏大命題,文辭也不那么雅馴,卻有一種泯然眾人又不無特殊的視角;加上人生閱歷,便呈現出一種貫通寫作與人生的俗世之美。
正是范雨素在社會底層的生命掙扎,正是范雨素在打工生活中淤積的苦悶和傷痛,才使其文字呈現出命運同路人的共在之感,這種基於經驗厚度的寫作,用文藝的方式應對著艱難苦痛的生存。
文章的開頭,作者以老到的筆法寫道:“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
農村底層的生活,練就了她不甘平庸的性格,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乖乖女,她倔強地主宰者自己的生活。儘管被小哥哥嫌棄,被丈夫家暴,但她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她有著強烈的生活意志,她有一般底層勞動者不具有的高貴的靈魂,這是書本賜予她的力量。
現實中,我們看到過太多弱者相欺的事件,面對強者的無奈,很多人會把屠刀揮向比自己更弱的人。用范雨素的話說,是不是人欺負比自己弱的人就能取得生理上的快感?或者是基因複製?抑或這就是人的劣根性,但我們在生活中是否能夠做到對弱者最起碼的尊重,有些人身殘志堅,而有些人身堅志殘,一副臭皮囊包裹的身軀,頗有人樣,實則草莽。
一個本身的苦命人,卻仍秉持一顆仁愛之心待人,在這個功利的社會,實屬難得。我不禁為她那句話肅然起敬:從那時起,我有了一個念頭,我碰到每一個和我一樣的弱者,就向他們傳遞愛和尊嚴。
這是一個尊嚴不知為何物的時代,但總有人昂起他們倔強的頭顱,對一切不公道說不,向一切踐踏底層人尊嚴的行為說不。很多人生活在富麗堂皇、燈火璀璨的繁華都市,用金錢裝扮的生活抑或用權力支撐的人生看起來堅不可摧,其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用外力鑄造的生活終將會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一個精神侏儒的人生活注定不會有太多快樂,但她覺得活著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我們有多少人每天過著酒足飯飽卻又渾渾噩噩的生活。我們總在埋怨生活的不公,但不公平是相對的,我們無法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環境,為何不加把勁使自己過得更充實,用精神生活的滿足填補這種差異呢?
有人說,她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打工者,也不是一般的打工文學愛好者,她有相當厚的文學積累。但是我們知道,在她沒火之前,她從未想過通過寫作獲取生活來源,仍然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獲取報酬,仍然倔強地用自己的筆觸寫下這個家族的悲劇和不幸。她沒有為這種不幸哀嚎,她冷靜得像個局外人,她剖析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狀態,不矯情,展現給讀者一個自由高貴的戰士。
作品影響編輯
2017年4月24日,湖北襄陽的北京家政女工范雨素,她在微信公眾號“正午故事”發表了一篇“自傳體文章”:《我是范雨素》後,在網路上遭遇熱捧。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該文章就引來了10萬+的點擊,並在微信朋友圈裡廣泛流傳。

作者簡介

范雨素,湖北襄陽市襄州區打伙村人,2017年44歲,國中畢業,在北京做育兒嫂。范雨素是一個對名利看得很淡,有判斷力又理性的人,能經受任何的風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