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母親的疼痛

我和我母親的疼痛

再偉大的人,在父親、母親、女兒、兒子這些身份前,都只是普通平凡的個體,都會有結結實實的,相伴一生的愛與痛。

內容簡介

十四歲就失去父親,一心想要獨立生活的女兒,放下自己的事業與理想,告別愛人,從北京回到家鄉小城,陪伴身患絕症的母親,並記錄下她生命中最後的半年。本書不僅僅是病中生活實錄,更是通過親人病危這個特殊時期,深刻反思了中國父母和兒女之間的愛與矛盾,控制與掙脫,以及家鄉與他鄉這個永恆的話題,足以引起兩代中國人的共鳴與反思。書里有兩代人的愛與痛,兩代人的堅守與逃離,兩代人的反抗和叛逆,更有一輩子的守候與不離不棄。

書里沒有我們熟悉的那種文學作品裡的母親形象——那個忍辱負重,只是付出,不求回報,光輝無私的母親的形象,而是一個善良正直,但聰明自私、控制欲強、有血有肉的母親,以為只有自己給對方的才是愛與關懷,以為只有自己才最寬容,卻永遠不知道,其實自己才給了對方最大的束縛與傷害。外表再堅強獨立的母親,內心也是弱小的,是需要被關愛的,因此才會向子女索取更多情感上的依賴。

和母親一樣,女兒也從來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女兒從小就生活在母親的光環和陰影之下,雖然愛母親,但骨子裡卻想擺脫母親的控制,因此毅然離去,到更廣闊的世界裡闖蕩,希望能向母親證明,沒有她的庇護,自己也能很好地生活,能驕傲地生活。在母親的最後半年裡,女兒心力交瘁,但她一邊苦惱,一邊仍在盡孝,最終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陪伴在母親身邊,直到最後一天。

再偉大的人,在父親、母親、女兒、兒子這些身份前,都只是普通平凡的個體,都會有結結實實的,相伴一生的愛與痛。

作者簡介

趙敔,祖籍四川,生長於雲南,一個有四分之一羌族血統的漢人。生性貪玩,以遊走異鄉為人生目標,用識得的幾個漢字寫些旅途見聞,因此誤入圖書編輯行列,也參與過一些旅遊指南圖書的編寫與出版。年過四十,再遭人生大變故,提筆記錄日常過往,以抒發個人情感,紓解內心壓力。從此改弦易幟,加入朝不保夕的自由職業隊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