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概況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以下簡稱國藥成都所)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是中國重要的生物製品研究、生產基地之一,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自1958年建所以來,作為我國西南六省、市、自治區計畫免疫協作中心, 國藥成都所長期致力於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細胞工程學和基因工程學的研究,生產與經營各類預防製品、血液製品、診斷製品、基因工程產品等生物製品,為中國的計畫免疫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近年來,憑藉團結忠誠、勇於進取的管理與行銷團隊,卓越的科研開發和技術保障能力,嚴格精密的生產與質量意識,國藥成都所保持了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國藥成都所資產總額逾10億元,不含稅主營業務收入近4億元,利潤總額約0.7億元。
國藥成都所連續多年入選四川醫藥製造工業企業最大規模30強、四川醫藥製造工業企業最佳效益10強;2007年,入選四川省“四大優勢產業龍頭重點企業”;2009年入選成都市大企業大集團培育企業,榮獲“四川省創新型試點企業”稱號。
2007年,國藥成都所明確提出了“通過五至十年的時間,成為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力的生物製品企業”這一中期目標,並加快推進國際化經營、科技創新進程以實現戰略支撐。
國藥成都所與美國、英國、南非、斯洛維尼亞、印度、韓國等多個國家持續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與商業合作。國藥成都所出品的傑益維(乙腦減毒活疫苗),已經使超過3億中國兒童免受乙型腦炎的侵襲,引起全球疫苗領域的高度關注。許多國家表示希望國藥成都所成為其疫苗產品供應商。2006年,該產品實現對印度大批量出口。同年7月,國藥成都所與由蓋茨基金會贊助的美國帕斯適宜衛生科技組織(PATH)簽署乙腦減毒活疫苗項目合作協定。鑒於良好的出口前景,合作項目被國家發改委確認為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預計2011年,國藥成都所將成為中國第一家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國際疫苗供應商。
科研成果
國藥成都所穩步推進科研創新戰略,碩果纍纍。企業高度重視科研投入, 到2009年,技術投入比率已達15.63%。承擔國家“863”課題3個,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3項,在研課題25項,截至目前共持有6項授權專利。2007年,國藥成都所“多糖蛋白結合疫苗”列入四川省科技重點項目計畫的創新技術平台;9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先後列入“863”國家級科研項目和成都市“重點科技計畫”,研究工作進展順利,已與PATH再度攜手合作,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國藥成都所還申報了國家疫苗支撐計畫、國家重大傳染病專項、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等重大專項,承擔或參與項目共中標9項。
2006年10月,國藥成都所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內唯一、世界第三個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惠益康)正式獲準上市,填補了國內空白。其產業化工程項目被評為國家發改委生物技術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2009年已通過驗收。
科研力量
國藥成都所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由一批學術造詣深厚的老專家、學者和年富力強、掌握現代技術的青年科技人員構築起了寶貴的人才集群,是四川省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主要承載企業,首批被四川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小組重新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藥成都所還是四川省生物技術行業協會主要發起單位、四川省微生物學會/ 西南計畫免疫協作委員會的掛靠單位,四川省政府首批啟動的重大生物技術項目牽頭單位,四川省博士後流動站。
作為運行已近10年的省企業技術中心,國藥成都所擁有國家級專業實驗室3個,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25人(含離退休專家),現有900餘名員工中,科技人員近百名,中高級技術人員200餘人,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達27人。
質量觀念
國藥成都所視質量為企業生命,嚴格按照WHO預認證標準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質檢機構和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產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技術認證、科技進步與質量管理獎項。大量安全和有效的臨床實踐,充分展示了蓉生製品的完美質量。
國藥成都所建立了完善的企業標準體系,執行健全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質量保證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資金調度、行銷決策、生產和質保均有章可循、科學決策。各項管理制度的實施,對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和技術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團結忠誠、勇於進取的團隊,卓越的科研開發和技術保障能力,嚴格精密的質量意識,造就了國藥成都所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人類的健康,我們的事業。立足中國西部熱土,國藥成都所秉承傳統,致力革新,在實現企業宏偉目標的道路上開拓奮進。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和民眾將有可能享受到由蓉生產品和服務帶來的優質健康保障。
企業榮譽
榮 譽 稱 號 | 獲 獎 時 間 | 頒 獎 單 位 |
四川醫藥製造工業企業最大規模30強 證書 | 2006 | 四川省經委等 |
四川醫藥製造工業企業最佳效益10強 證書 | 2006 | 四川省經委等 |
四川工業企業最佳效益200強證書 | 2006 | 四川省經委等 |
守契約重信用企業 | 2006 | 四川省工商局直屬分局 |
科技進步一等獎(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 2006 |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 |
科技進步二等獎(SPF金黃倉鼠種群建立及規模化生產) | 2006 |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 |
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 2005 | 國家知識產權局 |
2004年度納稅大戶 | 2005 | 成都市錦江區政府 |
成都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先進集體 | 2005 | 成都市委等 |
2004年度省屬守契約重信用企業 | 2005 | 四川省工商局直屬分局 |
2003年度環境現場管理先進單位 | 2004 | 成都市環保局 |
四川工業企業最佳效益500強 | 2004 | 四川省經委 |
四川醫藥製造企業最佳效益30強 | 2004 | 四川省經委等 |
2002年度省屬守契約重信用企業 | 2003 | 四川省工商局直屬分局 |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 2003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卡舒寧) | 2002 | 成都市人民政府 |
2001年度省屬守契約重信用企業 | 2002 | 四川省工商局直屬分局 |
2000年度省屬守契約重信用企業 | 2001 | 四川省工商局直屬分局 |
國家重點新產品 | 2000 | 國家科技部 |
四川名藥稱號 (人血白蛋白) | 1999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四川名牌產品稱號 (人血白蛋白) | 1999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四川名藥稱號 (靜丙) | 1999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四川名牌產品稱號 (靜丙) | 1999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國家級新產品(吸附精製百白破混合製劑) | 1999 | 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 |
1998年度省屬守契約重信用企業 | 1999 | 四川省工商局直屬分局 |
榮 譽 稱 號 | 獲 獎 時 間 | 頒 獎 單 位 |
1988-1998四川省火炬優秀企業獎 | 1998 | 四川省政府 |
四川省醫藥製造企業業最大規模10強 | 1998 | 四川省政府辦公廳等 |
凍乾低PH靜脈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榮獎四川省火炬優秀項目獎證書 | 1998 | 四川省工商局直屬分局 |
1998四川醫藥製造業工業企業最大規模10強稱號 | 1998.9 | 四川省政府辦公廳 |
一九九七年度重契約守信用企業證書 | 1998.8.18 | 四川省工商局直屬分局 |
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傷寒VI多糖菌苗) | 1997.12 | 國家科委等 |
四川醫藥製造業工業企業最佳效益10強評價證書 | 1997.8 | 四川省政府 |
全國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企業榮譽證書 | 1997 | 中國科協、共青團等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 | 1996.2 | 四川省科委 |
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證書(靜丙) | 1995.8 | 國家科委 |
國家科技成果證書(靜丙) | 1995.1 | 國家科委 |
中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醫藥製品業第28位 | 1994.12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
凍乾低PH靜脈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研製及套用一等獎 | 1994.1 | 四川省政府 |
純化人白細胞α型干擾素的推廣套用二等獎 | 1994.1 | 四川省政府 |
國家級新產品證書(凍乾低PH靜脈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 | 1992.10 | 國家科委 |
四川省100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第十二名 | 1992 | 四川企業社會評價中心 |
四川省醫藥工業行業最佳經濟效益企業第一名 | 1992 | 四川企業社會評價中心 |
國家級新產品證書(純化人白細胞α型干擾素) | 1991.9 | 國家科委 |
優質產品證書(流行性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5人份/支) | 1991 | 四川省政府 |
流行性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的研製一等獎證書 | 1990.12 | 國家科技進步評審會 |
資質認證
菌苗類製品GMP證書
乙腦GMP證書
保力津GMP證書
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GMP證書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認證證書
現任領導
葛永紅,男,漢族,四川自貢人。醫學生物研究員。1987年1月入黨,1988年8月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參加工作。畢業於武漢大學,病毒學專業,學士學位。現任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
姚亞夫,男,漢族,重慶人。醫學生物研究員。1975年參加工作,1982年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1985年調入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現任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副所長,協助所長分管銷售、生產管理工作。
吉建航,男,漢族,四川成都人。高級會計師。經濟類大專畢業,四川大學會計專業研究生結業。1976-2006年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工作。2006年9月受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委派任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總會計師。2009年9月至今受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委派任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總會計師,協助所長分管財務、資產管理工作,協助姚亞夫副所長管理銷售工作。
黃邦德,男,漢族,四川雅安人。醫學生物高級工程師。1976年參加工作,1982年畢業於西安公路大學汽車專業,1989年調入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199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副所長,協助所長分管工程、物資供應、儲運、安全生產、保衛工作。
周遠迎,男,漢族,四川成都人。1970年12月參加工作,197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四川電大經濟類勞動經濟管理專業。現任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協助所長分管人力資源,協助所長管理所辦,協助黃邦德副所長管理工程項目工作。
劉少祥,男,漢族,湖北天門人。工程師。1990年進入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工作。1990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病毒專業。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質量管理者代表、所長助理,協助所長分管質量保證、質量檢定,協助黃邦德副所長管理工程項目工作。
崔長法,男,漢族,河南人,畢業於中國廣州中山醫科大學,預防醫學系。現任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助理。
服務宗旨
關懷民生,客戶至上:
成都所堅持“生物製品是生命製品”的信條,始終把民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成都所同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乃至專縣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這種長期良好的合作關係,是建立在互相信任、誠信相處的基礎上,是在長期同舟共濟,在防病治病、撲滅疫情災害的鬥爭中形成的。
成都所始終把客戶利益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為加強藥品售後服務工作,答疑用戶在藥品使用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配合全國市場,負責產品技術諮詢、技術培訓,特別聘請資深專家,組建專家諮詢室,及時處理市場信息。
為協助政府推動計畫免疫工作開展,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發展、流行,成都所與計畫免疫協作委員會聯辦《西南免疫預防通訊》雜誌,發至全國各地區疾控中心,活躍學術氣氛,交流工作經驗,發表學術論著,為防病滅病、解除廣大民眾的病痛竭誠服務。
國際合作交流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確立了主動融入、科學定位的國際合作方針。成都所與全球生物製品領域多家研發機構、產銷企業建立了深入而持久的聯繫。在互惠互利的交往中,成都所立足本土,致力於推廣中國品牌,塑造企業形象,輸出以“人類的健康,我們的事業”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
成都所的國際合作還追求實現這樣的目標:以合作項目帶動經濟效益、培養專業人才。隨著項目的實施,產品出口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項目合作過程,也培養和儲備一批專業人才,為成都所的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成都所在國際合作中以傑益維(乙腦減毒活疫苗)為突破口,開拓眼界、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構建技術平台,全面提升GMP管理水平,積極爭取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正在國際疫苗領域擔當越來越重要的供應商角色。
學術交流
今天的成都所,已經成為國內同行業中率先主動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領頭羊。成都所頻繁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從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獲取最新的技術信息,同時也贏得了宣傳成都所的機會。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成都所與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合作研發成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乙腦減毒活疫苗(SA14-14-2)。現在,圍繞該產品的各種國際交流、洽談、合作與貿易正如期展開。一方面,成都所產品傑益維(乙腦減毒活疫苗)對標國際,提升了行業水平:毒種和細胞指定世界權威實驗室檢定;按照國際專家的建議,成功建立無特定病源的(SPF)地鼠種群投入生產。另一方面,世界衛生組織基於成都所生產經驗制定了該產品的生產和質檢指南,目標區域的更多兒童得到中國產疫苗的安全保護。
透過這一日益清晰的多邊共贏合作格局,蓉生人欣喜地看到:中國已經擁有了生物製品領域跨國合作的成功範例。
貿易合作
自九十年代初,通過與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合作,成都所就意識到,即使產品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要獲得國際認可,進入國際市場,仍必須遵循國際通行的技術標準和做法。
基於這一認識,成都所積極爭取通過WHO預認證。
成都所確立了以亞洲為核心市場,以乙腦減毒活疫苗為主導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樹立“蓉生”品牌,最終成為國際主要疫苗供應商的出口戰略。
目前,傑益維(乙腦減毒活疫苗)已經在韓國、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成功註冊,並已大量出口。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辦事處正積極推動該區域各國引進和推廣該疫苗。成都所同美國適宜衛生科技組織(PATH)乙腦項目組展開了深入而細緻的探討,確立了合作關係,旨在推廣該產品以供應整個流行區域各國公共市場。
成都所正成為國際疫苗市場一個充滿生機的活躍因子。
歷史沿革
1958-1958: 籌建中的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系全國六大綜合性生物製品研究所之一,組建於1953年,歷時五年,於1958年建成,並正式投產。
為了適應我國西南地區工農業日益發展的需要,中央衛生部在1952年曾經構想在成都建立中央生物製品第二所。根據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的指示,西南行政委員會衛生局於1953年以(53)第325號文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衛生廳以(53)第93號文決定撤銷川西衛生試驗所,另行在成都組建中央生物製品第二所。
在第二所的基建工作行將結束前,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經國務院批准,以(56)衛防字第296號、第299號和413號文決定調整全國各生物製品機構,將大連生物製品研究所,昆明生物製品研究所,西南卡介苗製造研究所以及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的一部分併入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籌建期間,中央衛生部下達的基建計畫投資總額為857萬元,建築面積為35,600平方米。正式動工時間是在1954年10月,在此之前,曾經由於選址問題未獲解決而產生了一些延誤,最後決定在外東包江橋征撥土地690畝,作為所址。基建工作歷時兩年余,即1956年,土建部分基本完成。
至1957年,基建工作已大部分完成,生活設施已安排就緒,各所搬遷工作也先後完成。各項製品於1958年陸續投入試生產並正式生產。
截至1957年底,總計各所職工搬遷來成都的有:大連所321人,昆明所87人,上海所22人,卡介苗所12人,連同籌備處102人,全所職工人數為544人。
1958年12月4日,由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康乃氣組成的驗收小組代表衛生部舉行了驗收合格簽字儀式,並召開全所職工大會宣告所的建成。
建成後的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為全國六大綜合性生物製品研究所之一。其主要任務為:
1.生產和供應生物製品(1980年以後增加血液製劑),以滿足西南地區雲、貴、川三省和西藏自治區的需要。
2.提高現有製品質量的研究和新產品的開發。
3.負責三省一區計畫免疫的指導和協調以及計畫免疫人員的培訓。
發展中的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1956年,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只生產一個品種,即卡介苗,產值很少。1957年起,其他製品陸續進入正規生產,至1961年,產值已增至300多萬元。以後,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品種和產值雖有變動,但改變幅度不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的騰飛和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978年3月,衛生部(78)衛防字第454號文轉發國務院國發(78)65 號文同意衛生部“關於改變生物製品研究所領導體制的報告”,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改為雙重領導,以衛生部為主的領導體制。
1980年,衛生部(80)衛人字470號文通知,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更名為“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在鄧小平同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指引下,成都所生產科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自行研製的人白細胞干擾素、靜注丙球等新產品相繼投入生產;血液製品逐步走上規模化發展的道路;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層析、超濾、超離心等先進技術得到廣泛的推廣套用;科技人員掌握了目的基因的識別提取克隆、重組轉化、表達分離純化等全過程,並以較快速度研究開發新產品。到1987年,全所總產值為4082萬元。
從1988年以後,成都所積極推行以三項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各項改革措施,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訂了企業標準,把企業管理納入規範化、法制化軌道;注重把發展高科技含量的生物技術和實現產業化相結合;加強質量監控,積極貫徹執行國內生物製品行業的GMP認證工作;逐步最佳化產業結構、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走集約化經營的發展道路;導入企業形象識別系統,注意塑造和宣傳我所高技術企業形象,把單純的產品行銷推向企業形象行銷的高度,爭創名牌企業;並逐步推行商業流通渠道與建點直銷相結合的行銷方式;密切關注國際生物製品行業發展動向,引進和推行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不斷拓展市場,積極參與競爭。至1997年,工業總產值由4850萬元上升到21690萬元,增長了4.5倍,平均每年遞增速度達到18%以上。
與衛生部脫鉤後的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為了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政企分開的精神,國務院衛生部於1999年發出《關於做好中央管理企業脫鉤後印章管理工作的通知》(公通字[1999]36號)和《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做好與衛生部脫鉤單位變更名稱工作的通知》(衛辦人發[1999]第153號)。根據該通知要求,1999年9月16日,中國生物製品總公司發出通知,原“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變更為“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隸屬領導關係變遷
名 稱 | 隸屬領導部門 | 起止時間 |
川西衛生試驗所 | 四川省衛生廳 | 1952~1953 |
中央生物製品第二所籌備處 | 中央衛生部 | 1953.4~1954 |
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 成都生物製品所籌備處 | 中央衛生部 | 1954.7~1956 |
成都生物製品所 | 中央衛生部 | 1956.5~1956 |
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 中央衛生部 | 1956.8~1958 |
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 衛生部、四川省衛生廳代管 | 1958.7~1980 |
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 衛生部、四川省衛生廳代管 | 1980~1989 |
衛生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 中國生物製品總公司 | 1989.4~1999 |
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 中國生物製品總公司 | 1999.9~2003 |
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 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 | 2003.8~2009.10 |
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 |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 2009.11~今 |
其他
成都所控股的成都蓉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專業從事血液製品的研發與生產經營,開創並保持著中國血液製品行業的眾多“第一”,始終處於行業領頭羊地位。“蓉生”牌系列血液製品被衛生部譽為“血液製品的典範”,贏得了市場的普遍讚譽。
成都所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一大批學術造詣深厚的老專家、學者和年富力強、掌握現代技術的青年科技人員構築起強大的人才集群。成都所現有800餘名員工中,科技人員近130人,中高級技術人員200餘人,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達27人。
成都所視質量為企業生命,嚴格按照GMP和GSP的要求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質檢機構和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蓉生產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技術認證、科技進步與質量管理獎項。大量安全和有效的臨床實踐,充分展示了蓉生製品的良好質量。
成都所建立了完善的企業標準,執行健全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質量保證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資金調度、行銷決策、生產和質保均有章可循、科學決策。各項管理制度的實施,對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和技術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團結忠誠、勇於進取的團隊,卓越的科研開發和技術保障能力,嚴格精密的質量意識,造就了成都所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科技跨越國界,健康服務全球。成都所與美國、德國、法國、斯洛維尼亞等多個國家持續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與商業合作。在生物製品領域,成都所與國際夥伴進行的深度合作已經取得令人振奮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