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正在分裂的細胞子代的細胞核之間所包含有的基片(盾片,cellplate)的部位。
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等高等植物細胞質分裂時所出現的一種構造。分裂後期,在各對染色體向兩極移動後的紡錘體中間區域(interzonal region)分化成為成膜體,以後膨脹呈桶形。在生活細胞中,沿紡錘體軸表現出強的復屈折性,在微分干涉顯微鏡下能看到較粗的纖維狀構造。及至末期在成膜體的中央部位出現多隔體(phragmosome或紡錘體spin-dle),在電鏡下呈小泡聚集,並本身增大相互融合而形成所謂細胞板的膜層。結果分為兩個子細胞。細胞板初期以果膠質為主,但在進行分裂時,細胞板作為中間片層,在其兩側纖維素成層狀沉積而形成初生細胞壁。隔膜形成後,成膜體便進行細胞質化而消失。用咖啡鹼等處理,可阻礙成膜體的形成,結果變成雙核細胞。
胞質分裂通常在核分裂後期,染色體接近兩極時開始,這時紡錘體出現了形態上的變化,在二個子核之間連續絲中增加了許多短的紡錘絲,形成了一個密集著紡錘絲的桶狀區域,稱為成膜體(phragmoplast)。在電子顯微鏡下顯示出,成膜體中有許多含有多糖類物質的小泡,由細胞內向赤道面運動,並在那裡聚集,接著相互融合,釋放出多糖類物質,構成細胞板(cellplate),將細胞質從中間開始隔開。同時,小泡的被膜相互融合,在細胞板兩側,形成新的質膜。在形成細胞板時,成膜體由中央位置逐漸向四周擴展,細胞板也就隨著向四周延伸,直至與原來母細胞的側壁相連線,完全把母細胞分隔成二個子細胞。這時,細胞板就成為新細胞壁的胞間層的最初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