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動機與目標

成功,動機與目標

《成功,動機與目標》是在2013年3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本書闡明了樹立正確動機與成功實現目標之間的關係。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成功,動機與目標》內容簡介:你苦於老大不小一事無成?你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你認為拖延症無藥可救?你常常事倍功半?你覺得自制力天生,無法培養?戒菸、減肥周而復始、難如登天?我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失敗的原因又在哪裡?一般人未必說得準。在《成功,動機與目標》里,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霍爾沃森對傳統成功學觀點提出質疑,你會發現平時聽到的太多建議都是顯而易見且無用的——保持積極心態,制訂計畫,行動起來,做到最好……作者以嚴謹可靠的科學依據,通過大量極具啟發性的實驗,為讀者揭示了人類動機的基本理論,並鄭重指出——所有人都能更好地實現目標!

作者介紹

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動機學科學中心副主任。

多次在權威學術雜誌以及BBC、《哈佛商業評論》等重量級媒介發表學術成果。

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成功者與自制力的悖論 // 1
如果自制力缺乏是實現目標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那么成功當選總統的歐巴馬為什麼總戒不掉煙?
第 1 章 “做到最好”不夠好 // 3
無論你要去何方,第一步是決定目的地之所在。想像一下,你想出去好好地度假,但你的計畫如果僅停留在“我想去個暖和的地方”這個層面,你最終哪兒也到不了,不是嗎?制訂計畫是重要的,但這還不是全部。如何制定目標,如何理解自己的目標,以及如何實現目標都同樣重要。
第 2 章 你還能變聰明嗎 // 32
如果你想做出更好的目標選擇,要懂得什麼在暗中影響你。我們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身能力的信念。如果你習慣性地對某些極具吸引力的目標說不,就該問問為什麼了。
第二部分 讓目標帶來正能量 // 53
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引導你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
第 3 章 你注重出色表現還是成長進步 // 55
什麼樣的人能成功,什麼樣的人會放棄或失敗?大多數人覺得這和智力有關,但出乎意料,這種想法是錯的。你的聰明程度能影響你做一件事時感受到的難度,但完全無法決定你解決困難的方式,也無法決定你是會堅持不懈還是會感到疲倦和無助。
第 4 章 被愛與安全 // 78
如何活出更好的未來,做哪些事能提高動力從而實現目標?做出正確的選擇,並忽略身邊那些與你個人目標相左的善意建議與行為。你會懂得相信“對的感覺”十分重要,並從此讓那種感覺引領你前行。
第 5 章 不閃光的金子 // 105
實現一個目標並不代表全部,知道自己要什麼以及其中的原因同樣重要。你所追求的目標真的適合你嗎?你會看到,外界壓力——包括獎勵——如何剝削了你與你愛的人的快樂。
第 6 章 實現目標需要思維轉換 // 122
你應該怎樣制定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面對不同問題和挑戰,應如何選擇思考方式。你該選擇“進取”還是“防禦”,“表現”還是“進步”的目標?該用“為什麼”還是“是什麼”方式思考?
第 7 章 幫助他人實現目標 // 136
有時我們想改變的不是自己的目標而是別人的。你可以使用簡單的信號與暗示,以引領職員、學生和孩子發現正確的動機,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最佳目標,獲得最大利益。
第三部分 簡單方法,有效行動 // 151
很多人認為最常見的錯誤是因為不知正確行為而導致,但問題往往出在執行時。
第 8 章 行動之前的準備——了解目標破壞者 // 153
注意力分散,機會錯失;誘惑橫行,削弱動力;監管不足,監管不當;運用的策略不符合目標的性質;拖延、失去信心、過早放棄。
第 9 章 “如果……就……”的力量——制訂簡單有效的計畫 // 163
不做準備,就是在準備失敗。但並不是所有的計畫都能順利進行。一個有效計畫應該清晰闡明行動的細節、地點以及方法。“如果……就……”計畫恰恰是為此量身設計的。
第 10 章 顧此失彼的自制力——“自製肌”的疲勞和保養 // 173
“自製肌”就像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一樣,在鍛鍊後也會疲勞,也會脆弱。所以你不僅要知道如何鍛鍊自製肌,還要知道在做一件費力的事後如何恢復“自製肌”。
第 11 章 聰明地樂觀著——讓信心切合實際 // 186
樂觀精神在何處適用,在何處是糟糕的策略?何時該抱有積極的心態,何時該降低期望值以避免逞強落入陷阱?振奮精神的小竅門:將注意力轉移到努力、堅持與計畫上來;翻開過去的一頁;構想成功的步驟而不是畫面。
第 12 章 打得了持久戰——懂得堅持,適時放棄 // 198
選擇能自然增強堅韌度的目標,正確總結失敗原因;懂得如何以及何時放棄太複雜或代價太高的目標;了解怎樣做才能為放手向前而感到欣慰並從中獲得最大收益。
第 13 章 給予適當反饋——批評和表揚的策略 // 210
知道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如果你曾經在這方面搞砸過(誰又沒有呢?),可以從現在開始學著更好地給予反饋,以幫助你的職員、學生、孩子以及其他你關心的人保持動力、把握方向:不剝奪掌控感,也不規避責任;正面、實用的建議;表揚對事不對人;避免比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