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食生物物種
1.藍水母:位於北大西洋(直徑20厘米);2.海月水母:一種普通水母,分布於地中海和北大西洋(直徑25厘米);3.草莓海葵:一種珍珠海葵,位於地中海、北大西洋的潮問帶(高7厘米);4.繡球海葵:帶羽毛的海葵(高8厘米);5.曲膝菝枝螅:位於歐洲西北部淺岩石棲息地(群落高4厘米);6.檜葉螅:一種水螅群落(高45厘米);7.白海扇珊瑚:分布於地中海和北大西洋(高30厘米);8.桃色海葵:一種“坐等”穴居海葵,分布於地中海和北大西洋(高10厘米);9.珠幸盤甚 。
水母
水母是腔腸動物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自由游泳生活方式的一個物種.只有缽水母綱下的一個目(十字水母目)是個例外,它們附有水螅狀底盤,為底棲動物。水母的水母體結構與水螅的水母體相類似但更為複雜,它們口部周圍的盤延伸為4個臂,其消化系統通過複雜的放射形水溝系將中間部位(胃)和周邊環形物質相化學顆粒(陰離子,如硫酸鹽離子)並以較輕的化學顆粒(如氯化物離子)取而代之,來維持生物體的浮力。它們能捕獵的獵物體型範圍很廣泛,但許多物種(如海月水母屬中的常見大西洋海葵)卻集中以小體型的浮游生物為食。海月水母的臂周期性地在其泳鍾邊緣掃過,將表面沉積聚集的顆粒收集起來。與之不同的是.根口水母目物種口部周圍的臂發育出支.並具有無吸口都能吸食諸如橈足類動物這類的小浮游生物體。倒立水母屬是水母中主要底棲的懸食生物形態.它們倒立於沙地底部,其有褶邊的臂如同濾網一般。這兩目中生物體泳鐘的形狀也截然不同:有冠水母的泳鐘有一道深深的溝槽,而立方水母的泳鍾則呈立方體狀。水母消化腔底部的腺體能產生配子.配子被釋放入消化腔內,釋放後即發生受精。而許多物種的體下有一個孵化囊.用以放置其幼體:幼體脫離母體後.即行固著並發育為水螅體,並通過芽殖產生其他水螅體。這些水螅體也能通過橫向體(節裂)。蝶狀幼體脫離母體後,主要以原生動物為食,生長並變為典型的水母。 腔腸動物常通過其帶刺細胞(刺細胞)來捕食,人們認為這些細胞是在神經的控制下作用的。刺細胞扎刺時.快速射出膠質線.將其打開並徹底翻轉,有時還會露出細胞旁的側鉤。中空的刺細胞常含有毒素,能將毒素注入獵物體內。這種毒素的效力很強.有些海生方形水母群(如立方水母屬)的毒素尤其可怕,已經使數人致死.特別是在澳大利亞近海處。被刺者常因呼吸麻痹而迅速被擒。海蛞蝓也通過相似的刺細胞來保護自己。部分人士將這些具有箱形水坶。
珊瑚和海葵
珊瑚和海葵(珊瑚綱)只以水螅體存在。海葵(海葵目)的觸鬚常多於8條.其觸鬚和內部結構(內膜)也常呈六射排列。 許多海葵物種.尤其是最原始的物種.穴居於泥沼和沙地上,而大多數物種則通過其形狀各異的盤所產生的分泌物附著(永久或臨時)于堅硬的基質上。嘴部周圍的盤(口盤)有兩道密布纖毛的溝(口道溝).維持相對寬大的消化腔內水母相似.有些海葵依靠其葉狀觸鬚、產生的大量膠質和順纖毛排列的豐富食物管,以懸浮在海水中的顆粒為食。其中細指海葵屬的普通羽毛狀海葵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它們通過芽殖或裂殖進行無性繁殖,其有性繁殖則可包括內部配子受精或外部配子受精。有些物種能在其軀幹的基礎上,在內部或外部產生其幼體。另兩目的生物也都是海葵形的。角海葵有長長的身體,適應於在沙地5毫米)所組成的群落中,其少數單生形態的體型則比較大(石芝珊瑚的橫向長度達50厘米),它們多數分布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群生形態中的水螅體彼此側向相連,它們形成了覆蓋於骨骼之上的薄薄的一層,骨骼是由它們的外層分泌而來的。 珊瑚的生長形態多種多樣.包括有精細分支的物種和能以其大塊的骨骼沉積物形成建築物般大小的珊瑚礁的物種。腦珊瑚及其近族正體現了這種有趣的生長形態多樣性.它們是由水螅體連續排列成行而成,從而形成骨骼上具有縱向裂口的物種。 與硬珊瑚緊密相關的是無骨骼的類珊瑚目物種,該目包括珠寶珊瑚(紅寶石珊瑚屬),它們因其栩栩如生和變化萬千的色彩而得名。珠寶珊瑚行無性繁殖,故而岩石的表面可由多彩的海葵被狀物所覆蓋:黑珊瑚或刺珊瑚(角珊瑚目)能形成薄薄的浮游狀群落,其中的水螅體圍繞角狀骨骼而列,帶有無數根刺。 八射珊瑚包括各種形態的種,它們都具有B個羽毛狀(翼狀)觸鬚。其水螅體向上突出並由名為共骨的大塊骨骼組織連線在一起.共骨由消化管滲透出的中膠層所組成。八射珊瑚有內骨胳,這與硬珊瑚形成了鮮明對比。八射珊瑚包括物質(珊瑚硬蛋白)組成的中央桿.中央桿的周圍圍繞著共骨和水螅體,共骨常包括骨針.因此帶有栩栩如生的色彩。紅珊瑚就是如此,其中央軸由大量深紅的鈣質骨針融合而成,常被用做珠寶。笙珊瑚屬(笙珊瑚目)的熱帶管珊瑚的骨針會形成管或微管.它們通過一系列規則的橫向棒交叉相連。與此不同的是.軟海綿(海雞冠目)的共骨內只包含離散的骨針(如海雞冠屬的死人手指):藍珊瑚屬的印度洋一太平洋藍珊瑚是共鞘目僅有的代表物種,它們有一個由水晶霰石纖維融合而成的薄板(薄層)組成的大塊骨骼,其因含Nil-鹽而呈藍色。這些類群中的許多物種都有數種形態(特別是營養體、指狀體和生殖個體)。許多水螅體(管狀體)如泵一般.能推動群落消化系統中水的循環。海腎(海腎屬)和海鰓(海鰓屬)是我們所熟知的物種。
實例
三星盤蟲是一種怪異的海洋生物,它們生活在5.5億年前,身體呈三重對稱結構,最新研究認為它們以水中漂浮微粒為食
據國外媒體報導,三星盤蟲(Tribrachidium)生活知5.5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末期,它的身體呈現盤狀結構,頂部突出3個觸臂。有趣的是,三星盤蟲是三重對稱性生物,意味著身體三個部分呈鏡像對稱分布。相比之下,人類身體是二重對稱結構,海星是六重對稱結構,迄今並未發現任何存活的三重對稱結構生物。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研究員伊姆蘭-拉赫曼(Imran Rahman)是研究負責人,他說:“因為我們沒有明顯的現代參照生物,這將很難推測出三星盤蟲的生存特徵,例如:當它們存活時,如何移動,如果它們能夠移動,將如何進食,如何繁殖後代。”
拉赫曼和同事使用流體動力學分析三星盤蟲可能是一種懸食生物,意味著它會吞食水中漂浮的有機顆粒,現代懸食生物包括:海蛇尾、甲殼綱動物和雙殼綱生物。
三星盤蟲生活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的4000萬年,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來到時,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不斷擴張,快速形成生物多樣性。科學家曾認為埃迪卡拉紀生物體是非常簡單的,但是當前研究顯示埃迪卡拉紀生物具有複雜結構,例如:三星盤蟲具有獨特的三重對稱結構。
並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三星盤蟲能夠在水中四處遊動,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通過滲透營養方式獲取營養,或者從水中吸收溶解營養物質,或者它們以懸浮進食方式捕獲和消化水中較大的懸浮顆粒。
為了闡明三星盤蟲的進食習性,拉赫曼和同事基於澳大利亞南部化石樣本,建立了一個三星盤蟲的3D數字模型,據悉,俄羅斯和烏克蘭境內也發現過三星盤蟲化石樣本。之後他們將三星盤蟲的3D數字模型虛擬匹配現今淺海底環境,結果顯示當洋流緩慢地遭遇三星盤蟲,將在它們的尾跡形成漩渦,這些漩渦能夠再循環朝向三星盤蟲,直接抵達三重對稱觸臂之間的角落,在重力作用下水中懸浮顆粒會沉積在它的觸臂附近,便於三星盤蟲捕獲微粒進行吞食。
拉赫曼說:“這項發現非常令人興奮,該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價值,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遠古時期的神秘生物。”此項研究報告發表在11月27日出版的《科學進展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