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懷柔區為北京市郊區縣之一,地處全市東北部,位於東經116°17′~116°53′,北緯40°41′~41°0.4′之間。城區距北京東直門50公里。全區總面積2122.6平方公里。
懷柔區南鄰北京市順義區,西南為北京市昌平區,西是北京市延慶縣,東鄰北京市密雲縣,西北至東北部,分別與河北省赤城縣、豐寧縣和灤平縣接壤。懷柔境內多山,明代弘治年間大學士謝遷曾說:"懷柔為邑,崇崗疊嶂,綿亘千里"。全區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9%。境內綿延起伏的群山中,有名稱的山峰500座,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有24座。京北著名的高山黑坨山,海拔1533.9米。位於喇叭溝門滿族鄉的南猴頂山,海拔1705米,為全區第一高峰。這些莽莽蒼蒼、連綿不斷的山地,是首都北京的綠色長城、天然屏障。區內不僅山地廣大,而且河泉眾多,水源豐富,水質優良。全區有屬於潮白河、北運河兩個水系的白河、湯河、天河、琉璃河、懷沙河、懷九河、雁棲河、白浪河等4級以上河流17條。有山泉774處,其中有珍珠泉、蓮花泉、龍潭泉等涌量穩定的山泉261處。日夜奔淙不息的河泉流向京郊東南,與京郊其他水系一起形成廣袤無垠的洪積沖積扇平。
行政區劃
全區總面積2122.6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89%,是全市面積第二大區。全區共284個行政村、34個社區,常住人口38.4萬人,戶籍人口28.2萬人,農業人口14.7萬人。
12個鎮:懷柔鎮、雁棲鎮、北房鎮、楊宋鎮、廟城鎮、橋梓鎮、懷北鎮、湯河口鎮、渤海鎮、九渡河鎮、琉璃廟鎮、寶山鎮。
2個鄉:長哨營滿族鄉、喇叭溝門滿族鄉。
2個街道辦事處:泉河街道、龍山街道。
共有32個社區居委會、284個村委會。
自然環境
懷柔區地屬暖溫帶型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夏季濕潤,冬季寒冷少雪。全年日照時數約為2800小時,年平均氣溫9~13攝氏度,無霜期約170~200天,年平均降水在600~70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份。懷柔地處首都飲用水源保護區,境內有四級以上河流17條,大小水庫22座,山泉774處,年水資源總量8.6億立方米,占全北京市水資源總量的1/5,地表水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懷柔區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
懷柔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經有了“懷柔”這個名稱,公元1368年明朝設定的懷柔縣與今天的懷柔區管轄範圍基本相同。
在古代漢語中,“懷”是來的意思,“柔”是安撫的意思。“懷柔”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就是以德施政,民族團結,交融發展 。
建制沿革
1958年建東風公社,1965年分置為城關公社和城關鎮,1983年城關公社改城關鄉,1990年鄉鎮合併建懷柔鎮。
1996年,面積58.8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30個行政村和10個居委會。
2002年在懷柔鎮內析置泉河街道、龍山街道兩個街道。
2002年11月14日,京民劃發[2002]399號同意在懷柔鎮設立懷柔地區辦事處,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2002年末,辦事處駐迎賓南路加油站西院,面積49.53平方千米,人口3.74萬人,轄30個行政村。
2006年末,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1.77萬人。轄30個行政村。辦事處(鎮政府)駐迎賓南路9號。
經濟發展
懷柔鎮認真貫徹落實區委二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和區二屆人大二次會議決議,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各項工作目標,立足長遠,突出重點,創新方法,狠抓發展,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實現財政收入424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48億元,農村經濟純收入實現5億元,人均純收入第一次突破萬元,實現11003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4858萬元。完成標準化廠房建設4.4萬平方米,完成出口供貨額4400萬元,共新引進項目11家,其中工業項目5個,商貿項目6個,協定總投資1.5億元,新項目中已有9個投入生產運營,實際到位資金1億元,完成青春市場2100平方米的商鋪改造工程,新增民俗旅遊接待戶88戶,解決該鎮農民就業727名,整合土地435畝。城鄉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
環境介紹
山清水秀,環境優美,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配套齊全的基礎設施,奠定了懷柔鎮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懷柔鎮是懷柔區政府所在地,是全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內公路四通八達,三條主要鐵路幹線如長龍穿過全鎮,交通十分方便。現代通訊手段啟遍及城鄉,文化娛樂和商貿旅遊服務設施完備。良好的外部環境,使懷柔鎮成為吸引眾多投資者關注和開發的一片沃土。
根據懷柔區城市規劃調整的新格局,規劃出懷柔鎮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確立了發展五大新興產業帶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一是懷柔東區商務、會展、商貿、服務業產業帶;二是紅螺山休閒會議、休閒會展、旅遊度假產業帶;三是依託工業園區的都市工業產業帶;四是結合城區八大市場及城中村改造的商貿、服務業產業帶;五是以水庫上游生態涵養區建設為切入點的都市農業產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