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條件
該鎮扼據古商之道,東距張家口60公里,南距宣大高速32.5公里,西距大同120公里,北距110高速33.5公里,207國道連線南北、張同公路橫貫東西,交通十分便捷。
歷史沿革
該鎮為歷史古鎮,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此置衛,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置縣治所。解放初期為懷安縣人民政府所在地(1949—1951年)。建於明洪武三十年(1397)的古建築昭化寺位於該鎮西大街,殿內仿唐壁畫是明代傑出的藝術珍品,高4米的透靈碑為藝術書法珍品,現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聞名全國的打狼英雄俞昌曾受到毛澤東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懷安城豆腐皮名揚塞內外,與柴溝堡燻肉,一窩絲餅並稱“懷安三寶”。
古城文化
該鎮為歷史文化古鎮,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此置衛,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置縣治所。解放初期為懷安縣人民政府所在地(1949年-1951年)。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7年)的昭化寺位於鎮西大街,殿內仿唐壁畫是明代傑出的藝術珍品,高4米的透靈碑為書法藝術珍品,現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該鎮人傑地靈,英雄輩出,明朝三代帝王翰林院侍講張士范出生於此;原國務院副總理康世恩曾在此學墨戎馬;聞名全國的打狼英雄俞昌曾受到毛澤東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懷安城豆腐皮名揚塞內外,與柴溝堡燻肉、一窩絲餅並稱“懷安三寶”。
地理環境
該鎮地處懷安前川盆地,屬丘陵地帶,海拔1055米,平均氣溫5.7℃,平均降水量425—450毫米,無霜期124天,境內建有中小型水庫4座,防滲渠8萬米。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馬鈴薯、谷黍、葵花、豆類等。該鎮將蔬菜、馬鈴薯、畜牧產業作為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馬鈴薯、蔬菜種植面積3.7萬畝,並形成了架豆和洋蔥2個單品種千畝片,建有鄉輝農貿中心1個(恆溫庫面積360平方米)。畜牧業以豬、羊養殖為主,建有宏都食品有限公司、華凌肉聯廠兩家農業龍頭企業。“懷安李子”為特色上乘果品,遠銷京、津、蒙等地。
自然資源
該鎮資源豐富,鐵、磷、石墨、大理石等儲量較多。工業園區位於鎮東部,緊靠207國道、張同公路,規劃有化工、建材、機械、高新技術、農副產品加工五大產業區水電路配套。
地理氣候
該鎮地處懷安前川盆地,屬丘陵地帶,海拔1055米,平均氣溫5.7℃,平均降水量425-450毫米,無霜期124天左右。
經濟發展
主導產業
該鎮切實加大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培育宏都食品有限公司、華凌肉聯食品有限公司、張家口神洲澱粉科技有限公司、七里店職工培訓中心、張家口聯合奶牛養殖小區、十里舖奶牛養殖小區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構建了完善的農業產業化鏈條,形成了蔬菜、畜牧兩大富民特色主導產業,實現農民增收。 蔬菜產業:以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壯大設施蔬菜種植規模,擴大香西瓜、鮮食玉米、雜交穀子的種植面積。種植雜交谷系列5000畝,訂單鮮食糯玉米10000畝,推廣雜谷葵花3000畝,加大試驗示範力度,大力引進新品種,篩選具有推廣價值的農產品,為生產豐收打下基礎,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全鎮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56畝,蔬菜種植總面積達10358畝。
畜牧產業
進一步增強壯大宏都食品有限公司,華凌肉聯廠,聯合奶牛養殖小區等龍頭企業,依託“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以發展適度規模養豬戶,養殖小區,養殖基地為重點,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力爭發展養豬小區2個,養羊小區2個。豬的飼養量達到10萬頭,牛3000頭,羊4萬隻。
鎮域經濟
該鎮圍繞市委提出的“開放創新、全民創業、特色創優、富民強市”的思路,突出全黨抓經濟、重點抓項目的主基調,以打造懷安南部經濟集聚區為目標,積極謀劃以現代物流、新型能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富民強鎮項目。2012年,全鎮共謀劃、實施項目10個,目前全鎮有礦產品加工企業6家,煤炭轉運企業14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個體工商戶853戶,截止目前完成財政收入4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