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稻

懶人稻

越年再生糯稻俗稱“懶人稻”,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 “懶人稻”像韭菜、菊苣、苜蓿、狼尾草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

基本信息

簡介

馬灌鎮最老的兩株“懶人稻”,已生長了28年。“懶人稻”像韭菜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讓人們幾千年的夢想變為現實。正是它“栽一次可以多年收割”的特點,所以才俗稱其為“懶人稻”,真是名副其實。

懶人稻懶人稻

培育者

懶人稻是重慶忠縣馬灌鎮農民“育種專家”胡代書。

胡代書只有國中文化,總結自己重大發明的原因,他說,“我是個懶人,不愛幹活兒,所以啥事都想琢磨個方便出來。”

胡代書老伴介紹,上世紀60年代初,別人出門要飯,丈夫卻琢磨專種南瓜、紅苕,個個肥大,吃不完就拿來餵豬。大集體時候,胡代書為了逃避乾農活,長期在外當木匠。1979年土地承包到戶,他才回家種地。

胡代書說,他觀察發現靠田邊秧苗長勢好,谷穗飽滿,有光澤,分析原因是光照充足,於是他發明了寬窄行插秧法,並在稻田中掏溝養魚。因為效果很好,全國先後有50多位書記、縣長前來他家取經。

來歷

胡代書回憶,1982年春,他去梁平縣走親戚,在途中的精華山上發現一片植物,他懷疑是野生稻,拔回4株回家栽種,存活兩株。隨後,胡代書在屋邊的三分水田裡,利用兩株野生稻的花粉,先後與數種水稻品種雜交,希望培育出能越冬的水稻

1989年,試驗終於成功,胡代書為雜交成功的水稻取名為“89-1”號越年再生稻。次年試種,實現畝產550公斤的奇蹟。《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記錄,2000年1月2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授予胡代書“越年再生稻”發明專利權,頒發專利證書,許可權20年。

特性

據報導,這種懶人稻畝產量比雜交水稻略高,蛋白質含量、出米率均高於普通水稻。當地村民說,這種米做的飯,又香又和,糯糯的,有點像東北大米。

“懶人稻”米顆粒較小,橢圓形,色白。

記者在胡代書家試驗田看見,28年前移栽的兩窩“水稻王”都有2~3平方米大的根系,秸稈如高粱,粗如人手指,異常堅硬。

胡代書說,這兩窩高齡野生稻主要用於品種雜交的父本和母本,由於秸稈堅挺的特性,培育出的雜交越年稻還有抗倒伏的特性。

相關信息

懶人稻懶人稻
眼下正是水稻成熟收割的季節。9月10日,筆者在貴州榕江縣古州鎮料理村水家寨看到:一串串成熟的稻穗透著金黃色的光澤鋪灑在稻田裡,整個田壩呈現出一派秋意盎然、碩果纍纍的豐收景象。這是當地的水族殘疾青年楊秀東引種的“懶人稻”試驗田的景象。

楊秀東年幼時因一場大病致肢體殘疾,雖然不能下地種田,但他一直熱心鑽研農業科技,2011年,他從《城鄉致富》雜誌看到“懶人稻”的種植信息,便萌發了將“懶人稻”引到家鄉種植的想法。經科學論證和市場調查後,去年他從重慶市忠縣引進了“懶人稻”,沒想到第一年果真能得到豐收,今年再次獲得成功。

“去年畝產1067斤,今年至少在1200斤以上。”楊秀東和家人頭頂烈日在收割“懶人稻”,他喜滋滋地說:“栽‘懶人稻’真的很划算,既不犁田、栽秧,同時抗稻瘟病能力強,產量又高,真是既省力又賺錢,下一步將帶動鄉親推廣種植,作為一項富農增收的特色產業來抓。”

據了解,楊秀東引種“懶人稻”獲得成功,是榕江種植該水稻的第一人,同時也是貴州最早引進種植人之一。今年楊秀東“懶人稻”種植面積達3畝,總產量可達到2000公斤,按4元/公斤計算,收入80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