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雄[教授]

應雄[教授]

北海道大學言語文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映像表現文化論講座 主任。

教育經歷

應雄,男,漢族,浙江杭州人。

1988~99年、北京電影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

(其中1996年7月~97年6月、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研究者招聘基金、北海道大學言語文化部客座研究員)

1999年~2012年、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科・文學部助教授、準教授、教授

(其中2009年10月~2010年2月、UCSD文學系客座研究員)

*1999 年赴日任教後

學術成果

論文

1.《中國電影中日本人形象》,《饕餮》第8號,2000年,pp.153-172。

2.《<一個國家的誕生>——以1930年代中國電影的研究視點為中心》,《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科紀要》,第111號,2003年,pp.1-23。

3.《流產亦或歪曲的新浪潮——以1960年代中國電影<小兵張嘎>,<農奴>為中心》,《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科紀要》,第114號,2004年,pp.41-62。

4.《中國情節劇中的身體再現——傷痕戀物癖》,《饕餮》,第14號,2006年,pp.7-27。

5.《過剩多餘的詢喚——文革電影,<南海長城>(1976)和“政治化受虐”》,《映像學》,第77號,2006年,pp.23-41。

6.《張徹電影中的運動》,《層―映像と表現》創刊號,2007年,pp.70-94。

(本論文被譯成中文《張徹電影中的運動(上)》,《藝苑》,2009年第6號,2009年6月,pp.4-8。

《張徹電影中的運動(下)》,《藝苑》,2009 年第7號,2009 年7月,pp.4-9。

7.《電影<千萬不要忘記>(1964)和“道德的”受虐癖——作為連線,切斷的意識形態》,《共產圏の日常生活》,北海道大學スラブ研究センター編,2008 年,pp.56-73。

8.《德勒茲<電影1>中的運動影像》,《電影藝術》,中國電影家協會,2009年第4號,pp.112-118。2

9.《水的電影——讓·維果,讓·雷諾瓦,費穆(上)》,《層——映像と表現》第3號,ゆまに書房,2009年,pp.122-136。

10.《德勒茲<電影2>讀解:時間影像與晶體》,《電影藝術》,中國電影家協會,2010年第 6號,pp.96-104。

11.《水的電影——讓·維果,讓·雷諾瓦,費穆(下),《層——映像と表現》,第4號,ゆまに書房,2011年,pp.45-97。

12.《生成動物的變化及其速度》,《層——映像と表現》,第5號,ゆまに書房,2012年3 月,pp.70-79。

13.《屬於別一個世界的優美,清廉和正義——讓·維果電影和水》,《音樂與表演》,《南京藝術學院》,2012 年第 2 期,pp.126-130。

14.《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德勒茲的電影論?》,周冬瑩,《影像與時間:德勒茲的影像理論與柏格森,尼采的時間哲學》序文,中國電影出版社,2012 年,pp.1-6。

15.“Propaganda/Seduction and Narrative / Dancing in the Adaptations of a Popular Chinese Tale, in The White-Haired Girl (Baimao Nü)” 中文名:《宣傳/誘惑和敘事/舞蹈——中國著名改編劇<白毛女>》Xiong Ying , in Orient on Orient: Images of Asia in Eurasian Countries (ed.Tetsuo Mochizuki and Go Koshino), 2013, pp.179-184.,2013年,pp.179 - 184。

16.《從分身到重複——黑澤清的<分身>與戈達爾的<新浪潮>》,台灣國立中興大學,《興大人文學報》,第 50 期,2013 年,pp.241-261。

17.“Body/Space and Affirmation/Negation in the Films of Lou Ye and Wong Kar-Wai”

Xiong Ying, in Deleuze and Asia (ed. Ronald Bogue, Hanping Chiu andYu-lin Le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4, pp.163-181. (中文名《論婁燁和王家衛的電影身體/空間和肯定/否定》,“德勒茲和亞洲”論壇,劍橋學者出版,2014年,pp.163 – 181)

著作

18.《視覺批評:再現與電影=機器的臨界點》,玉川大學出版部,2008 年。

《巴斯特基頓,機器和中國的“工業題材電影”》,pp.127-154,2008 年。

19.《中日影視文化的地平線》(共編著),錢態,應雄,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 年,pp.1-225。

獲得科研項目

(日本學術振興會科研項目)

1,《日中電影中身體表象的比較研究》,2005~2007 年,基礎研究(C),研究代表者。

2,《中仏的比較——近代日本的視覺・文字·文學傳媒中女性表象的多元研究》,2005~2008 年,基礎研究(B),研究分擔者。

3,《圍繞戰爭的表現和表象——日本近代文學·電影中的中仏比較研究》,2008~2012 年,基礎研究(B),研究分擔者。

4,《中國第6代導演電影・“新紀錄電影”的綜合研究》,2009~2012 年,基礎研究(C),研究代表者。

5,《電影速度論的構築》,2013~2016 年,基礎研究(C),研究代表者。

*1999 年赴日任教前

論文

1. 《二元理論、雙重遺產:何其芳現象》,《文學評論》,1988年第6期,pp.18-27。

2.《權力與權力之外―關於崔嵬的故事片創作》,《電影芸術》,1989年第7號,pp.16-22

(《崔嵬與電影》,奧林匹克出版社,1995年收)。

3. 《<農奴>的敘事張力》,《當代電影》,1990年第3期,pp.11-16。

4. 《<小城之春>與東方電影》(上・下),《電影藝術》,1993年第1期,pp.11-18,1993 年第2期,pp.46-51。

5. 《別了,80 年代——張藝謀電影論》,《論張藝謀》,中國電影出版社,pp.1-21,1994

年。

6. 《磨合期大陸電影報告》,《中國電影:歷史,文化和再現』(Chinese cinemas:History,Culture and Representation),劉現成編,台北市中國電影史料研究會・中華民國視覺傳播藝術學會出版,pp.199-207,1996 年。

著作

7. 《改革與中國電影》(共著),倪震主編,應雄,葛菲,王海洲等執筆,中國電影出版社,pp.1-303,1994 年。

8. 《文藝美學原理》(共著),杜書瀛,黎湘萍,應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1-301,1992 年(1998 年再版)。

其他

書評,學術對談,序言,小說評論,科研報告論文等省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