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應急指揮中心是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所設定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平台。
城市應急指揮系統在整合和利用城市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採用現代信息等先進技術,建立集通信、指揮和調度於一體,高度智慧型化的城市應急系統。構建一個平戰結合、預防為主的應急指揮平台。實現公共安全從被動應付型向主動保障型、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高科技型的戰略轉變。促進政府健全體制、創新機制,全面提升城市應急管理水平。
應急指揮系統的由來
對於公安、交警、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等部門,面對突發事件,通信承載的不僅僅是通訊聯絡,更是國家財產與個體生命。中國每年因事故災害、自然災害、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人數成逐年上升趨勢,綜合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元人民幣。
針對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重大疫情、火災、礦難、海難、交通事故等實現統一部署,快速反應,把危害控制到最低,成為各級公共安全主管部門在應急預案中考慮的首要環節。
“首長可視應急指揮互動系統解決方案”可以協助首長在緊急事件發生時進行高效決策的應急指揮系統。首長可通過這套系統查看到事發地點的監控畫面和各個相關單位如公安、交通、作戰指揮室等機構的情況,並通過這套解決方案及時發出指令,真正做到統一平台、統一通信、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調度。
拓撲圖
界面圖
突發公共事件
本預案所稱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自然災害
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事故災難
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建築塌方,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公共衛生事件
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會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攻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和涉外突發事件等。
等級分類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範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設計目標
應急指揮功能
(1)、實現緊急情況的收集、顯示、上報功能。即在指揮中心內能通過網路傳輸和其他通信方式實時接收、顯示、上報緊急情況的現場文字、圖片、語言信息,並能通過終端伺服器和顯示屏隨時調閱緊急情況子系統的文字、圖片信息;
(2)實現遠程指揮功能。在執行突發任務時,可依託網路,運用語言、文字、圖片信息迅速實現對各個子系統和現場實時遠程指揮;
(3)實現應急指揮輔助決策功能。即通過地理信息系統,電子地圖以及其它相關軟體,迅速查詢,顯示警力部署狀況,進行戰術計算,為擬制處置預案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
遠程監控功能
(1)通過衛星信道輸送視頻信號,實現對“處突”現場進行實時監控。(可預留連線埠);
(2)通過裝備GPS終端,實現在地理信息系統和數位化地圖上實時顯示參戰警員的位置,為局領導正確實施指揮提供依據。(可預留連線埠);
(3)利用地、市的“三級網”,實現對各子系統所有監控目標實時監控或調閱。
視頻會議功能
(1)實現召開各類會議的功能;
(2)實現召開遠程視頻會議的功能。
設計思想
(1) 以指揮中心信息管理、地理信息管理、大螢幕監控及顯示、指揮調度為核心,提高管理效率、管理精度、管理力度;
(2) 基於開放式技術,提供系統在容量、功能等各個方面發展的基礎,保護投資;
(3) 模組化支持業務功能變化的升級;
(4) 高可靠性,具備極高的處理容錯能力和平台容錯設計,並能保證數據安全;
(5) 先進、實用、成熟的管理系統;
(6) 友好的操作界面。
設計遵循的原則
(1)可靠性:系統運行要建立在堅實的軟體、硬體基礎上,這是系統穩定可靠運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應急指揮中心繫統管理軟體與作業系統及其他套用軟體應有比較明確的接口規範。套用系統要經過反覆測試,有較強的容錯能力,確保可靠運行;
(2)實用性:軟體開發要依據應急指揮中心的具體工作需要,必須符合指揮中心的工作流程;
(3)先進性:系統開發的起點要高,採用的軟體平台要儘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公認較先進的技術平台。在此基礎上,採用先進的模組化程式設計和先進的設計思想,最終使系統在技術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4)可擴展性:系統建設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進程,要求系統能夠隨著各種先進技術的出現,有足夠的擴展升級的餘地;
通過應急指揮中心繫統,可以實現上下級之間的命令下達、工作匯報、檔案實時傳送、事件監控及紀錄等多項功能,極大地提高了人員的工作效率。
總體構成
(1)大螢幕顯示系統;
(2)接處警系統;
(3)信息管理系統;
(4)數字網路電視監控管理系統;
(5)遠程網路傳輸系統;
(6)電子地圖GIS系統;
(7)視頻會議系統。
系統結構
應急是對有重要影響的突發事件而言。應急系統包括應急通訊、應急分析、應急決策、應急指揮、應急處置和應急環境等。
應急信息系統包括突發事件監測系統、應急回響系統和應急演練系統等。
應急應急聯動系統平台主要由城市基礎信息交換平台、城市應急聯動指揮平台、社會綜合服務平台和電子地理信息支撐平台四個基礎平台組成,為政府處理突發事件提供決策依據,同時為溝通社會各相關部門的綜合服務提供技術保障,最終實現由全社會參與服務、又服務於全社會的目的。信息系統框架大致包括縱橫兩個方向。
縱向包括省應急指揮中心、市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和縣(市)應急辦公室三級系統。
分散式網路互動平台
整個系統由10個部分組成:各種人工和自動報警終端、統一接處警、綜合服務門戶、指揮調度系統、輔助決策策系統、分類/分級處警、聯動部門指揮系統、數據中心、其他通信單位業務系統和政府部門相關業務系統。這10個部分組成四個平台(城市基礎信息交換平台、城市應急聯動指揮平台、社會綜合服務平台和電子地理信息支撐平台)和聯動子系統。城市基礎信息交換平台是城市應急聯動指揮平台與城市綜合服務平台的基礎。
城市基礎信息交換平台主要實現信息交換、套用集成、業務流程控制、統一安全體系等功能,通過它連線各個政府職能部門、金融機構與相關企業。其主要功能包括:
1.實現各種通信網路系統的融合,形成城市應急指揮和社會綜合服務系統的基礎通信與通訊平台;
2.實現不同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套用系統之間的集成,並以服務方式向其他套用提供操作;
3.實現業務流程管理與控制;
4.支持Web瀏覽器、語音、簡訊、專用客戶端等多種接入方式;
5.實現統一身份認證與訪問許可權控制;
6.實現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7.支持網路安全域技術,將不同部門套用系統以及公眾服務系統劃分成不同安全域,它們之間互相隔離,達到網路安全效果。
應急指揮套用平台
應急指揮套用平台構建在城市基礎信息交換平台之上,包括各種人工和自動報警終端、統一接處警、分類/分級處警、指揮調度系統、各聯動部門指揮系統和輔助決策系統共五個部分,實現統一接警、統一指揮、多方聯動。
系統主要面向各級政府部門,實現了緊急突發事件處理的全過程——突發事件的上報、相關數據的採集、緊急程度的判斷、實時溝通、聯動指揮、應急現場支持、領導輔助決策,使得相關政府部門對應急突發事件的情況了解更加全面、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更加迅速、對相關人員之間的協調更加充分、決策更加有依據。同時,系統還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
社會綜合服務平台
社會綜合服務平台利用城市基礎信息交換平台的基礎設施,由各種用戶終端、綜合服務門戶、政府相關業務部門等部分組成,主要為社會公眾提供各種社會服務,如大社保服務、信用查詢服務等。主要功能有:
1.終端接入,實現終端的接入和相應的請求、應答信息格式轉換,提供個性化互動界面的控制和用戶互動流程的動態配置;
2.服務管理,實現服務的新建、修改、刪除、服務終端界面的生成、服務流程生成,以及服務的發布管理和服務狀態監控;
3.信息推播,提供主動信息服務,實現推播信息的採集和根據終端用戶的定製情況主動推播信息;
4.業務受理,提供投訴、各種政府部門所提供的個人生活服務的受理等功能;
5.信息查詢,提供對城市應急指揮平台上的各種綜合信息的查詢。
電子地理信息支撐平台
電子地理信息支撐平台是一個分散式的地理信息系統。在全自治區範圍內,基於統一的地理信息由不同的業務部門維護不同的專業信息。從而形成全自治區綜合業務的地理信息系統,為城市應急指揮和社會綜合服務系統提供地理信息服務。
聯動子系統
聯動子系統分別包括:
1.反恐和刑事案件指揮系統:主要負責反恐和打擊刑事犯罪事件等;
2.消防安全指揮系統:主要是防範和處理重大火災事故;
3.交通安全指揮系統:主要是處置重大交通事故;
4.安全生產指揮系統:主要負責處置突發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系統:主要負責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
6.防汛指揮系統:主要負責水利防汛和抗旱救災工作;
7.抗震救災指揮系統:主要負責防震和發生地震的減災救災工作;
8.城市公用設施突發事件指揮系統:主要負責處理城市水、氣、油、電等重大公用設施突發事件;
9.人防指揮系統:主要負責防空襲和戰時人員掩蔽、人口疏散,並可作為市應急指揮中心的備份。
10.新聞發布指揮系統:主要負責重大突發事故的新聞通知和宣傳,引導民眾和百姓正確預防措施
各個指揮子系統是城市應急指揮平台的基礎上實現各種專項指揮功能。在指揮模式上,可以接收指揮系統的指揮,也可以獨立處理各種應急事件。
系統優勢
城市應急指揮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先進性和實用性並重
2)高可靠性和穩定性
3)注重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
4)注重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
5)系統建設的全面性
6)系統建設的科學性和高度集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