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人石傳說》流傳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七個社區,用客家話口耳相傳。主要內容講述,在很久以前,羊台山下的一個小村莊裡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相親相愛的年輕夫妻,丈夫為了一家人的安寧生活,被迫為貪婪的財主,冒險去常有毒蛇猛獸傷人的深山老林里尋找長生不老藥。妻子按照與丈夫的約定每天下午在山下呼喊丈夫的名字三遍,然而,除了深山裡隱約的呼應外,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丈夫一去不回。妻子忍不住思念和期盼之情,冒著生命危險爬上羊台山頂尋找丈夫,一邊喊一邊朝著應聲的方向爬去,待爬到近前,發現每天回應她的原來是一塊大石頭!睹物思人,妻子傷心欲絕,哭天喊地,突然天空划過一道白光,緊接著雷電交加……天遂人意,妻子死後變成了一尊石頭,與附近的應人石遙遙相望,遠遠望去,這兩尊石頭仿如長相廝守、永不分離的夫妻……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恩愛的夫妻,把山下的村子叫應人石村…… 故事悽美動人,象徵自由美好的愛情人人嚮往,與山河同存,與日月同輝,歌頌忠貞不渝的愛情最終得到永恆 。
《應人石傳說》體現了男女對愛情忠貞不渝、生死相隨的精神,涵載著當地豐富的風情民俗,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作品,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語言特點多以當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口頭語言,用敘事性曲調,樸實、生動、形象、風趣,聲情並茂,直抒胸臆。口傳者不分場合、時間、地點,不分年齡、性別,在勞動中,在生活中,茶餘飯後,隨時隨地都可以講述 。
通過長時間的口耳相傳,使內容和藝術的完美統一達到了較高境界,對研究古代民間語言文學特點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研究石岩本土歷史文化及客家先民一千多年前的先後五次大遷徙過程中,長期以來與當地土人相處、互相取長補短、與南方各地的土語互相混化與影響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客家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寓含客家人的精神、信仰、價值取向,涉及客家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