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賦

慶陽賦

《慶陽賦》作者胡正平,是《光明日報》推出的專欄“百城賦”面向全國徵集和刊登的辭賦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天地形勝,儀態紛呈,萬物爭輝,百郭競雄。壯哉慶陽,岐黃故里,周祖舊邦

慶陽城貌(資料圖片)慶陽城貌(資料圖片)
,紅色熱土,西部名城。居中華之腹地,處秦隴之要膂,擁萬頃之沃野,接三省之通衢。文脈厚深,寶藏富集,鍾靈毓秀,俊采星馳。世紀初來,革故鼎新,振翮騰起,為世驚殊。
煌煌慶陽,氣象雄渾。東踞子午嶺,綿延千里,茫茫林海,擁綠疊翠;西依六盤山,?崖壁立,峨峨山巒,崢嶸崔嵬;北臨毛烏素,塞北風情,渺渺平沙,壯闊瑰麗;南望渭河川,三秦風物,洋洋大觀,盡收眼底。坐擁黃土第一原①,日升月恆,浩浩天功,麥浪涌金。登斯原也,睹天地似水乳交融,觀日月同海隅躍升,傾添包容宇宙之想。臨此地也,瞰群山如眾獸交語,覽眾壑類巨虬匍行,瞬得君臨萬物之感。沐春風和煦,閱綠樹蔥蘢,聞百鳥爭鳴,歷光風霽月,縱有今愁古恨,頓生激揚慷慨之氣。 悠悠慶陽,歷史綿長。黃河古象,述說古今嬗變;環江翼龍,演繹天擇物競。第一塊舊石器,闡釋亘古春秋;數千尊石造像,書寫久遠人文②。長城逶迤,鎮鎖遠山;直道如砥,邊塞通臨;鎮朔高樓,羌管悠悠;蕭關古道,鐵馬錚錚。眾多遺蹟勝景,激發思古幽情。黃帝內經,始創中醫奇術;教民稼穡,開啟農耕源宗。傅介子出使西域,貫通絲路;王節信隱居潛山,憤世著論;李夢陽領軍文壇,華章錦繡;趙邦清品高行潔,孤清震世;米萬鍾翰墨遺香,龍章鳳姿;董福祥抵禦外侮,史冊彪炳③。傅家父子妙筆生花,范公兩代功德兼隆④。無數鴻儒俊彥,引出激越豪邁之情。 巍巍慶陽,光耀千秋。王孝錫赤膽播火⑤,視死如歸;劉志丹南梁聚義,丹心碧血。開闢根據地,始有長征落腳點;匯集八路軍,成為抗日出發地。馬青天,斷案如神;王善人,勤政為民⑥。隴東中學,哺育仁人志士;抗大分校,砥礪抗日英才。三首民歌,唱紅大河上下;一本戲曲,譽滿大江南北⑦。千古英雄多少事,至今為民稱頌。危難之時,方顯革命本色,歷經艱辛,更顯赤子情懷。父母送子參軍,甘灑熱血;簞食壺漿支前,捐錢獻糧;毛澤東題詞六次,以彰其功;鄧小平駐防半載,以仁為師。光榮傳統,薪火賡續,老區精神,光裕後昆。 赫赫慶陽,燦爛輝煌。天上玉宇澄清,地下烏金涌動;物華又兼天寶,人傑更顯地靈。欣逢清平盛世,豈敢勒馬躑躅;呈獻千年祥瑞,自當揚鞭奮蹄。乘改革開放春潮,搶西部開發先機,啟宏圖,開偉業,舊貌已換新顏,老區氣象雲蒸。產業振興,風生水起;城鄉建設,氣勢如虹。農副產品加工,富裕萬家百姓;石油煤炭開發,正當風強勢勁。機場鐵路高速,貫通四方地域;香包刺繡隴劇,傳承千年文明。當年小鎮,廣廈如筍,街衢縱橫,車水馬龍;往昔旱原,平湖翠崗,綠樹掩映,波光粼粼;今朝慶陽,物阜民豐,風淳俗厚,和諧安寧。 天道健行,地勢厚德。彰往察來,明為今承。維我慶陽,高歌猛進。澤被日月光華兮,萬物生輝;汲取山川靈氣兮,群英薈萃;秉承久遠文明兮,雄風再起;譜寫世紀華章兮,展翅騰飛。

注釋

①第一原:董志原,南北長110公里,東西寬50公里,面積910平方公里,黃土堆積厚200米,是黃土高原黃土堆積最深厚、原面最完整、面積最大的黃土原面,譽為天下黃土第一原。 ②第一塊舊石器:1920年,法國神父桑志華在慶陽市華池縣趙家岔和辛家溝,發現了一塊人工打制的石核和兩件石片,這是中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數千尊石造像:慶陽摩崖石窟遍布,其中以北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成就最高。北石窟最早開鑿於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唐、宋、明、清均有開鑿。有窟龕 295 處,雕像2126 尊。 ③傅介子:(?——前65年),北地人,以斬樓蘭王之功封義陽侯。他是繼張騫之後,又一個為“通西域、辟絲路”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王節信:王符,位元組信,號潛夫,東漢安定臨涇(今鎮原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論家。韓愈為王符纂寫祭詞,言其“憤世著論,潛夫有名”。李夢陽:(1473——1530),明代文學家。字獻吉,慶陽人,為明“前七子”之首,曾任戶部郎中,江西提學副使,一生忠鯁直諫。趙邦清:(1562——1622),真寧(今正寧縣)人,明萬曆壬辰科進士,知山東滕縣,清正憐民。米萬鍾:(1570——1628),籍出慶陽府安化縣(今慶城縣),明萬曆己未科進士,書畫大家,時與董其昌齊名,世稱“南董北米”。董福祥:(1840——1908),字星五,環縣人,清朝末年甘軍領袖,佐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 ④傅家父子:傅玄,字休奕,北地泥陽(今寧縣)人,西晉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傅鹹,(239―294),傅玄子,字長虞。西晉文學家。范公兩代: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1041年兼知慶州。范純仁(1027——1101),字堯夫,范仲淹次子。二知慶州。范純粹(1032——1101),字德孺,范仲淹四子,亦知慶州。 ⑤王孝錫:(1903——1928),又名存身,字遂伍,寧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家鄉建立了西北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彬寧支部,在隴東播下革命火種。1928年10月被捕,12月英勇就義,年僅26歲。 ⑥馬青天:馬錫五,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隴東分區專員公署專員,兼任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隴東分庭庭長,開創了審判和調節相結合的“馬錫五審判方式”,被民眾譽為馬青天。王善人:1937年9月至1946年2月,八路軍129師385旅旅部駐防慶陽縣,旅長王維舟勤政愛民,被當地民眾稱為王善人。 ⑦三首民歌:指陝甘寧邊區時期,由慶陽籍農民創作的民歌《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繡金匾》和根據慶陽民歌改編的《軍民大生產》等三首歌曲。一本戲曲:指根據馬錫五巧斷婚姻糾紛案例改編的評劇《劉巧兒》。

創作背景

慶陽賦》是用“賦”這種文體書寫甘肅省最東部的地級市——慶陽市的人文歷史進程的文學作品。是《光明日報》推出的專欄“百城賦”面向全國徵集和刊登的辭賦之一。作者胡正平,生於1967年10月,畢業於慶陽師專(現隴東學院)中文系,現任中共慶陽市委辦公室秘書科科長,為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慶陽市位於隴東,轄西峰、慶城、寧縣、正寧、鎮原、合水、華池、環縣一區七縣。古稱北豳,秦漢屬北地郡,隋唐置慶州,宋以後為慶陽府,民國屬甘肅第三行政專署,1936年後分屬陝甘寧邊區隴東、關中分區。2002年撤地設市。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260萬。
慶陽歷史悠遠。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有《黃帝內經》行世,“岐黃故里”由此聞名。周先祖“教民稼穡”,開啟了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化先河。慶陽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地。慶陽資源富集,是長慶油田的誕生地和主產區,石油資源儲量32.74億噸,煤炭預測儲量1342億噸。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是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周祖農耕文化之鄉、香包刺繡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荷花舞之鄉、皮影道情之鄉,隴劇、環縣皮影、香包刺繡、嗩吶藝術被列為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