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慢教育觀點認為: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範。這一教育理念,主要是告誡那些被“快教育”折騰得精疲力盡的人們,做事要有計畫性,工作要抓重點,教育要回歸簡單,不急功近利,不去透支興趣、愛好、天賦拼人生,讓教育散發出快樂的“味道”。“慢教育”相對於“快教育”而言,更容易被人接受,更加有力、更加有效、更加成功。
快慢對比
1979年6月,中國派一個訪問團去美國考察初級教育。回國後寫的報告中說美國學生,無論品德優劣、能力高低,無不躊躇滿志;國小二年級的學生,大字也不識一斗,加減乘除還在掰著手指頭算,就整天奢談發明創造;重音、體、美,而輕數、理、化,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最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搖來晃去。同年,作為互訪,美國也派了一個考察團來中國,也寫了一份報告:中國的小學生在上課時喜歡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師發問時舉右手,否則不輕易改變;中國學生有“家庭作業”,是學校作業在家庭的延續;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優秀的學生,一般會得到一張證書,其他人則沒有。相比較而言,美國和中國的教育有了快慢之分。然而,從1979年算起的30多年過程中,美國的“慢教育”共培養出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中國的“快教育”至今還沒有哪一所學校培養出一名這樣的人才。
專家聲音
王久辛認為,提倡“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要改變主要考知識為主要考見識,不要追求一節課里讓學生強制性地記憶多少東西,而是啟發他們的思維。具體執行層面,就應該用法律法規或者行政手段大規模縮減現在教材容量,尤其是縮減各種輔導材料,不然的話沒辦法慢下來,因為只有足夠快才能夠把滿滿一書包的東西在一個學期塞進孩子的腦袋,還必須通過反覆考試強化記憶。必須改革高考在內的所有考試以考死知識為主的愚蠢方法。把考試內容改成考思維、考素養、考想像、考能力、考品質等等,讓死記硬背徹底沒市場,讓孩子們從學習做人開始學習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