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依託基礎教育資源,慕華成志致力於打造K12 行業現代教育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從個人到學校再到區域的創新教育服務。公司產品覆蓋22 個省、107 個城市。
經營範圍
包括: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諮詢;企業管理諮詢;教育諮詢;計算機系統集成;銷售自行開發後的產品等。
公司產品
愛學堂
3分鐘學習一節新課
作為研究交流與成果套用平台,以及學堂線上的基礎教育頻道,結合00後孩子熟悉的網際網路元素,利用電影工藝,將知識點製作成3分鐘的動漫微課。
未來課堂
科技改變課堂,助力成績提升
未來課堂是藉助信息化技術打造的深度課改平台。連線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整合了線上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的雙重優勢。
愛學雲智慧教育平台
讓孩子共享教育資源
愛學雲智慧教育平台是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發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致力於實現區域教育資源的共享和配置。
公司理念
科技,讓學習更美好!
企業願景
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發展歷程
夢想2014 重新定義產品
2014年5月,依託教育資源研發教育內容產品。
2014年6月,慕華成志投資,做中國好的教育內容。
2014年7月,第一節動漫微課《等腰三角形》誕生,樹立K12線上教育行業內容。
2014年8月,按照學科、教材版本建立完整產品線,微課製作全面啟動。
成長2015 從產品到平台
2015年1月,慕華成志戰略升級——從內容到平台。
2015年2月,智慧教學平台上線,開啟混合式教學與自適應學習新時代。
2015年8月,成立線上教育研究中心基礎教育部。
綻放2016 從平台到生態
2016年3月,慕華成志發起“未來教育行動計畫”。
2016年4月,慕華成志以信息化推動教育資源發展。
2016年5月,慕華成志建立“未來學習中心”。
2016年8月,實現手機、平板、TV、電腦等終端兼容。
2016年11月,聚焦網際網路+教育論壇”,並成立未來教育研究院。
2016年12月,展示未來教育最新成果。
榜樣2017 打造未來教育
2017年5月,舉辦“智慧教育生態與未來教育發展”局長、校長培訓班。
2017年6月,慕華成志成立美育中心。
2017年7月,慕華成志大河愛學堂正式上線。
2017年9月,發布愛學堂國小英語課程體系,涵蓋:同步、拼寫、文化、繪本、歌曲、小升初六大板塊。
指引2018 服務國家戰略
2018年1月,慕華成志建立“幼教資源中心”網路平台及研發製作“幼教線上課程”的合作。
2018年2月,教育精準扶貧新模式,愛學堂動漫課程。
2018年3月,教育平台“慕華網際網路學校”啟動。
2018年4月,慕華成志基礎教育服務平台,負責為新鄉師生提供教育資源。
2018年6月,慕華成志,探索教育資源的共享與普及。
2018年7月,慕華成志教育精準扶貧,愛學堂線上教育資源。
技術創新
區域教育大數據
輔助區域教育發展決策,實現智慧型教育生態化建設
全維度數據監控
即時查看活躍度、資源利用率、教學質量、學業成績等指標
智慧教學方案
直觀展示班級學習情況,智慧型推薦針對性教學策略
知識圖譜
通過智慧型算法測定學生知識掌握圖譜 ,提供科學學習路徑規劃
智慧型作業批改
智慧型作業批改系統,作業成績及時傳達,節省重複勞動時間
模式創新
混合式教學
藉助信息化技術打造的課改平台,連線線上+ 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整合了線上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的雙重優勢,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後等整個教學環節,在提升教師教學效率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雙師課堂
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採用同一課堂、異地雙師遠程配合的教學方式解決鄉村學校師資不足、資源匱乏等問題,從而探索城市教育資源補充鄉村的可操作性。
翻轉課堂
利用信息化資源,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採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
未來教育
未來教育行動計畫
慕華成志發起未來教育行動計畫。未來教育行動計畫旨在以國家政策為指導,依託線教育研究中心在網上開放課程建設和共享的教育觀念, 聯合中國小教育信息化領域線上教育企業,整合大學、中學、國小等學校教育資源,探索未來教育教學新模式。
社會責任
助力清華大學教育扶貧
慕華成志聯合清華控股成員企業——慕華教育旗下的其他教育企業共同打造教育公益平台“慕華網際網路學校”,旨在將清華乃至全球的教育資源通過網際網路輻射,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實現內生性、可持續發展。
發起鄉村教育創新計畫
在“網際網路+教育精準扶貧”的背景下,慕華成志發起鄉村教育創新計畫,優勢結合,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的力量,為貧困地區引入教育教學資源和師資培訓體系,實現跨地域教育資源共享的新局面,提升偏遠地區、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
探索教育精準扶貧新模式
此次慕華成志與各地的合作,形成了“政府政策支持、企業投資建設、學校持續使用”的建設模式和市場主導、多元共建、開放平等、共建共享的信息化教育資源扶貧模式,待進一步完善運作機制後,該模式將被逐步推廣到全國各貧困地區縣市,實現更為廣泛的社會、政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