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首

《感遇二首》是柳宗元的作品之一。

詩詞鑑賞

感遇二首【1】
柳宗元
其一
西陸動涼氣【2】,驚烏號北林。
棲息豈殊性【3】,集枯安可任【4】。
鴻鵠去不返【5】,勾吳阻且深【6】。
徒嗟日沈湎【7】,丸鼓騖奇音【8】。
東海久搖盪,南風已駸駸【9】。
坐使青天暮【10】,小星愁太陰【11】。
眾情嗜奸利【12】,居貨捐千金【13】。
危根一以振【14】,齊斧來相尋【15】。
攬衣中夜起【16】,感物涕盈襟【17】。
微霜眾所踐,誰念歲寒心【18】。
其二
旭日照寒野,斯起蒿萊【19】。
啁啾有餘樂【20】,飛舞西陵隈【21】。
迴風旦夕至【22】,零葉委陳荄【23】。
所棲不足恃【24】,鷹隼縱橫來【25】。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出生於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於柳州。一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於柳州刺史任上,所以號柳河東或柳柳州。
註解:
【1】感遇:因為自己的遭際和境遇而生髮感慨。遇,遭遇。
【2】西陸:秋天。司馬彪《續漢書》:“日行西陸謂之秋。”西陸本為星宿名,指昴宿。
【3】豈:難道,怎么。殊:不同的,特別的。性:習性。
【4】集:群鳥停聚在樹上。安:何,怎么。任:憑靠,依託。
【5】鴻鵠(hú):天鵝。
【6】勾吳:古國名,在今浙江、江蘇一帶。勾,發音詞頭,無義。阻:險。
【7】徒:白白地,僅僅。日:一天天地。沈湎(chén miǎn):沉溺,迷戀。
【8】丸鼓:用銅丸擊鼓。《漢書·史丹傳》:“(元帝)留好音樂,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臨軒檻上,隤(tuí落下)銅丸以擿(zhì 投)鼓,聲中嚴鼓之節。”騖(wù):追求。
【9】駸駸(qīn qīn):疾速,急迫。
【10】坐:因而,導致。
【11】太陰:月亮。
【12】眾:世俗者。情:內心。
【13】居:囤積,儲存。捐:捨棄,獻出,此處為“花費”。
【14】危:高。根:樹根,這兒借代為樹木。一:一旦。振:直挺。
【15】齊(zhāi)斧:用於征伐之斧。凡師出必齋戒入廟受斧,故曰齋斧。齊,通齋。尋:追逐,跟蹤而至。
【16】攬衣:披衣。
【17】物:景物、時事、世事。涕:眼淚。
【18】歲寒心:年終嚴寒時松柏挺立不屈的精神。《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diāo凋)也。”
【19】鸒(yù)斯:烏鴉。蒿萊:草叢。
【20】啁啾(zhōu jiū):鳥叫聲。餘:多餘的,十二分的。
【21】陵:山丘。隈(wēi):山勢彎曲的地方。
【22】迴風:鏇風。旦夕:早晚間,遲早。
【23】委:堆落。陳荄(gāi):腐爛的草根。陳,腐爛的。荄,草根。
【24】恃:依靠。
【25】隼(sŭn):鶚,鷂鷹。縱橫:迅猛恣肆。
今譯:
其一
秋天颳起了涼風,
受驚的烏鴉在北面的樹林裡叫個不停。
難道是烏鴉棲息的習性與眾不同,
它們停集在枯枝上又怎能靠它安身?
天鵝一去再也不能回返,
去勾吳的道路山險水又深。
人們只能嗟嘆漢元帝一天天沉溺享樂,
他竟然用銅丸擊鼓來追求奇特的聲音。
東海早就波濤洶湧,
南風也已勁猛急緊。
致使青天白日變成了黑夜昏暮,
三五顆小星使得月亮憂愁而隱。
世俗內心最喜好的是奸詐謀利,
他們困積奇貨,一擲千金。
高大的樹木一旦挺立起來,
鋒利的刀斧就把它們追尋。
我半夜披衣起來徘徊,
感傷時事,不禁熱淚滿襟。
儘管人們都能踏著薄薄的寒霜行走,
可誰又想到那不畏嚴寒的松柏的堅貞?
其二
早晨的太陽照耀著寒冷的原野,
一群烏鴉從草叢飛了出來。
它們啞啞歡叫,非常快活,
飛舞到西邊的山彎一帶。
無情的鏇風遲早就要來到,
把枯枝敗葉吹落在腐草陳荄。
棲居的草叢決不能夠安身,
鷹隼猛撲下來,無可逃災。
賞析:
此詩當作於元和元年(806)秋,王叔文遇害之後。理由是,其一,詩題名“感遇”,當是感傷時事,為自己及友人的不幸遭際而發。其二,詩中景象一片肅殺淒涼,飽含沉痛而又晦隱其辭,當是王叔文被害,政局最為險惡,政敵最為肆虐之時,柳宗元心中極為悲憤而又驚懼,恐遭殺身之禍,只得措辭隱晦。其三,此詩為兩首,而都以群烏所棲不足恃引發感觸,而王叔文集團之所以剛一有所振興,便遭慘敗,實為他們所憑靠的順宗脆弱,在朝廷內部沒有深厚的政治根基,兩者深為相似。其四,王安國《柳宗元詩箋釋》對此詩各句作了深入的研究考證,結論具體而妥當,決非一般猜測之言可比,應可信從。其五,柳宗元《零陵贈李卿、元侍御簡吳武陵》詩,其中“鎩羽集枯乾,低昂互鳴悲。朔雲吐風寒,寂歷窮秋時。君子尚容與,小人守兢危”數句,與此詩的辭句、手法、意境相同,互相參看,詩意已很明顯。
因此,要正確地理解和賞析這首詩,主要應從“永貞革新”運動失敗的原因經過和詩中的象徵寓意入手。
“永貞革新”運動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唐德宗李适後期的政治形勢每況愈下。唐德宗初即位時,銳於進取,曾大刀闊斧地採取措施,試圖扭轉“安史之亂”後唐朝政局的發展頹勢。但經過“建中之亂”,涇陽兵變,德宗倉皇出逃,一蹶不振,沉溺享樂而又猜忌太子李誦和賢臣。王叔文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主要是扶持太子李誦繼位,任用出身“微賤”的新進官員,利用宮中的少數宦官和寵妃。太子李誦雖然於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稱帝(即順宗),但由於宦官和保守朝臣勢力很大,即位前幾乎遭到廢黜,而此時順宗已患中風,失音不語,根本無法堅定朝野的信心,只好剛上台三個月後就要立太子李純為嗣。到八月,順宗被迫禪位,太子即位稱帝(即憲宗),而憲宗對王叔文革新派諸人殊無好感,內宦、朝臣、藩鎮趁機讒言發難,革新派短短的幾個月就徹底慘遭失敗。王叔文當即遭貶而不久賜死,柳宗元等“八司馬”於九月十三日一起被貶遠州,並當即發遣出京。王叔文革新集團所依恃的順宗其實只是一根“枯”枝而已,寒鴉驚秋,無枝可依,是“永貞革新”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
具體說來,詩中各句的象徵寓意,大致如下:
(1)“西陸”(秋天)、“涼氣”、“微霜”、“歲寒”、“迴風”等,象徵政局的突變和嚴峻,使人深感凜冽不安。
(2)“驚烏”、“鸒斯”,借指革新派。
(3)“集枯安可任”,“所棲不足恃”,象徵革新派所倚恃的順帝無力脆弱,象徵革新派在朝廷中毫無堅實的政治根基。
(4)“鴻鵠去不返”,暗指王叔文死。
(5)“徒嗟日沉湎,丸鼓騖奇音”,指德宗與朝臣沉湎享樂。
(6)“東海久搖盪,南風以駸駸”,指各地藩鎮蠢蠢欲動,朝野不安。
(7)“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陰”,暗指宦官掌權,朝廷黑暗,賢臣憂鬱。
(8)“眾情嗜奸利,居貨捐千金”,指保守派為個人私利,擁立太子李純,迫順帝禪位,如奸商不惜千金,囤居奇貨的手段一樣。
(9)“危根一以振,齊斧來相尋”,“鷹隼縱橫來”,喻革新派剛一振興,反對派就大加殺伐迫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