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概述
版本一
一個聖誕節的晚上,陷入絕境的妓女艾麗莎用枕頭悶死三歲的小女兒瑪麗之後,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瑪麗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被送入公共救濟機構,她懷著對男人的仇恨在孤兒院中一天天長大,時刻不忘要找到她的父親,她將其視為導致母親的淪落及自身的不幸的罪魁禍首。她滿18 歲的時候終於離開了孤兒院,在朋友的幫助下,她調查出她的父親名叫雅克,她決定為母親和自己復仇。她查明,雅克曾是位落魄的音樂家,在推出一張名為《艾麗莎》的唱片後便下落不明。幾經努力,她又找到了他的藏身之處。見到雅克之後,瑪麗起初仍隱瞞身份,設法接近他、侮辱他,甚至想舉槍殺死他。但後來,她漸漸了解到,是個備受迫害的猶太人,父母慘死,童年的痛苦遭遇、懷才不遇的現實令他萬分苦悶。為了不連累深深愛著他的艾麗莎,他只有離開她。不想這竟使艾麗莎命赴黃泉。此後無盡的愧疚最終使他自暴自棄,難以自拔。瑪麗知道了這一切之後,消除了以往的仇恨,決心與父親相認。
版本二
一個聖誕節的晚上,愛麗莎把幼小的女兒瑪麗抱上床後,在輕快的音樂聲中,狠心的用枕頭捂住了女兒的頭。愛麗莎看到女兒不再掙扎後,走進浴室里,開槍自殺身亡。
愛麗莎臨死前,打翻的蠟燭,引起了火災。警察趕到後,把還有一絲呼吸的瑪麗送進了醫院。
愛麗莎在聖誕節的前幾天,曾求助於自己的父母,希望他們能收留走投無路的她和女兒。但愛麗莎自私的父母為了自己生活好一些,拒絕了愛麗莎的請求。
瑪麗從醫院出來後,被警官凱文送到了福利院。瑪麗在福利院再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外祖父母,但她卻為母親的死而深深記恨著他們,不願意再見到他們。
18歲的瑪麗離開了福利院,並和她一直在福利院的好友蘇蘭棋,以及曾經幫過瑪麗的一個黑人小孩阿德一起,遊戲人生於大街小巷。
瑪麗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蘇蘭棋、阿德二人配合,靠行騙維持生活。三人也經常受到一個老人山米爾和警官凱文的照顧。但儘管瑪麗平時表面快樂的象一隻小鳥,而其實她的內心卻為母親的死耿耿於懷。
為了對母親的死一探究竟,瑪麗決定查出母親的死因。瑪麗先後通過各種手段得知,原來她的母親愛麗莎曾經是一個妓女,而她的父親則是一個有可能逼母親賣淫的鋼琴師。瑪麗查詢的人們也不知道由於瑪麗的父親當年出於什麼原因和瑪麗的母親分手了。知道了這些事情後,瑪麗開始認為是父親當年的行為才導致走投無路的母親自殺。瑪麗開始怨恨她從沒有見過面的父親。
瑪麗從母親留下的父親以前寄給母親的一張明信片上找到了父親的地址和姓名。對父親充滿恨意的瑪麗買了一把手槍決定去找尋父親,並殺死他位自己和母親報仇。
瑪麗對自己前往找尋父親的事情不抱生還的希望,她對自己做了最壞的準備。瑪麗臨行前,在一個不是聖誕節的晚上,為自己的朋友們舉辦了一個聖誕節的晚會,並為他們都準備了禮物。
瑪麗在海邊的一家酒館裡,見到了自己的父親——蕾波。但當瑪麗跟蹤自己酒醉熏熏獨自一人的父親蕾波後,瑪麗拿出了手槍,卻下不了手。為此,痛苦不堪的瑪麗決定引誘蕾波,讓他也在痛苦中死去。
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天,瑪麗開始實施自己的計畫——引誘蕾波,探知他母親的往事,以揭開自己的身世之迷。
瑪麗開始頻頻出現在蕾波面前,並以自己的身體和裝成母親的樣子,刺激蕾波。蕾波果然掉入瑪麗為他設的圈套中,他開始被瑪麗的舉動弄得暴躁不已,但他卻對瑪麗的身體不感興趣,他的憤怒只是瑪麗讓他想起了他深愛的女人——愛麗莎。
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瑪麗在舞會上把自己打扮得像母親,並偽裝成妓女後,蕾波再也抑制不了自己情緒,他和調戲瑪麗的男人打了起來,而此時,瑪麗卻趁機離開了。
瑪麗回到蕾波家裡,發現了蕾波寫給母親,但卻沒有寄出去的書信。瑪麗閱讀了這些信件,才知道原來母親當年為了維持她和蕾波的生活,才被迫去當妓女的,而蕾波知道後,並沒有怪罪於母親,他只是恨自己為了音樂,才導致自己深愛的女人,走上妓女的道路。母親離開蕾波後,蕾波也就放棄了自己的音樂。
蕾波回到家裡,不見了瑪麗蹤影。蕾波看到了桌上,瑪麗留下的,他寄給愛麗莎的明信片,才知道瑪麗原來是自己和愛麗莎的女兒。
蕾波在海邊找到了瑪麗,這對重逢的父女,相互釋然,擁抱在一起。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凡妮莎·帕拉迪絲 | Marie Desmoulin | |
傑拉爾·德帕迪約 | Jacques 'Lébovitch' Desmoulin | |
克洛蒂爾·蔻洛 | Solange | |
佛洛倫絲·托馬辛 | Élisa Desmoulin |
職員表
導演Director
讓·貝克
Jean Becker
編劇Writer
讓·貝克 Jean Becker
Fabrice Carazo
製作人Produced by
Henri Brichetti- producer
Christian Fechner- producer
Didier Pain- executive producer
Hervé Truffaut- executive producer
幕後製作
法國老導演讓·貝克1983年時的名作《一個殺人的夏天》就是關於父女愛恨的故事,尋找父親、仇恨父親、深愛父親成了貝克擅長的一貫主題。而女主演帕拉迪絲的成名銀幕處女作就是講述師生不倫戀情的《白色婚禮》,從那時起她的叛逆女孩形象就成了法國銀幕上的一個代表,這部影片也就是貝克的主題與帕拉迪絲銀幕形象的最佳結合。
影片開始,在柔和的音樂中,愛麗莎悶死了自己的小女兒,然後舉槍自殺,營造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懸念。所有觀眾都被這個充滿懸念的悲劇吸引,究竟是什麼力量讓一個母親殺死自己的嬰兒然後自殺,這是需要什麼樣的悲慘境遇和強烈情感?
影片通過倒敘和調查案件式的懸念手法,向觀眾講述了這個當年發生的淒婉愛情故事,以及今日父女之間的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影片從開始的悶殺嬰兒、自殺身亡所營造的巨大懸念,雖然影片最後揭開的淒婉愛情故事和慘痛遭遇並沒有對那個開頭給予完滿的解釋,但也基本上滿足了觀眾的需求,這個懸念就是影片推動劇情發展的最大動力。
榮譽
第21屆法國凱撒獎
最佳配樂 Best Music Written for a Film (Meilleure musique) (1996年)塞吉·甘斯布、Michel Colombier、澤貝紐·普瑞斯納
最佳新人女演員克洛蒂爾·蔻洛
最佳女配角克洛蒂爾·蔻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