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2007年至2009年,筆者出版了《韋紹波文學作品集.故鄉的鳥聲》、《韋紹波文學作品續集.古村月影》,還有幻想神話小說《端屯三十夢》。此次出版的 《韋紹波文學作品集(三).愛的痕跡》,與前面的兩本“文學作品集”是同屬一個系列的。
此文集用 《愛的痕跡》作為副題是恰當的,因為本文集從頭到尾、字裡行間,都充滿著筆者對祖國、對家鄉、對生活、對大自然的深厚的感情,都流露出筆者對世間萬事萬物所給予的真誠的關注,到處都可以感觸到愛的痕跡。同時文中還有一首詩,其題為“愛的痕跡”。
這裡所指的“愛”,不單指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廣義的愛。它包含了人世間所有的愛,如與親屬之間的親情之愛;同志間的友愛;對祖國、對集體、對人民的愛;對事業、對工作、對學習的愛;對大自然的愛,等等。這個世界是靠“愛”來支撐的,是“愛”的“鍵”將萬事萬物聯結在一起,於是便組成了世界。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世界。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有愛就會有恨,然而恨卻不是世界事物的主旋律。
“愛的痕跡”中的“痕”,每當人們讀到它的時候,就會聯想到“傷痕”、“淚痕”和“裂痕”。只因為愛在任何時候都不是絕對的完美,更不是永遠的完美,伴隨些“傷”、“淚”、“裂”之痕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是生活的魅力所在,這也是自古以來文人騷客得以舞文弄墨的原因。當然,此文集亦莫能外的。
此文集是作者近期所創作的文學作品的集合,其風格與前兩本相同。其文體有古詩詞、現代詩、散文、雜文與隨筆、寓言、小說與雜記等。其內容有反映我老家廣西都安縣的鄉土人文景觀和民族風情習俗;反映故鄉父老兄弟姐妹艱苦奮鬥、改變家鄉面貌的頑強精神;反映筆者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一腔情懷;反映筆者對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科學思考;反映筆者在社會、家庭和個人生活中的親身感受。文集中還收錄了筆者長期積累的“人生感悟”、“思想火花”的言論,總計三百多條,並以“靜夜心得”概之。
此文集在編排上仍沿用前兩集的結構,仍按古詩詞—雜詩—現代詩—散文隨筆—雜文—小說雜記之序排版。“靜夜心得”系列,則被安插在雜文里,自知此舉有所不當,權為罷了。
在“散文隨筆”部分,以懷舊為主調,主要記敘筆者對童年時代在故鄉農村生活的感受,抒發筆者對那個年代的深徹懷念的感情,同時對那些將被現代人遺忘和被現代文化所淹沒的鄉土傳統文化,發出極為深沉的感嘆。另外,在此部分還展示了筆者對人類、對宇宙、對大自然的變化問題的個人見解。
在雜文部分,主要展示筆者對人生,對生活的深沉思考。尤其是“靜夜心得”系列的文字,筆者和盤托出個人在不同時段獨立思維所產生的思想記錄。那些“靜夜心得”的條條羅列,雖然顯得雞零狗碎、思路閃灼跳躍、毫無篇章可言,但那是實時的、真實的記錄。余以為,以其將它們歸納分類,倒不如保留其原味。因為同一論題範圍的言論,如果在同一時間讀到的僅是它的句型和口氣的不同而已,就有明顯的重複感和堆砌感,那肯定是乏味的,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是也。
在小說部分,本文集則與前兩集有明顯不同,幻想和虛構的題材偏多了一些。如《妖氛》、《古樹日記》、《夢遊記》、《飛向無垠》等,都是辟空想像的產物,當然箇中也不乏現實生活的影子。“畫犬馬難,畫鬼怪易”,此話很有道理。然而作為初學者的我來說,幻想和虛構的手法,對於開發和鍛鍊本人的思維能力、提高本人的演繹推理水平,卻是很有作用和很有必要的。
作者簡介
韋紹波,筆名尋石、霞中子,壯族,1954年6月24日生於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嶺鎮。1970年就讀於都安高中,1978年畢業於廣西民族學院物理系並留校任教至今。先後到過蘇州大學、清華大學進修,發表過三十多篇學術論文,現為廣西民族大學副教授。為人酷愛文學,博覽群書,尤喜詩聯。曾出版《韋紹波文學作品集.故鄉的鳥聲》、《古村月影》以及幻想神話小說《端屯三十夢》等三本文學著作。為人崇高淡泊寧靜、清靜無為。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