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病源

愛滋病病源

愛滋病病源,即愛滋病病毒傳播的源頭,2015年3月4日多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愛滋病毒已知的4種病株,均來自喀麥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類首次完全確定愛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頭。

病原確認

2015年3月4日多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愛滋病毒已知的4種病株,均來自喀麥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是人類首次完全確定愛滋病毒毒株的所有源頭。

病毒毒株

目前已知愛滋病毒毒株共有4種,分別是M、N、O、P,每種各有不同源頭,其中傳播最廣的M和N早已證實來自黑猩猩,但較罕見的O和P則一直未能證實源頭。

研究員透過分析喀麥隆及鄰近地區的黑猩猩及大猩猩基因資料,終於證實O和P均是來自喀麥隆西南部的大猩猩。全球至今只有兩宗P型病例,O型亦只有10萬人,主要集中在中西非。

傳播途徑

愛滋病病源首次確認 愛滋病病源首次確認

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愛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愛滋病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病因研究認為,愛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登載了5例愛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愛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愛滋病"。不久以後,愛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愛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愛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愛滋病病人,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念珠菌、肺孢子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並發生長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愛滋病的特效藥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愛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