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約翰·波因特

愛德華·約翰·波因特

19歲的波因特進入皇家美術學院學習,爾後又赴巴黎入古典主義畫家格萊爾畫室。 波因特只是借這一情節著意描繪維納斯式的人體美。 古典主義畫家常借沐浴情節描繪美麗的女性人體,傳達自己的藝術追求和美學觀念。

波因特 (1836-1919年)
《拋彈機》愛德華·約翰·波因特《拋彈機》愛德華·約翰·波因特
愛德華·約翰·波因特於1836年3月20日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位建築師,外祖父是著名雕刻家托馬斯·班克斯。波因特在英國雷斯學院開始藝術學習。17歲時赴義大利,在羅馬結識萊頓受到指點,他具備萊頓的嚴謹,也學到了萊頓的明淨和光潤。19歲的波因特進入皇家美術學院學習,爾後又赴巴黎入古典主義畫家格萊爾畫室。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和英國作家、畫家莫里斯都曾經在這個畫室學習過。自1860年開始波因特定居倫敦,基本從事於裝飾藝術。1870年以後他開始走古典主義創作道路,善於描繪裸體女性。波因特除創作了大量的歷史題材作品外,還畫了許多風俗畫。在他的風俗畫中往往著意於情調美的表達,在題材上亦多取古希臘神話。他通過考察和想像,把這類風俗畫創作得極富觀賞性。波因特一生獲得過官方的諸多榮譽,1869年也就是畫家33歲時被選為皇家美術學院準院士,40歲時選為院士。1896年60歲時接替米萊斯擔任皇家美術學院院長,直到1918年。他是第一位倫敦大學榮譽教授,還出任過倫敦國家美術館館長。1919年7月26日在倫敦去世。
《拋彈機》
《安德洛墨達》愛德華·約翰·波因特《安德洛墨達》愛德華·約翰·波因特
《系頭帶》愛德華·約翰·波因特《系頭帶》愛德華·約翰·波因特
這是一幅描繪古代戰爭的歷史風俗畫。在刀箭作武器的時代,能運用這種“拋彈機”就已經很先進了。畫家突出描繪士兵們團結一致,以巨大力量使用這台笨重機械。複雜的機械襯託了士兵健壯的人體動態美。畫家具有很強的寫實造型功力,背景具有空間真實感,展現了波因特精湛嚴謹的藝術特質。
《安德洛墨達》
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曾畫過一幅《洛哲和安吉利卡》(安德洛墨達亦譯安吉利卡)。此畫取材於16世紀義大利詩人阿里奧斯特的詩集《狂亂之夜》所描繪的情節:支那女王安吉利卡被囚禁在淚之島上,她被當作海神奧魯克的祭品,等待著自己的毀滅。波因特只是借這一情節著意描繪維納斯式的人體美。畫家以傳統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裸體造型為典範。安吉利卡被縛在山岩上,忍受著風浪的襲擊,無奈地等待死亡的降臨。岩石下滾動著海水撞擊所激起的朵朵白浪,這激盪的環境正是平靜女王的內心世界,靜中寓動。
《系頭帶》
古典主義畫家常借沐浴情節描繪美麗的女性人體,傳達自己的藝術追求和美學觀念。波因特遵循古典主義的原則,繼承了自古希臘到文藝復興傑出的藝術大師人體造型傳統,塑造了一位維納斯式的裸女形象。畫家以極工麗的裝飾造型,細緻地描繪周圍環境,複雜的紋樣組成了富有東方情調的空間。細膩單純的人體動勢呈全開放式地立於畫面中間,她在五顏六色的背景襯托下顯得鮮明突出。畫家創作這類題材的畫,真正含義是想讓觀賞者去欣賞在這個美妙的環境中展現的人體的獨特美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