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愛彌兒:教育實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經典書系之一,主要講述了西方世界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之後最系統、最完整的教育理論名著。《愛彌兒:教育實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對後世的教育學說以及幼兒們的教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許多教育思想和理論都可以在這本書里找到它的脈絡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範圍內引起的一場關於幼兒教育革命的、近年來在國內較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發端於這本書。
《愛彌兒:教育實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共分為五卷,盧梭虛構了主人公愛彌兒從出生一直到成人的教育生涯,提出了在不同年齡段對孩子先後進行體育、感官、德育、智育和愛情教育的教育原則、內容和方法,系統地表達了自己的教育和教學思想理念,其主導為"發展天性,回歸自然"
作者簡介
陶紅亮,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教育學專業。先後從事教育、出版行業多年,曾供職於某著名教育出版集團,擔任高級策劃。長期關注國內外教育,對親職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深入研究,倡導"平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已出版親職教育、青少年教育、早期教育著作多部,《如何叉寸待受挫折的孩子》創下l0萬冊銷量,受聘各學校講課。其主要作品有:《媽媽的早教決定孩子的人生》《做老師眼中的好父母》《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卡爾威特的教育智慧》《哈佛的教育智慧》《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智商情商加速跑》《好的性格成功的開始》等
目錄
前言
第一卷 愛彌兒的矍兒如
人要受的三種教育
對天性的呵護應當始自孩提時
自然教育的雙重作用
孩子和他的教師
人類的嬰兒期,我們的現狀
愛彌兒的誕生
嬰兒的哭聲
教育的意義
嬰兒期的教育
語言的開始
第二卷 愛彌兒的童年期
嬰兒期的結束
童年成長的快樂和煩惱
大人們最基本的原則
消極的教育:沒有道德的教育
兒童的理性境界
烏鴉和狐狸
撒謊不是孩子的天性
語言的學習
孩子的觸覺、視覺和繪畫
鍛鍊孩子們的身體
聽覺、味覺、嗅覺和第六感覺
童年的基本狀況
飲食習慣和飲食教育
童年時期的思維
第三卷 愛彌兒的少年期
童年的第三個階段
孩子的好奇心
實用法則
為什麼讓愛彌兒讀《魯濱遜漂流記》
愛彌兒的科學研究
孩子職業的選擇
判斷力的培養
15歲的愛彌兒
一桌盛餐引發的思考
這有什麼用處
我對書是很憎恨的
第四卷 愛彌兒的青年期
16歲的愛彌兒
一個牧師的自述
特殊時期的教育
純真、幸福和痛苦
18歲的愛彌兒:博愛的年齡
20歲的愛彌兒:感受愛的年齡
即將步人社會的大門
如何使孩子身臨險境而不感到害怕
直覺的力量
對人類的認識
第五卷 愛彌兒的婚姻期
青春期的最後階段
蘇菲和女人的教育
愛彌兒和蘇菲的戀愛
針對愛情的考驗
序言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裔的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文學家、音樂家,在許多領域都有著開創性的重要影響,同時,也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物。他是18世紀法國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先驅,是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被譽為“現代民主政體之父”。
1712年6月28日,盧梭出生於流散在瑞士日內瓦的一個信仰基督教的法國人家庭。盧梭的母親聰明賢淑,是個牧師的女兒,但在盧梭出生幾天后便去世了。盧梭的父親是個手藝超群的鐘表匠,父親和姑媽一起將小盧梭養大成人。小盧梭本來有個比他大7歲的哥哥,但後來離家出走,盧梭便成了家中的獨子。
盧梭的生父酷愛讀書,總在晚飯後朗讀盧梭生母遺留下的小說,通宵達旦。由於父親的薰陶,盧梭年幼的心靈被充實和滋養了。7歲的盧梭便閱讀了普魯塔克的《名人傳》等許多歷史類圖書,歷史的教誨,使小盧梭深深體會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貴。盧梭在10歲的時候,父親由於與人發生訴訟糾紛而離家出走,盧梭快樂的童年就此結束了。盧梭被他的舅舅送到了一位牧師那裡,在兩年內學會了拉丁文。13歲時,舅舅將他送到一位律師那裡學做律師書記,但盧梭不喜歡律師職業,辭職之後,被送到一名雕刻匠手下當學徒。盧梭很喜歡這份藝術性很強的工作,但那個師傅很專橫,盧梭經常被毒打。在此期間,盧梭經常去租書店看書,很快就將租書店的書讀完了,並通過讀書糾正了自己身上的許多毛病,也在內心喚起了更高尚的情感。盧梭在16歲時決定離家,後開始了流浪生涯,他相信自己可以自由、獨立地支配一切。為了生存,他當過乞丐、管家和僕役。艱苦的生存環境讓盧梭了解了大眾的疾苦,培養了他對“不正義和殘暴”的對抗精神。盧梭在20歲左右時開始涉獵各種知識,閱讀了笛卡兒、伏爾泰、貝爾、洛克、孟德斯鳩和萊布尼茨的著作。
盧梭是18世紀法語意義上的哲學家,但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哲學家,雖然他對哲學也像對文學、政治和風尚一樣起到很有力的影響。盧梭哲學思想中具有唯物主義思想的傾向,他的思想教育理論也擺脫了神學的束縛,主要是強調人性自由和解放。注重人類本身具有的特徵。盧梭對19世紀歐洲的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被認為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主張自由平等,提出了“天賦人權說”等,反對暴政和專制,繼承了17世紀以來盛行的“社會契約論”和“自然狀態”,強調人類應當“回歸自然狀態”。
盧梭闡述教育思想和社會政治思想的名著《愛彌兒》寫成於1757年,1762年首次出版於荷蘭。當時,西歐正處於封建社會即將崩潰、資產階級革命即將到來的時刻,法國更是新舊交替在即。盧梭在《愛彌兒》中大膽地否定了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為標準的舊式傳統教育思想,主張對孩子們的教育要“回歸自然”,培養平等、自由、獨立的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新人。這自然受到了舊制度利益集團的強烈抨擊,因此,當時的《愛彌兒》在法國受到了嚴厲的查禁,盧梭也因此飽受了迫害與流亡之苦。
《愛彌兒》的原作者——一代思想巨人讓·雅克·盧梭,為這部著作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前後構思了近20年、撰寫了3年才最終得以完成。但這部著作在首次出版後不久,就被法國議會宣布是禁書並加以焚毀,盧梭也被法國政府下令通緝。後來此著作經歷了嚴酷的考驗,相繼被歐洲大陸的哲學家、教育家閱讀,使之眼界一新,才得到國際上更高的認可和榮譽。可見它所具有的思想意義是多么的巨大!本書繼承了原著作的教育思想靈魂以及教育實質的內涵,是盧梭教育思想的再現。
德國哲學泰斗康德為了閱讀《愛彌兒》一書,竟打破多年的生活規律,改變了作息時間。後來,更有多人說《愛彌兒》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之後最系統、最完整的教育理論名著。此書對後世的教育學說以及幼兒們的教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許多教育思想和理論都可以在這本書里找到它的脈絡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範圍內引起的一場關於幼兒教育革命的、近年來在國內較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發端於這本《愛彌兒》。
《愛彌兒》共分為五卷,盧梭虛構了主人公愛彌兒從出生一直到成人的教育生涯,提出了在不同年齡段對孩子先後進行體育、感官、德育、智育和愛情教育的教育原則、內容和方法,系統地表達了自己的教育和教學思想理念,其主導為“發展天性,回歸自然”。 第一卷,著重論述2歲前嬰幼兒時期的教育問題,使嬰幼兒能夠自然進行發展。